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减轻和消除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方法。 方法 对100例后外侧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病人常规手术后行冷冻切口及切口为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冷冻时间为90秒,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记录使用哌替啶针的用量,术后随访3~6个月。对照组病人除不用冷冻治疗外,其他同研究组。 结果 研究组止痛效果满意,总的有效率(0~6级)为92%,平均VAS评分2.12,使用哌替啶针平均40.0mg/例;对照组总的止痛有效率(0~6级)为24%,平均VAS评分7.54,使用哌替啶针平均205.0mg/例。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随诊3~6个月,两组病人切口处感觉无明显差别。 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能有效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2.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和镇痛泵止痛在开胸术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和消除开胸手术后剧烈胸痛的方法。方法对15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冷冻治疗组、镇痛泵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以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价术后切口疼痛以及镇痛药使用情况,并于术后第3,7,15,30,90天测定肺功能。结果冷冻组止痛总有效率(0~6级)为98%,显著优于镇痛泵组的54%(P<0.01)。三组术后肺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神经的病理改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将55例开胸术后患者分为2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冷冻止痛组29例)采用K-5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冷冻,冷冻部位为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每根肋间神经冷冻温度为-50~-70℃左右,冷冻时间为90s,对照组(26例)不用冷冻治疗,采用临时肌肉注射吗啡。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二组术后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血气分析价值。结果冷冻止痛组止痛效果非常满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为1.31,对照组为7.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4,P〈0.01)。冷冻止痛组总有效率为100%,吗啡平均用量5.17mg;而对照组有效率34.5%,吗啡平均用量为18.6mg,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515,P〈0.01)。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冷冻止痛组(3.4%)也低于对照组(26.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4,P〈0.05)。冷冻止痛组PaO2、PaCO2、SpO2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0277,t=-13.37,t=-4.446,均P〈0.05)。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剧烈疼痛,并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对改良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传统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进行对比,证实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能有效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方法:2004年5月~2011年5月阳江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100例择期传统切口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组(n=50)利用杭州K001AND公司JT-1型冷冻治疗,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神经进行冷冻治疗;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0),采用日本wells公司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u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2、4、12、24、48h时的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肠麻痹等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少于B组,传统开胸手术后镇痛,改良肋间神经冷冻优于PCEA。结论:证明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肋问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将100例择期传统切El开胸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组(肛50),使用北京K001AND公司JT—I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作50),采用Et本wells公司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epiduralanalgesia,PCEA)。二组病人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f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二组病人手术后2h、4h、12h、24h、48h时的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搔痒、肠麻痹等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如恶心(10.3%VS23.3%)、呕吐(10.0%VS26.7%)、头晕(6.7%VS20.0%)等]发生率也低于B组。结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能有效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黄矾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52-52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4月~2009年3月对76例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冻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8例。结果:术后各时点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评分,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对于预防开胸术后疼痛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止痛的新方法。方法对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实验组:在胸部手术结束关胸前,在胸椎侧开胸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注入亚甲蓝。对照组:在周围静脉置止痛药泵。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价两组止痛效果。结果术后6h、12h、24h、48h、72h两组疼痛VAS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肋间神经毁损预防开胸术后疼痛具有简单易行,持续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用于开胸手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进行开胸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切皮前10 min静脉缓慢推注喷他佐辛0.5 mg/kg;B组切皮前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2ml.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1h、4h、8h、24 h进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舒适度评分法(BCS)对患者术后1h、4h、8h、24 h进行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日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病人各时段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 A组患者BCS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喷他佐辛超前镇痛有助于减轻开胸手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患者的疼痛不适,且不会导致患者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4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选择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3±3.4),对照组(7.4±2.1)分,观察组平均开胸时间为(12.2±3.5)min,平均关胸时间为(18.5±3.2)min分别比对照组短8.3min和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出血量虽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理想的切入方式,可减少术中对患者肌肉、支配神经及肋间的损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磊  张毅  刘宝东 《中国医药》2014,(5):640-642
目的 总结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治疗,干预组术中实施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冷冻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电子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Google搜索引擎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词包括肋间神经冷冻,开胸术,镇痛;搜索有关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分析后显示肋间神经冷冻组较肌肉注射组镇痛效果好;肋间神经冷冻组和镇痛泵组的镇痛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而肋间神经冷冻组的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结论肋间神经冷冻的镇痛效果好,可减少应用镇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同  徐军  裴学坤  王维林  管宏俊 《江苏医药》2012,38(23):2848-2850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用于食管癌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开胸后即刻行肋间神经冷冻;B组则在关胸前实施肋间神经冷冻.记录术后72 h患者口述疼痛数字评分(NRS);测定麻醉前、手术2h、术毕、术后12、24 h血浆P物质浓度.结果 A、B组镇痛有效率相仿(96.6% vs.93.3%)(P>0.05).A组术后48 h内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血浆P物质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但A组术中和术后血浆P物质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在开胸后即刻行肋间神经冷冻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术在开胸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胸痛的干预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9年6月某院接诊且行开胸手术治疗的病患1633例为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823例实行肋间神经冷冻术处理,对照组810例利用静脉镇痛泵进行处理。分析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盐酸哌替啶用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盐酸哌替啶用药量为(63.57±19.85)mg,比对照组的(72.63±18.24)mg少(P<0.05)。试验组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1.46%,比对照组的4.57%低(P<0.05)。试验组术后6 h的PaO2水平为(97.85±26.31)mmHg、PaCO2水平为(39.94±3.32)mmHg,优于对照组的(76.42±25.83)mmHg以及(44.16±4.18)mmHg(P<0.05)。结论选择肋间神经冷冻方案,对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并有助于减少盐酸哌替啶用量,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血气分析指标恢复。  相似文献   

14.
开胸术电烫肋间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烫肋间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开胸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电烫肋间神经镇痛组(A组)及自控静脉镇痛泵组(B组)各30例。A组在关胸之际将切121上、下肋间神经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用电刀电烫4s,或重复烫4s;B组用芬太尼0.8mg+吗啡20mg+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通过静脉(BD针)持续泵入。分别观察镇痛评分(VA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4~72h观察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尿潴留、出汗多等副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烫肋间神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经济实用、无副作用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开胸术后患者常因切口疼痛影响术后呼吸功能及恢复,而老年患者更甚.我院2008年9月~2009年5月进行了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开胸术后疼痛,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术,对照组32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管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术中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涛  倪斌  秦涌  何靖康  陈浩 《江苏医药》2006,32(12):1166-1166
开胸术后患者常因切口疼痛而影响术后呼吸功能及恢复。我院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开展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开胸术后疼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CL)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CL组、罗派卡因(R组)和单纯静脉镇痛(I组)三组.术毕,CL组和R组分别由术者实施0.8%CL 12 ml或0.375%罗派卡因12 ml肋间神经阻滞,范围包括胸部切口上下两个肋间.三组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FCIA药物:芬太尼12μg/kg+格拉司琼6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总量100 ml.记录术后1、4、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Prince-Henry(P-H)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并监测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CL、R组各时点VAS和P-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组(P<0.05),而CL组的疼痛评分又明显低于R组(P<0.05).CL组PCA次数和哌替啶用量均明显少于R和I组.结论 关胸前施行CL肋间神经阻滞能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19.
林霞 《中国药业》2012,21(15):82-83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在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术后使用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照组31例术后使用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两组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术后2,4,8,12,24 h疼痛评分,并观察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37%)明显低于对照组(38.7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在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并测定血浆P物质和IL-6的水平变化。方法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关胸前行肋间神经阻滞,D1~3组用药分别为右美托咪定(0.5、0.75、1μg/kg)+0.5%罗哌卡因,C组为单纯0.5%罗哌卡因。检测术前(T_0)、术后1(T_1)、12(T_2)、24(T_3)和48 h(T_4)血浆P物质(SP)及IL-6的水平。观察患者T_(1~4)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的次数,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D1、D2组T_(3~4)及D3组T_(1~4)的静息VAS评分降低,D1组T_(3~4)及D2、D3组T_(1~4)的活动VAS评分降低;D2、D3组T_(1~4)的Ramsay评分降低;D3组T_(1~4)的SP浓度降低,D2、D3组T2~3的IL-6降低;D1~D3组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恶心呕吐及头晕的例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3组T_(1~4)的静息VAS评分降低;D2、D3组T_(3~4)的活动VAS评分降低,D3组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恶心呕吐及头晕的例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四组患者T_(1~4)的SP浓度降低,四组T1的IL-6水平升高,C组T2的IL-6也升高(P<0.05)。四组患者均无出现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口周麻木、气胸及血肿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适宜剂量是0.75~1.0μg/kg,该方法可以降低P物质及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