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潘涛  潘文梅 《新疆医学》2004,34(3):104-105
牙周病造成的齿槽骨破坏吸收,是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病引起的骨缺损修复一直是棘手问题。以往采用的植骨方法因有种种缺陷,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骨代用品受到广泛关注。羟基磷灰石(Hy-droxyatatitoHAP)其化学成份,晶体结构与人体骨骼中的无机物十分相似,经国内外学者临床应用,证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  相似文献   

2.
探讨分析用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对牙周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牙周骨缺损患者72例(90颗)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对照组(24例)和参照组(24例),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进行修复,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天然网孔状的羟基磷灰石进行修复,为参照组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进行修复,分析三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和CAL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牙松动度和CAL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牙松动度和CAL比参照组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对牙周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HA)制备的新途径。在HA基材的制备上主要采用湿法合成法,此法反应时间短,合成物纯度高。在成品的制备中用不同的工艺过程研制出了供口腔种植用的致密型、多孔型、复合型、混合型多种材料,解决了HA材料的纯度、密度和强度诸方面制备的难题,使HA种植产品的各项性能测试达标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在牙周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锡鹏  卢建辉  李淑婷 《医学综述》2007,13(18):1440-1440,F0003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作为一种高效骨诱导物质,对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具有显著的效果。以羟基磷灰(hydroxylapatite,HA)微粒,胶原(collagen,Co)与牛骨形成蛋白(bBMP)合成的一种具有高生物诱导活性的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即HA-bBMP-Co,可用于牙周病所致骨缺损的修复。我科用此种生物材料已治疗完成46例共46牙,并与经牙周基础治疗的患牙进行比较,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在牙周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大利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07-1208,1290
目的:研究新型牙周骨再生材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1:用家兔10只,在家兔两侧背肌的肌囊内分别植入天然型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及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BNP)。实验2:用家兔10只,条件同实验一。在两侧胫骨内分别植入IHA及羟基磷灰石(HA)。实验3:用家兔24只,在其31、32、33,41、42、43牙唇侧附着处做弧形切口,制备长为两切牙间距离的两壁骨缺损。将IHA/BMP或IHA植入已制备的骨缺损区内并压紧,严格缝合切口。临床应用:选用符合标准的52例牙周病患者的60颗患牙,随机分为IHA/BMP、IHA、HA(对照组)三组。结果:与骨形态形成蛋白质(BMP)复合,组成IHA/BMP,经动物实验证实该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传导及诱导成骨功能,新生骨出现早、生长快,成骨量多。结论:天然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BMP)具有类似人骨的网状交联空隙,有利于传导成骨,牙根面也有少量新骨沉积。是当前修复牙周骨缺损较理想的人工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羟基磷灰石充填颌骨囊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羟基磷灰石充填颌骨囊肿摘除后骨缺损区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比观察充填羟基磷灰石组和未充填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和面部畸形情况及X线片表现。结果:充填羟基磷灰石组在伤口愈合,面部畸形,X片示骨愈合情况诸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充填组。结论: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BMP)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2名牙周病患者的60颗患牙,随机分3组: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BMP)组、天然型网孔状羟基磷灰石(IHA)、羟基磷灰石(HA)(对照组)。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植入IHA/BMP、IHA、HA 3种生物活性材料。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分别对患牙牙周附着丧失水平(CAL)和牙齿松动度两个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IHA/BMP组疗效优于IHA组和HA组。IHA/BMP组牙周附着丧失水平(CAL)及牙齿松动度术后3、6、12个月逐渐减小。IHA组、HA组牙周附着丧失水平(CAL)及牙齿松动度术后6~12个月无明显减少。结论 IHA/BMP可以促进牙周病患牙牙槽骨修复,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骨缺损的一种理性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根尖刮治术、根尖切除术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病的一种辅助方法,有时是治疗大型慢性根尖周的唯一方法[1]。过去临床上常规对术后缺损的骨腔不作特殊处理。为加快术后根尖周骨组织的修复、防止出血、减低感染机会、提高手术成功率,笔者采用了术后骨腔内充填颗粒状羟基磷灰石的方法,共治疗40例45个患牙,观察3年,临床效果良好。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经根管治疗后长期出现瘘管、咬牙合不适的病例,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病者,共71例76牙,X片示根尖有阴影,直径<1-5cm者,男42例,女29例,中切牙34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牙槽窝骨复合移植对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用拔除患者自体智齿后6~12周内牙槽窝骨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复合移植修复牙周骨缺损。术后3个月和6个月、12个月X线检查及临床检查采集数据包括PD、DI、AI。结果 术后探诊深度与初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附着水平均有提高;骨充盈量测量显示骨缺损有显著性的改善。结论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牙槽窝骨复合移植对修复牙周骨缺损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BAG和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应用,GTR、BAG、和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应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牙周骨下袋的疗效。方法21例患者的21颗骨下袋缺损牙随机应用BAG、BAG/GTR、BAG/GTR/PRP治疗,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观察术牙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临床附着获得、骨新生量的变化。结果三组患牙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各项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P〈0.01),而在各观察时间三组间的各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AG/GTR/PRP、BAG/GTR、BAG均是治疗骨下袋的有效方法,应用PRP未发现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良性骨肿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无机材料珊瑚人工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天然珊瑚经特殊处理加工成羟基磷灰石,作为骨修复的填充材料,植入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区.共治疗25例患者,均为良性骨肿瘤.缺损范围最大10 cm×3.5 cm×2 cm,最小0.8 cm×0.5 cm×0.5 cm.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查血生化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X线显示:1月后管状骨周围有骨痂生长,3月植入的珊瑚骨密度开始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4月达到临床愈合,18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 天然珊瑚制成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而且生物降解时间延长,基本与骨形成达到同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程千谷贵山  王铁军 《吉林医学》2007,28(3):295-296,344
目的:观察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至2006年采用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修复22例骨肿瘤性骨缺损患者,术后定期复查X成片,观察及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9个月,所有患者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吸收良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骨缺损充填良好;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患者发生骨折。结论: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自然吸收率与新骨生长率基本一致,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剂配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根管填充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0、Ⅰ、Ⅱ、Ⅲ级)、治疗3和6个月时的有效率、根尖周暗影变化、通过回访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组患者在治疗后1、3和7 d的疼痛情况;于微渗漏检测装置中分别在1、2、4、7、14、21和28 d以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渗出浓度,进而评价根尖微渗漏情况;对比两组患牙封闭剂超填率。结果 观察组根管充填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根管治疗后3和6个月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自发痛和咬合痛,临床检查未显示叩痛、触痛等阳性体征。对照组X射线显示29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9颗减小,12颗无变化,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X射线显示47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3颗减小,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3和7 d的VAS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1、2、4、7、14、21和28 d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对照组与观察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葡萄糖渗出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牙根管封闭剂超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根尖暗影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程度,有效降低根尖微渗漏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对羟基磷灰石(HA)的附着能力。方法将与牙周病和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6种国际参考标准菌株(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分别接种于模拟口腔环境的改良MD-300恒化器中培养,1 h后分离培养HA表面附着的细菌,检测各菌种对HA的附着能力及其相互作用。结果检测菌种中,血链球菌对HA的附着能力最强,其他依次为黏性放线菌、变形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均能增强牙周致病菌对HA的附着能力,变形链球菌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附着能力;所有牙周致病菌均降低血链球菌对HA的附着能力,而对变形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无明显影响。结论牙周致病菌对HA的附着能力明显弱于致龋菌,其借助早期定植菌成为牙周生态系的优势菌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is a kind of natural source of autologous growth factors, and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medical community. However, the effect of PRP in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is not clear ye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P as an adjunct to bovine porous bone mineral (BPBM) graft in the treatment of human intrabony defects.
Methods  Seventeen intrabony defects in 10 periodont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treated either with PRP and BPBM (test group, n=9) or with BPBM alone (control group, n=8). Clinica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including changes in probing depth, relative attachment level (measured by Florida Probe and a stent), and bone probing level between baseline and 1 year postoperatively. Standardized periapical radiographs of each defect were taken at baseline, 2 weeks, and 1 year postoperatively, and analyz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DSR).
Results  Both treatment modaliti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attachment gain, reduction of probing depth, and bone probing level at 1-year post-surgery compared to baseline. The test group exhibi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ites in probing depth reduction: (4.78±0.95) mm versus (3.48±0.41) mm (P<0.01); clinical attachment gain: (4.52±1.14) mm versus (2.85±0.80) mm (P<0.01); bone probing reduction: (4.56±1.04) mm versus (2.88±0.79) mm (P<0.01); and defect bone fill: (73.41±14.78)% versus (47.32±11.47)% (P<0.01). DSR analysis of baseline and 1 year postoperatively also showed greater radiographic gains in alveolar bone mass in the tes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gray increase (580±50) grays versus (220±32) grays (P=0.0001); area with increased gray were (5.21±1.25) mm2 versus (3.02±1.22) mm2 (P=0.0001).
Conclusions  The treatment with a combination of PRP and BPBM led to a significantly favorable clinical improvement in periodontal intrabony defects compared to using BPBM alone. 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PRP, and a larger sample size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培养液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BMMSCs,取细胞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a, CM)。采用ELISA检测培养液里与成骨相关的IGF-1、VEGF、PDGF-BB、BMP-2的含量;利用BMMSCs培养液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PDLCs)进行培养后,RT-PCR法检测PDLCs矿化相关基因核心结合因子2(Runx2)、骨桥素(OPN)、骨钙素(OCN)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Runx2、OPN、OCN蛋白的表达变化。将BMMSCs培养液及种子细胞分别制备成凝胶,在大鼠左下第一磨牙颊侧及根分叉处制备牙周缺损,放入制备好的凝胶。分别在术后第4、8周,处死大鼠,取出左侧下颌骨,进行Micro-CT扫描及组织学分析。结果 BMMSCs培养液中含有大量IGF-1和VEGF;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均能检测到牙周膜细胞OPN、OCN、Runx2的表达,且利用BMMSCs培养液培养的PDLCs表达高于常规培养的PDLCs(P<0.05)。8周时,BMMSCs培养液凝胶组相比于对照组生成了更多的牙槽骨(P<0.05)。结论 同等条件下,BMMSCs培养液比种子细胞能更好地修复缺失的牙周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78-80+84
目的 研究不同材质义齿与修复材料对口腔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颗后牙连续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将选取的120例牙体缺损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分别通过二氧化锆全瓷冠、钴铬合金烤瓷冠和银钯合金烤瓷冠进行修复。修复后三组患者均通过构建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对口腔生物膜形成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涂布等平板计数法对口腔生物膜平板菌落计数和口腔生物膜变形链球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口腔生物膜的形成、平板菌落计数和变形链球菌代谢产物的终pH值和ΔpH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二氧化锆组患者生物膜形成量较其他两组患者多,而平板菌落计数和变形链球菌代谢产物的pH值变化较小,三个指标的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不同材质义齿与修复材料对口腔生物膜的影响不同。二氧化锆对患者口腔生物膜影响效果较其他两种材质与修复材料好,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纳米胶原基骨(nHAC)修复根尖周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病变非手术治疗失败根尖囊肿,根周骨破坏超过1 cm×1 cm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HAC组35例,根尖搔刮术后骨腔中植入nHAC。对照组35例,术后骨腔中不置入材料。【结果】术后3个月时,X线片显示nHAC组骨密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P〈0.01)。6个月时骨性愈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2个月时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HAC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早期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观察固骼生人工骨在颌骨囊肿术后填充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病例报告]按照常规方法给83例颌骨囊肿病例摘除囊肿病变组织,用自体血液充分搅拌固骼生人工骨后填充颌骨囊肿缺损.83例应用固骼生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反应,其中81例修复成功,X线检查结果示固骼生与宿主骨紧密接触,无脱落,术后随访2年见骨缺损被完全修复.83例中2例因切口缝合部位粘膜撕裂而修复失败.[讨论]固骼生安全无毒,使用方便,易塑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可替代自体骨材料应用于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修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