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纪英  杨晶晶  贺于奇  司亚静 《重庆医学》2011,40(5):422-424,412
目的验证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无机牛骨(BIO-OSS)对兔胫骨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动物的左右两侧胫骨体部上1/3距膝关节2 cm处各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建立骨缺损区,左侧为实验组,填充PRP与BIO-OSS复合物;右侧为对照组,填充生理盐水与BIO-OSS复合物。分别于术后2、4、6周处死动物各8只,行X线片检查,进行骨密度分析;行组织学染色检查,测量新生骨面积。结果术后2、4、6周骨密度分析显示实验组灰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可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PRP与BIO-OSS复合材料是良好的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对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动物两组下颌骨体部分别作牙槽骨缺损区,左组为实验组,填充PRP与nano-HA复合物;右组为对照组,填充nano-HA.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通过X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两组牙槽骨愈合情况,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新生骨面积.结果 术后2、4、8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no-HA与PRP的复合材料能促进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牙槽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对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动物两组下颌骨体部分别作牙槽骨缺损区,左组为实验组,填充PRP与nano-HA复合物;右组为对照组,填充nano-HA。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通过X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两组牙槽骨愈合情况,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新生骨面积。结果 术后2、4、8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高于对照组(Ρ<0.05),在第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面积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nano-HA与PRP的复合材料能促进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牙槽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v)与Bio-Oss骨粉复合物对兔胫骨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12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分别在双侧胫骨体部上1/3处各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建立骨缺损区。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只。实验组植入辛伐他汀与Bio-Oss骨粉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Bio-Oss骨粉,分别于术后4、8周各处死动物6只,行大体观察和骨密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4周时,A、B两组标本表面有少许骨痂生成;8周时,A组较B组可见明显的新骨生成。骨密度扫描:4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单位面积的骨矿盐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与Bio-Oss骨粉复合物较Bio-Oss骨粉单独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兔胫骨种植体周围缺损区骨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杨晶晶  ;柴显达 《吉林医学》2014,(21):4611-4612
目的:比较无机牛骨(ABB)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单独使用无机牛骨对狗牙槽骨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重建的效果。方法:选健康杂种狗12只,采用自身对照法。在全身麻醉下拔除狗的左右第二前磨牙,在拔牙窝近中即刻种植,在种植体远中制作一宽3 mm、深4 mm的骨缺损区,放入移植材料。左侧为实验组,填充ABB与PRP混合物,右侧为对照组,填充ABB。分别于4周、6周、8周处死动物各4只,获取完整标本,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染色检查,测量新生骨面积。结果:术后4周、6周、8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与ABB配合,有促进骨缺损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富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骨缺损区对骨修复效应。方法采用X片观测、骨密度测定、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比较6只成年杂种狗下颌骨下缘植入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的差异。结果X片观测及骨密度测定:4、8、12周时均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密度比对照组高;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纤维组织增生,可见成骨细胞,对照组成骨细胞少见,可见少量纤维组织;8、12周时,实验组可见大片成骨细胞及新生骨组织,新生骨小梁变粗且排列有序,新生骨组织中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对照组骨组织稀疏,骨小梁细小,主要是纤维组织。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骨缺损区具有促进骨修复效应。  相似文献   

7.
阎旭  彭滟  高宇  胡娟  韦海东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026-1027
目的探讨与评估倍骼生(PerioGlas)在种植体周骨缺损区对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在6只成年杂种狗下颌骨下缘各植入4颗纯钛种植体(共24颗)并在种植体周造成缺损,左下颌2颗为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入倍骼生和自体血混合物,右下颌2颗为对照组,在缺损处任其充满自体血。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两只狗,先后行电镜观测.骨密度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结果4,8,12周时实验组种植体骨结合率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密度比对照组高;实验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细胞及新生骨小梁,新生骨组织较成熟,对照组成骨细胞少,骨小梁细而少,纤维组织多见。结论倍骼生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及种植体骨结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国产人工骨粉和Bio-oss在口腔即刻种植术中对于环形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从而探讨修复骨缺损更快、更有效的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只12月龄健康雄性小型猪,麻醉后对称拔除双侧下颌侧切牙、第1前磨牙、第3前磨牙,随即进行即刻种植术,植入4.5 mm×10.0 mm 0sstem种植体,在种植体颈部与牙槽窝骨壁间建立宽约3.0 mm、深约3.0 mm的环形骨缺损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缺损区填入生理盐水和Bio-oss骨粉的混合物,对照组缺损区填入生理盐水与国产人工骨粉的混合物,严密缝合。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分3批次处死动物,每次处死2只,制取标本,进行骨密度测量、组织切片的观察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的观察。结果:人体标本观察,术后1周可见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未出现创口感染与裂开的现象,无种植体脱落或松动等情况发生。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骨密度为0.432 0±0.046 2,对照组为0.370 2±0.034 8;术后8周实验组为0.493 3±0.025 6,对照组为0.436 0±0.050 7;术后12周实验组为0.601 1±0.051 2,对照组为0.511 4±0.038 6。在上述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各组脱钙的骨组织切片和带种植体的骨组织磨片,经比较发现生理盐水/Bio-oss骨粉混合物成骨能力较生理盐水/国产人工骨粉混合物成骨能力强。结论:与生理盐水/国产人工骨粉混合物相比,生理盐水/Bio-oss混合物对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较大面积骨缺损更为有效,且能够明显缩短种植修复的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每只兔右侧桡骨以桡骨隆凸处为中心造成10mm长的完全骨-骨膜缺损。实验组于手术当日及术后第7天、14天、21天往骨缺损处局部注射100μl含游离bFGF50ng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注射100μl的生理盐水。术后2周、4周、8周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组织学检查等相关指标检测,分析两组骨缺损处的骨痂生长情况。结果(1)X线检查: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桡骨骨缺损断端出现骨痂并相对生长,骨缺损断端间骨痂逐步增多,骨缺损断端间的距离逐步减小,而对照组骨痂较少。(2)单光子骨密度(BMD)测定: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桡骨断端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新生骨组织的形成量逐步增多,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动物体内骨缺损局部应用显示良好的成骨作用,对骨缺损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并探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对骨缺损修复有无影响。建立小型猪即刻种植实验动物模型并依据实验设计确定剩余骨壁的厚度,后与骨壁相距一定距离植入种植体,实验组加入人工骨粉、自体骨碎末混合物并覆盖胶原膜,空白组只覆盖胶原膜,来比较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对骨缺损修复有无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只健康小型猪,雌雄各半。微创拔除左、右上颌第2、3、4前磨牙,后手术剥离龈瓣,充分暴露骨壁,并用高温高压灭菌后的游标卡尺一一测量其颊侧剩余骨壁的厚度。用裂钻磨除颊面达釉牙骨质界下约5 mm,呈"U"字形骨缺损,并保证其颊面骨壁厚度分别为0.5 mm、1 mm和1.5 mm,后分别植入种植体,并使种植体与颊侧骨壁相距3 mm。左侧为实验组,于缺损处加入人工骨粉、自体骨碎末混合物,后覆盖胶原膜,膜边缘覆盖超出骨缺损四周2 mm,冠方平齐龈缘,龈瓣复位缝合;右侧设空白对照,植入种植体后直接缝合。术后8周,12周分别处死两只动物,取上颌骨,制取标本,进行肉眼观察、骨密度测量及种植体骨磨片观察。结果 (1)肉眼观察,口腔卫生保持良好,未出现创口感染、裂开或种植体脱落现象。处死动物之前均无动物意外死亡情况发生。(2)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术后8周时实验组为(0.5899±0.0256),对照组为(0.4360±0.0507);术后12周时实验组为(0.6189±0.0512),对照组为(0.5140±0.0386),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磨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壁厚度越厚成骨效果越好。结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越厚其骨缺损修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3D打印的多孔钛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和成骨性能.方法 选取20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在其股骨髁上制备直径6 mm,深10 mm的临界性骨缺损.实验组将多孔钛材料迅速注入骨缺损区.对侧生理盐水冲洗,不植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d、4周、8周、12周通过X线及CT观察骨缺损处生长变化,术后12周处死所有新西兰白兔,通过大体观察、X线、CT、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良好,术后12周取出标本清理周围软组织,实验组缺损部位被新生骨填充;对照组见缺损处骨质凹陷;影像学观察,实验组植入物区域与周围界限模糊不清;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骨阴影;Micro-CT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物区域空隙内长入新生骨组织,植入物附近可见骨小梁长入;对照组缺损区未见明显的骨长入;硬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植入材料与成骨细胞结合,可见成熟的哈佛氏系统散在分布于新生骨内;对照组骨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IPP5.1计算新生骨与缺损区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孔钛材料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愈合,新生骨组织可以长入并充满孔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四肢骨延长模型新生骨成熟过程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低强度超声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所有动物行胫骨中段截骨并以Orthofix M103型迷你外固定架延长器固定,术后7 d后以0.5 mm/12 h延长10 d,超声治疗组在骨延长完成后以超声骨折治疗仪治疗4周,对照组不予治疗。分别于骨延长完成后4周、8周、12周处死治疗组及对照组实验动物,并收集新生骨标本。在骨延长后12周摄X光片,用Image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骨痂生长情况。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测量兔胫骨中段骨密度。取8周组、12周组双侧兔胫骨标本做扭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以图像分析软件测量X线片上的12周组新生骨灰度值,发现12周治疗组的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EXA测量显示8周和12周治疗组新生骨的骨密度大于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测试中,8周和12周治疗组的最大扭力、极限扭转强度、破裂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可作为一种生物物理刺激促使兔胫骨骨折部位成骨。  相似文献   

13.
李奎  张建光  陈路  蒲劲松  李源力  蔚芃 《四川医学》2017,38(12):1361-1365
目的 探讨凝血酶肽(TP508)复合人工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2只,建立双侧桡骨1.5c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 选取其中36只,将右侧作为实验侧,骨缺损处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注入TP508;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上述人工骨材料;剩余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 植入任何物质。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对实验段桡骨进行X线及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及骨缺损区 新生骨组织面积百分比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无骨连接形成,X线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实验组及对照组(P均 <0.05)。结论 TP508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促进愈合作用,复合人工骨植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修复兔胫骨缺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以探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于双侧胫骨制备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rhGH/nHA组、rhGH组、nHA组,并行相应处理。分别于术后第1、2和4周进行骨缺损大体观察、X线影像学、组织学检测以及新生骨占缺损面积百分比的测定。结果: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形成,在术后第1、2和4周,各组之间新生骨组织面积百分比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比较,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在第1、2、4周之间新生成骨面积百分比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促进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生成,且效果优于分别单独使用两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人工骨是否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有修复作用。方法20只成年大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右侧股骨头为实验组,植入复合人工骨,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β-TCP。术后2、4、6、8周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结果X线检查: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明显增高;4周后实验侧股骨头相对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侧。组织学检查观察:术后4周时实验组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增生,有大量的软骨形成和成骨细胞增生明显,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8周时实验组股骨头内填充区骨组织修复大部分已完成,充填区广泛分布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计算机图像分析:术后4、6和8周实验组骨小梁体积(TBV%)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hBMP-2/β-TCP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试验修复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形成10mm长的骨缺损,右侧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作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处植入单纯NHAC作为对照组.术后3、6、9、12wk分批处死动物,行一般情况、缺损区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染色分析等指标检测,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一般情况:各组兔术后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症反应,愈合良好.②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6wk骨缺损部分修复,9、12wk骨缺损完全修复,3、6、9、12wk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③X线:实验组缺损区术后3wk可见有骨痂生长,9wk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术后12wk缺损区基本修复,各观察时间点实验组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④组织学染色:实验组缺损区新生类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可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以"爬行替代"方式修复骨缺损.结论 同种异体兔MSCs复合NHAC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较单纯NHAC强且迅速,能够对大段骨缺损进行快速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多孔钽颗粒修复犬颌骨缺损过程中的促进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A)、bFGF+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B)、无干预组(对照组).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示实验组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对照组12周后仍可见低密度骨缺损区域.甲苯胺蓝染色示术后8周及12周实验组B骨连续性及成熟度优于实验组A.术后4周实验组B新生骨形成面积明显大于实验组A(P<0.05),而8周末实验组A明显大于实验组B(P <0.05).结论 bFGF可增强多孔钽颗粒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钛生物陶瓷涂层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溶胶 -凝胶烧结法制作的钛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种植体与纯钛种植体在动物骨中的骨性结合 ,为临床提供制作简单、造价低且与骨结合好的牙种植体。方法 :混种家兔 2 0只 ,均为雄性 ,体重 2~ 3kg,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1 0只。将溶胶 -凝胶烧结法制作的钛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种植体与纯钛种植体分别植入家兔胫骨内 ,分别在术后 1、4、8、1 2、1 6周后镜下观察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 8周时种植体与骨形成良好骨性结合 ,而对照组则为1 2周 ,术后 1 6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显示良好的骨性结合。结论 :溶胶 -凝胶烧结法制作的生物陶瓷涂层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 ,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载阿仑膦酸钠(ALN)的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8只。于双侧股骨内侧髁处制作骨缺损动物模型,给予观察组ALN/CPC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给予对照组CPC植入修复骨缺损。术后两组大白兔在相同的环境下饲养,于术后4、8、12周时分别处死6只兔子,取股骨髁处标本进行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观察两组新骨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材料均未见明显的炎症组织反应,其组织相容性均良好,通过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可发现:术后4周CPC柱和两端股骨界面清晰可辨,未见骨痂形成;8周界面模糊,可见少量骨痂生长;12周CPC柱与骨缺损交界处被大量骨痂包裹;术后4、8、12周观察组的骨痂形成速度和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观察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阿仑膦酸钠的磷酸钙骨水泥可促进兔股骨骨缺损的修复,增强股骨强度。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祖细胞对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雪晖  许建中  王序全  罗飞  曾玲  谭洪波 《重庆医学》2006,35(22):2058-2060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时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顿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获得EPCs厦经成骨诱导的MSCs,与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影像学及骨密度改变。结果术后2周,EPCs组与对照组的X线观察厦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周,EPCs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线示EPCs组骨痂明显多于对照组,8周可见EPCs组髓腔部分再通,对照组髓腔尚封闭。12周EPCs组新生骨密度均匀,髓腔已完全再通,对照组新生骨仍可见部分低密度区,髓腔大部分再通。术后16周,两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示EPCs组新生骨已基本完成塑形,对照组髓腔完全再通,新生骨处于重建塑形期。结论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时的成骨能力,加速骨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