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IP)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HPV57在I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经病理确诊的IP病变组织石蜡包埋标本60个,分别采用HPVL1通用引物MY09/11和HPV57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对标本的HPV相关DNA序列扩增,计算其阳性率;另取10个慢性鼻窦炎病变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HPVL1通用引物MY09/11及HPV57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60个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标本经HPVL1通用引物MY09/11扩增后,均为阴性。经HPV57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后有47个(78.3%)为阳性。10个慢性鼻窦炎标本DNA模板均未能扩增出DNA片断。结论:HPV57型感染可能在IP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婴幼儿咽喉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 35例婴幼儿咽喉乳头瘤组织和 10例对照组组织 (小儿声带小结 )HPV6、11、16、18、3 3 5个型别的DNA。结果 乳头瘤组织HPV感染率为 91 4% (30 / 35 ) ,其中HPV6型检出率为 5 4 2 % (19/ 35 ) ,HPV11型感染率为 2 5 7% (9/ 35 ) ,多重型别HPV6 11感染率为 11 4% (4/ 35 ) ;HPV16、18、3 3 型 ,均为阴性。对照组各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两者对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温州地区婴幼儿咽喉乳头瘤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尤以HPV6感染为主。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阳性患儿喉乳头状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4月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 10例 12例次喉乳头状瘤患儿手术的标本———HPV感染阳性患儿喉乳头状瘤细胞 ,观察其生长情况 ,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运用共同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法及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方法对喉乳头状瘤细胞在培养前后的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HPV感染阳性的喉乳头状瘤细胞在体外生长时间可长达 6周 ,培养前后细胞内均含有HPV的DNA。细胞生长分为 3期 ,延缓期、生长期及停滞期。培养前 1~ 4d细胞从组织块中大量游出 ,5~ 7d为延缓期 ,此期间细胞渐渐开始贴壁 ,8~ 18d为生长期 ,细胞数目迅速增多 ,生长速度很快 ,继而进入停滞期 ,细胞数目增长缓慢 ,细胞空泡化明显 ,渐渐走向死亡。结论 HPV感染阳性的喉乳头状瘤细胞在体外生长情况良好 ,但要建立HPV感染阳性的喉乳头状瘤细胞的动物模型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儿童喉乳头状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阳性患儿喉乳头状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2000年3月-2001年4月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10例12例次喉乳头状瘤患儿手术的标本-HPV感染阳性患儿喉乳头状瘤细胞,观察其生长情况,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运用共同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及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方法对喉乳头状瘤细胞在培养前后的HP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PV感染阳性的喉乳头状瘤细胞在体外生长时间可长达6周,培养前后细胞内均含有HPV的DNA。细胞生长分为3期,延缓期、生长期及停滞期。培养前1-4d细胞从组织块中大量游出,5-7d为延缓期,此期间细胞渐渐开始贴壁,8-18d为生长期,细胞数目迅速增多,生长速度很快,继而进入停滞期,细胞数目增长缓慢,细胞空泡化明显,渐渐走向死亡。结论 HPV感染阳性的喉乳头状瘤细胞在体外生长情况良好,但要建立HPV感染阳性的喉乳头状瘤细胞的动物模型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标本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以了解无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儿童的上呼吸道HPV感染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因扁桃体肥大或炎症以及腺样体肥大手术的患儿241例,均确诊为无JORRP或其他已知HPV相关疾病.共取得新鲜的扁桃体标本177个和腺样体标本195个.为验证本研究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取同期17例喉乳头状瘤患儿的新鲜乳头状瘤标本作阳性对照.所有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PV DNA并分型.结果 17例乳头状瘤标本HPV-DNA均阳性,均为HPV6或HPV11感染.241例患儿的372个标本中,仅2例扁桃体阳性,分别为HPV6和HPV11感染.再次追问这2例患儿的个人病史和家族史,未发现有HPV感染相关疾病,扁桃体切除样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均显示淋巴组织增生,无HPV感染的特征病变,也未见恶性肿瘤迹象.本组中上呼吸道HPV感染率为0.8% (2/241).结论 无JORRP儿童的上呼吸道也存在HPV感染,仅有HPV感染可能不足以引发JORR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鼻内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按照1991年WHO的上呼吸道肿瘤分类法,鼻内乳头状瘤病理标本30例中,外生性乳头状瘤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8例,柱状细胞乳头状瘤5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IH)法分别检测标本中与HPV相关的DNA和PV结构的抗原,并以5例鼻息肉为对照.结果7例外生性乳头状瘤组织中5例(72%)HPV阳性;1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仅1例(5.8%)阳性;5例柱状细胞乳头状瘤及对照组鼻息肉5例中均未检出阳性.外生性乳头状瘤组中HPV的检出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V感染与外生性乳头状瘤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与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柱状细胞乳头状瘤的病因无明显相关性.对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目前采用干扰素及转移因子等药物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以手术治疗为主较妥.  相似文献   

7.
电镜、免疫组织化学、Southern印迹杂交和DNA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发现咽喉部良性和恶性鳞状细胞瘤以及鼻转移性乳头状瘤与HPV感染有关。本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这些肿瘤组织和组织学正常的鼻咽粘膜组织中的HPV进行了对比检测。13例鼻转移性乳头状瘤;6例鳞状喉乳头瘤;5例疣状癌;8例浸润性鳞癌;14例组织学正常的鼻咽粘膜组织标本。PCR检测HPV DNA的互补序列位于HPV_6和_(11)型的E6区。PCR分析发现喉咽部良性和恶性鳞状细胞瘤及鼻转移性乳头瘤都与HPV_6或PHV_(11)或两者感染有关。正常鼻咽粘膜的活检组织学标本中也发现1种或两种类型的HPV。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及其亚型,旨在探讨HPV在NI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8例鼻腔及鼻窦NIP分为无复发组、复发组、癌变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PV通用型、6、11、16及18型的感染情况,同时以10例慢性炎症鼻黏膜或炎症性鼻息肉病例为对照。结果28例NIP患者HPV-DNA总阳性率为75%(21例)。无复发组病例HPV-DNA阳性率为42%(5/12),均为单一的低危型HPV感染(4例为HPV6型,1例为HPV11型);复发组的13例和癌变组的3例中,均可检出HPV-DNA。复发者以检出HPV6、HPV11型DNA为主,4例具有双重感染。癌变者以检出HPV16、HPV18型DNA为主,其中2例为双重感染。结论NIP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应用PCR检测HPV及各亚型感染情况有助于预测肿瘤的临床行为及预后,指导临床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rising from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CC/IP)中的感染分布,分析两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2年1月符合入组条件的SCC/IP患者共55例,利用“三明治”方法检测其标本HPV的感染状态,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法研究患者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测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数资料之间采用卡方检验。结果HPV感染11例,感染比例为20%(11/55),其中HPV 16型5例,HPV 6型3例,HPV 39型、HPV 18/39型和HPV 33/52/54型各1例。5年总生存率为35.6%,HPV阳性组为18.7%,HPV阴性组为38.9%;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42.7%,HPV阳性组为18.7%,HPV阴性组为49.2%。HPV阳性组总体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与HPV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P=0.773), Cox模型分析示HPV状态对总体生存率及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亦无影响(P=0.553, P=0.976)。结论SCC/IP中HPV感染率为20%,HPV感染状态对SCC/IP的预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首选手术治疗的73例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用GP5( )bioGP6( )介导的酶联吸附免疫PCR和type-specific PCR检测HPV;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Rb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PV DNA在73例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2.3%,均为HPV 16 DNA;口咽癌患者HPV阳性率为18.0%,口腔癌患者HPV阳性率为7.5%。pRb在73例肿瘤组织中的阴性率为12.3%。结论:尽管HPV阳性肿瘤临床多为进展期,常伴有颈淋巴结转移,但HPV阳性患者预后较阴性患者为好.提示HPV阳性、pRb阴性的头颈鳞状细胞癌对放疗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山东东部地区喉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DNA及其亚型的表达,探讨HPV感染与喉癌的关系及其在喉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瘤各亚型HPV DNA,对照组为同期喉乳头状瘤细胞8例。结果 喉癌组HPV感染率为7.02%(4/57),喉乳头状瘤组75.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06,P<0.01);喉癌组高危型HPV16与低危型HPV43感染率分别与喉乳头状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5.611、0.143,P>0.05);喉乳头状瘤组低危型HPV11与HPV6感染率较喉癌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11、14.702,P<0.05)。结论 山东东部地区喉癌患者HPV感染率较低,而低危型HPV6/11与喉乳头状瘤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发病及恶变的关系。方法:将57例NIP患者分为不伴恶变组(45例)和伴恶变组(12例),应用PCR技术,检测其HPV6、11、16、18等4个型别的HPV-DNA,同时以30例鼻息肉患者为对照组。结果:57例NIP患者HPV-DNA总阳性率为64.9%(37/57)。不伴恶变组HPV-DNA阳性率为60%(27/45),均为单一的低危型HPV11型感染;伴恶变组HPV-DNA阳性率为83.3%(10/12),以检出HPV16、18型DNA为主,其中5例为双重感染(4例为HPV16、18型,1例为HPV11、16型),4例为单一型HPV16型感染,1例为单一型HPV11型感染。而30例鼻息肉患者均未检出HPV-DNA。结论:HPV在NIP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而高危型HPV16、18型与NIP恶变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感染与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患儿临床病变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组随机纳入55例患儿,包括7例喉标本重复测定者在内共计62例喉部活检标本。对患者既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程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62例JORRP患儿喉活检标本HPV DNA检测,特异性引物包括HPV6和HPV11。结果 98.4%(61/62)喉标本存在HPV DNA的扩增。HPV11阳性率为52.7%(29/55),HPV6和HPV11双重感染的阳性率为36.3%(20/55),HPV6阳性率为9.1%,仅1例未检测出。单一HPV11亚型者初次手术年龄[(2.16±1.17)岁]较双重HPV6/11亚型感染者[(3.77±3.07)岁]小(P =0.033),临床病变侵袭性较双重HPV6/11亚型感染者强(P =0.015)。将7例JORRP患儿喉标本进行HPV DNA重复测定,发现相同个体不同时间HPV亚型感染一致率为57.1%(4/7)。结论 与双重HPV6/11亚型感染者相比,单一低危型HPV11亚型感染者初次手术年龄较小,临床病变侵袭性更强;相同个体不同时间段感染HPV亚型检出率及亚型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成人咽喉部良、恶性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斑点杂交技术 ,对 5 5例咽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进行 HPV6,1 1 ,1 6,1 8,33共 5型HPV- DNA感染的检测。结果 :在咽乳头状瘤组 HPV感染率为 6 0 % (6 / 1 0 ) ,喉乳头状瘤组为 70 % (7/1 0 ) ,喉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组为 2 0 % (1 / 5 ) ,声带息肉组为 2 0 % (1 / 5 ) ,喉癌组为 2 0 % (1 / 5 ) ,声带小结组为 0 (0 / 1 0 )。HPV- DNA型别分布在咽喉良性病变中以 HPV6,1 1 型为主 ,喉癌中以 HPV1 6为主。结论 :本地区成人咽喉良、恶性病变的发生与 HPV感染密切相关。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 HPV,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HPV11对小儿喉乳头状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型别对小儿喉乳头状瘤 (JLP)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斑点杂交技术对 2 5例JLP的石蜡标本进行HPV定型分析 ,并统计HPV11、HPV6 感染组的气管切开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 :HPV总检出率为 96.0 % ,其中HPV11为 5 6.0 % ,HPV6 为 4 0 .0 % ,HPV16、18、33无一例阳性。HPV11感染组的气管切开率为 71.4 % ,术后复发率为 85 .7% ;HPV6 感染组的气管切开率为 3 0 .0 % ,术后复发率为4 0 .0 %。两组分别比较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HPV6、11与JLP发生密切相关 ,HPV11感染与JLP的喉梗阻和术后复发率相关 ,HPV11感染可作为JLP预后评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病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息肉病的病因。方法 :对 13例复发性鼻息肉的病理组织样本 ,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 - DNA检测 ,10例正常鼻腔粘膜做对照。结果 :13例鼻息肉第 1次手术病理组织标本中有 12例 (92 .3% ) HPV- DNA感染 ,第 2次手术有 5例 (38.5 % ) HPV- DNA感染 ,HPV分型发现以 HPV6 型最多 ,且以混和感染为主。 10例正常鼻腔粘膜 HPV阴性。结论 :鼻息肉病可能与 HPV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幼年型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的临床特点及病程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ORRP瘤体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基因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JORRP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HPV6/11含量,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JORRP发病高峰在3~4岁,2~7岁组患儿的手术间隔时间小于大于7岁以上组患儿;行气管切开术的患儿的手术次数明显多于未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儿;55例JORRP标本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后35例(63.6%)为HPV6/11型阳性,其DNA中位拷贝数为2.2E 07,其拷贝数与JORRP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2~7岁为JORRP好发及易复发年龄段,气管切开会增加患儿手术次数与风险,JORRP患儿的病程变化与HPV6/11 DNA含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头颈部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和HPV在头颈癌中基因组型的分布与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制备非放射性探针标记物-地高辛标记HPV共有引物探针,对103树头颈部鳞癌(喉癌68例,鼻腔和上颌窦癌21例,鼻咽癌14例)和15例正常喉组织新鲜组织标本,进行HPV6,11,16,18,31,33,35,42,58共9型HPVDNA感染的检测;阳性者用多重引物PCR方法分型。喉癌HPV感染阳性率45.6%(31/68),鼻腔和上颌窦癌阳性率为38.1%(8/21),鼻咽癌阳性率14.3%(2/14),15例癌周正常喉组织为HPVDNA阴性。HPVDNA型别分布在头颈部鳞癌中以HPV16、18型为主。头颈部鳞癌发生与HPV感染有相关性,喉癌发生与HPV感染尤为相关。  相似文献   

19.
[英]/BeckJC…//OtolaryngolHeadNeckSurg.1995,113(1)-49~55最近有迹象表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能在内翻性乳头状瘤(IP)的发病机理中起作用。这种良性的但系局部侵袭性的肿瘤有较高复发率(3~78%),并可伴发鳞状细胞癌(SCC)(5~15%)。美国密执安大学1980~1994年PCR技术和人乳头状瘤病毒E6及L1共同引物研究了32例IP病理标本。其中20例(63%)HPV阳性。剔除近期诊断的或先访的7例,其余25例中HPVDNA的存在与手术切除后复发之间密切相关。被检测的15例中,13例HPV阳性者肿瘤复发,而10例HPV阴性者无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共同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和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法对44例 ( 44耳 )中耳胆脂瘤标本组织中的HPVDNA进行检测 ,并结合其中 35例 ( 35耳 )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耳 ( 34.3 % )中耳胆脂瘤组织中观察到了HPV感染的损害特征 ;用共同引物PCR法及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法对 44耳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进行HPVDNA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2 9 .5 % ( 13 44 )及 2 5 .0 % ( 11 44 ) ;表现有人乳头瘤病毒损害特征的 12耳中耳胆脂瘤组织HPVDNA检测阳性率为 5 8.3% ( 7 12 ) ,而无此损害特征的 2 3耳中耳胆脂瘤组织HPVDNA检测阳性率为 13.0 %( 3 2 3) ,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 χ2 =7.92 6 ,P <0 .0 0 5 )。结论 HPV感染可能激发中耳胆脂瘤上皮的分裂增殖 ,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侵蚀性乳头瘤样生长和空晕细胞改变可以作为中耳胆脂瘤组织中HPV感染的病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