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严重的深静脉回流障碍及致命性肺栓塞[1].我科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100例DVT患者,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及方法1.一般资料:100例DVT患者,男52例,女48例,年龄18~86(52±5)岁.所有患者均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左下肢68例,右下肢24例,双下肢8例.  相似文献   

2.
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原发生率,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8‰;4例孕期有高危因素,其中3例合并有中轻度贫血,1例轻度贫血伴妊娠糖尿病,1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高龄初产伴轻度贫血,1例中度贫血,3例剖宫产分娩;3例抗凝治疗及2例手术取栓子,5例均平安出院。结论 孕期有高危因素及剖宫产者易发生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抗凝治疗,但栓子广泛应手术取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行肺动脉CTA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289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12~18岁、19~35岁、36~59岁、≥60岁4组。分析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年龄分布特点、危险因素、伴随疾病与预后,对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患者肺栓塞形成的主要致病因素不同。12~18岁组患者8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8例,免疫性疾病5例,既往肺栓塞复发2例;19~35岁组患者45例,其中3月内手术、创伤22例,下肢DVT 11例,既往肺栓塞复发7例;36~59岁组患者141例,其中下肢DVT 85例,3月内手术、创伤36例,恶性肿瘤26例;≥60岁组患者95例,其中3月内手术、创伤36例,下肢DVT 24例,恶性肿瘤17例等。结论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主要致病因素有差异,应根据主要致病与危险因素对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民乐县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DVT将其分为DVT组(发生下肢DVT,34例)和非DVT组(未发生下肢DVT,6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T组患者BMI>24 kg/m2、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占比及年龄、术前血浆D-二聚体(D-D)和术后3 d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均高于非DVT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BMI>24 kg/m2、有糖尿病史、术前血浆D-D水平高、术后3 d血清NETs水平高、术后3 d血清sVCAM-1水平高均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OR=1.530、1.826、2.232、1....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克坚 《现代医院》2003,3(3):23-24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机理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32例下肢DVT患者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并分析受伤肢体的左右侧别、库血的输入、年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因素与下肢DVT形成的关系。结果 在同期164例髋臼骨折患者中DVT 32例(19.5%);近端DVT 7例(21.9%),远端DVT 18例(56.2%),全静脉DVT7例(21.9%);左下肢DVT 21例(65.6%),右下肢11例(34.4%);库血输入28例(88.8%);使用止血带8例(25%);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结论 髋臼骨折患者中,存在高危因素者DVT发生率较高,建议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对发生DVT者行常规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深部静脉血栓(DVT)是孕产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为非孕期的5倍,常发生于产后[1]。其临床诊治及预防已有较多报道,随着对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推广,对患者产后避孕问题也应给予关注。本文结合2例患者的情况对产后并发DVT妇女的避孕方法选择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例1,36岁,农民,因G3P2、宫内妊娠41 1周、珍贵儿于2004年3月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顺利娩出一男活婴,体重3800g,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一般情况好。术后第4日自述输完液体后左下肢及左大腿根部活动时胀痛不适。查体左下肢肿胀、浅表静脉曲张,左侧腹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5岁以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102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除正规抗凝治疗外,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和下肢静脉泵等处理来积极预防DVT形成。结果:本组术后1周有16例DVT、术后2周有12例下肢DVT,其中6例发生肺栓塞,死亡2例。结论: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和抗凝治疗,可以减少DVT。  相似文献   

8.
陈红女 《健康研究》2015,(2):240-241
文章回顾分析385例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资料,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术前准确评估危险因素,术中积极输血、补液,术后行间歇性气囊加压、使用压力抗栓带,进行系统运动指导,可有效预防DVT。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期护理干预与普通骨科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210例,选择年龄>55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医嘱采用常规药物辅助治疗,并按照骨科手术护理常规的要求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完成对照组护理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术后DVT发生率1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28.33%,住院时间(86.32±8.21)d;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11.67%,住院时间(50.32±6.12)d。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采用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疾病特点、临床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妊娠期合并VET会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31例(93.94%),肺动脉栓塞(PE)1例(3.03%),DVT合并PE 1例(3.03%);VTE部位:VTE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左下肢26例(78.79%)、右下肢6例(18.18%);32例下肢VTE患者的患侧下肢和健侧下肢进行周径测量,结果患侧较健侧均值增加(1.9±0.7)cm;根据腓肠肌静脉丛或腘静脉丛将DVT患者分为周围型5例(16.13%)、中央型11例(35.48%)和混合型15例(48.39%)。16例患者D-二聚体检测显示水平升高。32例并发下肢DVT的患者治疗前的下肢平均周径差值为(4.2±0.6)cm、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周径差值为(3.5±0.5)cm,治疗后周径差值较治疗前显著地减小(t=4.990、P<0.001);33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18天后,在孕第24周由于宫颈机能不全而流产,其余32例患者均成功妊娠,其中12例(37.50%)经阴道正常分娩,20例(62.50%)采用剖宫产分娩,所有新生儿均正常,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64±0.72)分、5 min Apgar评分(9.01±0.45)分。结论:妊娠期合并VTE患者可以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妊娠合并VTE不是终止妊娠的合理指征,应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其中左下肢43例,右下肢34例,双下肢21例.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0.5岁.98例患者术后均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护理并用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结果 75例患者治疗4~7 d,23例患者治疗8~15 d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栓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护理、可以进一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DVT的高危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50例经预防护理后,无一例患者发生DVT,均获得痊愈出院。全部病例均随访5个月,院外未发生下肢DVT。结论积极全面的预防护理能有效的避免下肢DVT,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赵维维 《医疗装备》2022,(18):134-136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气压治疗仪干预,比两组下肢肿胀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下肢肿胀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肿胀度、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DVT的形成,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围生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孕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治及结局.方法 对2009年至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28例孕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分娩的280例未发生DVT孕妇进行对比,分析其高危因素、早期诊治及母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28例患者中DVT发生在妊娠期5例,发生在产褥期2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龄及剖宫产分娩是发生DVT的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4.031、18.070,均P<0.05).而其他危险因素如孕前体质指数(BMI)≥24kg/m2、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产后出血≥1 000mL等与DVT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但93%患者都有1~4项高危因素.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抗凝治疗,所有患者正常生存,无不良预后.结论 孕产妇在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高危因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D-二聚体值升高对诊断深静脉血栓无特异性,对于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孕产妇,抗凝治疗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肖珍 《医疗装备》2020,(5):182-183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7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PTT与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能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8例围生期D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治疗及母儿结局特征。结果 48例围生期DVT患者中,临床表现特征为患肢肿胀44例,疼痛或压痛46例,行动不便21例;左下肢发生DVT 25例,右下肢发生DVT 20例,双下肢发生DVT3例;DVT发生于肢体近端32例,肢体远端16例。DVT发生时间为产褥期39例,孕晚期5例,孕中期4例。孕期不规律产检或未进行产检14例,规律产检34例,发生DVT前卧床3 d及以上35例。并发产科疾病13例,其中产后出血4例,高血压疾病2例,糖尿病3例,羊水过少2例,甲亢2例。实验室检查D-2聚体阳性45例,血纤维蛋白原(Fbg)结果4 g/L 48例,凝血活酶时间(APr)和/或凝血酶原(PT)异常44例,血小板300×10~9/L 6例。结论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不规律产检、剖宫产、卧床时间、妊娠合并症、病理产科和内科疾病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愈16例,好转5例,因原发病死亡1例。结论:对于颅脑手术后并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20例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血栓情况将其分为无栓组(402例)及血栓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并对影响卒中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0岁、卧床、Wells评分≥2分、下肢NHSS评分≥3、抗凝治疗、入院时D-二聚体高、BI评分低以及未进行康复治疗是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卧床、下肢NHSS评分≥3分、急性期有DVT以及BI评分较低是随访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患者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利用以上因素进行DVT的监测和预防,积极进行康复和抗凝治疗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0年住院治疗.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VT的13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3例老年DVT患者的年龄为65~96(75.8±7.6)岁,其中男83例(62.41%),女50例(37.59%).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主要累及下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4月东阳市横店文荣医院产科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98例,对术后患者的DVT发生情况进行检测观察,统计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对DVT组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 98例患者中术后11例出现DVT,DVT发生率为10.78%。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文化程度、糖尿病史、ASA分级及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年龄、卧床时间、血液黏度、D-二聚体及术中失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长卧床时间、高血液黏度、高D-二聚体及高术中失血量是DVT诱发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经预防性干预后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