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根据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活检结果和血清ALT的变化研究了三种α-2b干扰素治疗方案持续18个月的疗效及肝活检结果与血清ALT之间的关系。 参试者为1989年~1991年期间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依据为肝活检结果和血清ALT异常(大于正常值1.5倍)至少持续1年。所有患者均接受α-2b干扰素3MU,皮下注射,每周3次,疗程6个月。此后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2组分别接受α-2b干扰素3MU、1MU,皮下注射,每周3次,  相似文献   

2.
尽管α-干扰素(IFN-α)已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但很少病人有长期效应。本文作者研究了与IFN疗效有关的几个因素: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RNA水平、组织学特征、IFN剂量、生物化学标记及年龄等。 选择抗-HCV阳性(ELISA-2)但无肝硬变的活动性CHC病人60例,其中35例(1组),用人淋巴母细胞IFN治疗,5MU,每周3次,疗程24周(总量360MU);另25例(2组)先用5MU,每周3次,治疗12周,然后用2.5MU,每周3次,疗程24周(总剂量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澄清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应答的预测因素,作者在1988年4月~1991年12月间对111例接受干扰素(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几种变异因素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研究。 全部病例均接受α-2a IFN治疗。Ⅰ组(17例):2 MU,每周3次,共16周(总剂量96 MU),肌注。Ⅱ组(25例):4MU,每周3次,共16周(总剂量192MU)。Ⅲ组(47例):6MU,每周3次,共16周(总剂量288MU)。Ⅳ组(22例):6MU,每周6次,共2周;随后每周3次,共22周(总剂量468MU)。ALT在治疗期间或治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血清HCV核心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27例用IFN-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32~65(平均50.6)岁,均有血清抗-HCV和HCV RNA,且HBsAg和抗-HIV阴性。重组IFN-α2a以9MU剂量每天肌注1次共2周,继以每周3次共22周。开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至少至治疗完成后24周。若(1)血清ALT浓度在治疗中恢复正常并在完成治疗后保持  相似文献   

5.
目前,尚无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干扰素由于其广谱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极有可能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良药。为了评估干扰素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的疗效,作者进行了此项随机对照试验。 42例慢性丁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组(各14例);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给予9MU和3MU重组α-2a干扰素肌肉注射,每周3次,共48周;第三组为对照组,不接受治疗。所有参试病人年龄在18~60岁;参试前6个月内有三次血清HBsAg阳性,抗-HDVIsG和IgM阳性及HDV RNA阳性;参试  相似文献   

6.
α干扰素(IFN-α)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但有关疗效与患者性别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本文旨在评价性别及年龄是否可作为预测IFN-α疗效的指标。 311例慢性HCV感染患者,其中男性199例,女性112例,应用天然IFN-α 6MU皮下注射,1次/日,共2周,继之3次/周,共22周,  相似文献   

7.
最近的研究发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本文作者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IFN-α治疗的反应性与TNF-α产生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分为3组:第1组为4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检测血清TNF-α水平。其中16例未经治疗,31例进行了不同剂量的全程IFN-α治疗(3MU/天×2个月和3MU,3次/周×8~12个月),第2组为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71份外周血单  相似文献   

8.
本文43例HCV RNA阳性的患者随机分别接受α干扰素(IFN-α)或β干扰素(IFN-β)6MU治疗。选出其中16例患者来评价IFN对HCV RNA的影响。这16例抗-HCV均阳性。在治疗前、治疗期间(第1、2和4周)和治疗后(每2个月1次,共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另选择16例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作为对照。用逆转录法和套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结果表明,开始16例患者血清HCVRNA均阳性,经IFN治疗后第1周,有11例HCV RNA转阴,2例2周后转阴。在治疗期间,13例HCV RNA转阴的患者,其血清ALT水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5  相似文献   

9.
经研究证实,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且目前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多变量分析α-IFN标准化治疗方案,以确定宿主因素和病毒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对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α-IFN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清ALT持续增高(大于正常值1.5倍)6个月以上,HCVRNA阳性,组织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治疗方法:人α-IFN 6 MU,每天肌注1次,共8周,随后每周肌注2次,共16周。根据治疗后临床情况分为三组:治疗后血清ALT降至正常范围,并保持6个月以上为完全应答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清ALT持续增高1.5倍以上为无应答组;治疗期间血清  相似文献   

10.
IFN-a-2b加利巴韦林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疗法,而长效干扰素(Peg-IFN-a-2b)对CHC治疗的效果如何尚不清楚,作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 研究对象共1530名。随机分成Ⅰ组(n=511):长效干扰素(每周1.5μg/kg)加利巴韦林800mg/d;Ⅱ组(n=514):长效干扰素(每周1.5μg/kg×4周),随后改为每周0.5μg/kg加利巴韦林1000~1200mg/d;Ⅲ组(n=505):IFN-a-2b 3MU、3次/周,加利巴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测定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之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血清中HCV核心蛋白的含量,探讨其与IFN-α疗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为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其中7例为轻型,6例为中型,14例为重型。所有病例血清中抗-HCV及HCV RNA均为阳性,并经肝活检证实。用重组IFN-α 2a肌注9MU/天×2周治疗,然后是9MU,3次/周×22周,并于治疗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较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疗效,作者将其与长期小剂量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作了比较研究。 研究对象为32例抗-HDV阳性患者,肝活检显示28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例肝硬变。所有患者ALT持续异常,血清HDV RNA阳性至少6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6例)用重组α2a干扰素3MU/日,治疗3个月,然后用1.5MU/日,治疗9个月。Ⅱ组(16例)先用重组α2a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9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各32例,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药48周;干扰素组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药48周;联合用药组先给予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药20周;之后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次皮下注射,3次/周+拉米夫0.1 g/次口服,1次/d,用药4周;接着单独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药24周。比较治疗后三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拉米夫定组与联合用药组YMDD基因变异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用药组HBV DNA转阴率(84.38%)、HBeAg血清转换率(56.25%)与拉米夫定组(59.38%、31.25%)、干扰素组(53.12%、21.8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YMDD基因变异率(3.12%)低于拉米夫定组(18.75%),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或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联合藤甲酸氯化钠治疗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宫颈HPV感染患者13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7例。两组均采用rhIFN-α2b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藤甲酸氯化钠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h1/Th2细胞因子、HPV-DNA载荷量、宫颈炎性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2(75.05±8.96 pg/ml)、IFN-γ(1.03±0.26 pg/ml)、IL-10(23.07±4.77 pg/ml)和IL-4(36.09±6.36pg/ml)水平,HPV-DNA载荷量(1.60±0.63 log10 copies/μl)以及宫颈炎性评分(1.3±0.6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hIFN-α2b联合藤甲酸氯化钠治疗HPV持续感染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rhIFN-α2b治疗。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α-2b干扰素治疗33例慢性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PTH)患者,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s-ALAT)和肝活检观察疗效,并探讨疗效与抗-HCV存在的关系。 33例瑞典患者接受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病前均有输血史,s-ALAT>1.05μkat/L 1年以上;经肝活检证实,血清HBsAg、抗-HIV、抗核抗体、平滑肌抗体、线粒体抗体均阴性。22/33(67%)例抗-HCV阳性(Ortho试剂,ELISA法)。随机以2:1分组,治疗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54.6(21~75)岁,平均病程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广州市番禺区育龄妇女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月抽样检测广州市番禺地区181例健康育龄女性(健康育龄妇女组)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滴度,计算出第95分位值和第99百分位值;同期选取有病态妊娠史的非妊娠妇女(病态妊娠组)40例,对比两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滴度,分析中高滴度阳性及低滴度阳性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在不同病态妊娠类型中的分布。结果 181例健康育龄女性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滴度水平为(7.99±5.31)RU/ml,第95分位值为18.15 RU/ml,第99百分位值为27.73 RU/ml。病态妊娠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滴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妇女组(P0.05),病态妊娠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中高滴度阳性率及低滴度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妇女组(P0.05);3例中高滴度阳性中,2例为连续≥3次10周内的自然流产,1例为妊娠34周之前因重度子痫前期导致的早产;6例低滴度阳性中,4例为连续≥3次10周内的自然流产,2例为≥1次10~20周的不明原因流产。结论广州市番禺区育龄妇女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低滴度阳性界值为18.15 RU/ml,中高滴度阳性界值为27.73 RU/ml,有病态妊娠史妇女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呈高表达,低滴度阳性和高滴度阳性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均与病态妊娠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5年来,有不少文章报道了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对照试验的结果。目前该药已广泛用于这些常见肝病的治疗。本文着重介绍最近Farci等使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的效果。 该研究将病人分为三组:(1)大剂量组:每周使用α干扰素3次,每次9MU;(2)小剂量组:每周使用α干扰素3次,每次3MU;(3)未治疗组。结果表明,本研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丙型肝炎(CHC)因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往往成为一种进行性肝脏疾病。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长期大剂量(约15MU)应用重组α干扰素2C(rIFN-α2C)对CHC的疗效和重组Υ干扰素(rIFN-Υ)对CHC的潜在效果。作者把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10例)按7.5MU/m~2体表面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HCV基因型与α干扰素治疗反应间的关系,作者对70例接受重组人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作了调查.干扰素肌注,每周3次,共16周.剂量:2百万单位13例,4百万单位20例,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IFN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为治疗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6 MU WN-α隔日一次肌肉注射,疗程4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完成时及之后24周的ALT、HBeAg、HBV DNA、纤维化四项定量指标.结果 疗程完成后24周,治疗组36人有效,有效率72%,高于对照组(X2=5.43,P<0.05),对照组26人有效,有效率50%;治疗组及对照组肝纤维化四项定量指标治疗前后均下降明显(t=2.365,P<0.05).结论 6 MU IFN-α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好,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明显;IFN有显著阻断或延缓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