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钠素在心功能不全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钠素是心肌分泌的重要肽类激素之一.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室壁压力的增加,导致其分泌和释放反应性增加.近年来,血清脑钠素的检测在诊断和治疗心功能不全中得到了重视,本文就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快速脑钠素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脑钠素(BNP)是由心脏分泌对心功能不全最具有特异性的肽类激素,国外研究目前已将其作为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依据和预后的预测指标。快速BNP测定用于临床时间较短,本研究通过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探讨快速BNP测定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及与超声诊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静  苑杰  曾强  李春岩 《山东医药》2007,47(1):78-79
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与脑钠素(BNP)均来源于脑钠素前体(proBNP),以往研究较多侧重于成熟BNP的生物学功能上。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NT—proBNP的应用不仅仅限于诊断和筛查(早期)心功能不全,而且对多种疾病的预后、危险度分层、手术时机选择等有较高价值,并逐渐拓展到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4.
抗心力衰竭药物对血浆脑钠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脑钠素是一种主要由心室分泌的神经激素。检测脑钠素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现就抗心力衰竭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钠素(BNP)主要由心室分泌,具有排钠、利尿、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作用,在心功能不全时血BNP水平明显升高.本文旨在初步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钠素、脑钠素浓度改变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选择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临床慢性心力衰竭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者21例和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者21例,满2周复查心钠素和脑钠素;满3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结果观察组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越高(P均<0.001);卡维地洛治疗者与常规治疗者治疗满2周后均有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下降,卡维地洛治疗者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而满3个月时卡维地洛治疗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比常规治疗者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卡维地洛可以降低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及改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后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介入组25例,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脏超声诊断仪测量同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①对照组、介入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治疗前及6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介入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6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同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呈正相关(r=0.51,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后进行介入治疗,可使血浆脑钠素水平下降,并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脑纳素的利钠和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降低心率和平均心房压以及减弱精氨酸加压素对内皮素Ⅰ的刺激等的生理作用。概述了血浆脑钠素的检测简便易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并对脑纳素在一些心室功能受损的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诸如脑纳素水平的显著增高可以提高早期心功能不全的检出率。能够可靠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程度和发生左心室扩大的危险性,以及可以发现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几率增加等。(吴姝葳摘)  相似文献   

9.
脑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钠素(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是继心钠素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个新成员。1988年首先由日本的Sudoh[1]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广泛分布于心、脑、肺、肾,主要由心室分泌,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扩血管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血浆脑钠素水平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的敏感指标,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并对心衰的预后有预测价值[2-5]。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时监测脑钠素水平,对评价心梗严重程度、心功能及其预后有重…  相似文献   

10.
脑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钠素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脑钠素的结构、合成、分泌及其在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后脑钠素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42例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疗程10~15d。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0~15d测定脑钠素的浓度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二尖瓣血流早期最大流速(VE)、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VA)和VE/VA。结果加用坎地沙坦后脑钠素的浓度明显降低,EF、FS有所提高,LVEDV、VE、VA、VE/VA变化不大。结论脑钠素是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坎地沙坦能显著降低脑钠素水平,改善心功能,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利钠肽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利钠肽是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 ,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心室壁张力和压力过重时可刺激其分泌增加。许多研究中表明 ,脑利钠肽作为血浆中重要的标记物 ,在心功能不全和心肌肥厚等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B型脑钠素和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来源相同且等量分泌,但体内NT-proBNP的半衰期长,在体外稳定,仅从肾脏代谢,对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我们通过观察COPD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血浆中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心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心衰组(87例)和心功能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7例心衰患者,30例对照组BNP水平,心衰组待心功能纠正后再次检测。结果:心衰组病人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并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而BNP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钠素水平可较好的反映心功能,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及评估心功能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首先由Sudo等,自猪脑分离获得,主要源于心室肌组织,随心室壁张力增加而分泌升高,近年来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脑钠肽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在心功能不全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体内脑钠素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裂解成脑钠素(BNP)时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心肌细胞,在心室的张力及负荷增加时NT—proBNP和BNP升高。本研究通过检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的急性期血浆NT-proBNP并行超声心动图随访,探讨NT—proBNP对AMI后近期左室重构(LVR)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钠素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 ,脑钠素在基础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也倍受瞩目。脑钠素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明确鉴别心原性和肺原性哮喘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指导临床医师正确、有效地治疗心力衰竭 ,更为重要的是 ,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脑钠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钠素(BNP)、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在心功能不全(HF)时的浓度变化。方法测定人选的3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BNP、CRP和NO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不同分级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BNP、CRP和NO浓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多元方差分析,F=8.931(a),P=0.01)。结论血清BNP、CRP和NO浓度在心功能不全时变化差异显著,可作为心功能不全时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观察短期应用叶酸与维生素B6、维生素B12进行干预治疗,同型半胱氨酸以及心力衰竭的变化.方法 57例冠心痛心力衰竭的患者(简称冠心病心衰组),按照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三个亚组:冠心病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作为冠心病对照组;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于住院次日及叶酸和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2周后清晨抽取空腹血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氮末端脑钠素.结果 ①冠心病心衰组患者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冠心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②冠心病心衰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冠心病对照组,且二者均高于健康对照组.③冠心病心衰组患者随心力衰竭分级的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步增高.④冠心病心衰组患者随心力衰竭分级增加氮末端脑钠素也逐渐增加,且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加与氮末端脑钠素的增加具有正相关关系(r=0.583,P<0.05).⑤冠心病心衰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射血分数值呈负相关关系(r=-0.482,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关系(r=0.561,P<0.05).⑥经叶酸及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与氮末端脑钠素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心衰有关,可能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心衰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氮末端脑钠素水平随着心力衰竭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二者具有直线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同型半胱氨酸随心力衰竭的好转而降低,与心力衰竭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120例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组72例,无心力衰竭组48例)及34名健康体检者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及无心力衰竭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01)。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是评价心功能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