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何辉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141-142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内固定治疗的58例60岁以上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并与我院以往采用双侧支持钢板治疗的同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8例患者中,优39例,良1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8%,对照组优良率为86.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3 ~ 6月的随访并根据Neer的百分制评分,优良率为86.6%.结论对于年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有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3 ~ 6月的随访并根据Neer的百分制评分,优良率为86.6%.结论对于年轻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有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锁定接骨板系统(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humerus,LPHP)手术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AO分型:31B-31C)患者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共计14例,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侧肩关节功能。结果1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7个月。优9例达解剖复位,上臂功能完全恢复;良3例解剖复位,上举轻度受限;可1例,基本解剖复位,上举约100°。无固定物松动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小。  相似文献   

5.
AO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文兵  方永贵  张翅  王昕  林磊 《西部医学》2007,19(3):512-512
目的观察坚强内固定(AO)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AO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0个月,按Neer疗效标准评定。结果优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应用AO解剖钢板的特点,不仅早期解剖复位肱骨粉碎性骨折,而且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科室所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P <0.05).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畸形愈合率为60%明显高于实验组的20% (P<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钢板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更佳,不仅有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还能减少手术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治疗中应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及康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2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克氏针、锁定接骨板等内固定及术后康复治疗。结果:28例随访9~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采用Nee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17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5.7%。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应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严格“无创术”原则,术后合理康复训练,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PHILOS)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3例,平均65.4岁(61~78岁),男性12例,女性21例。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7例。均采用PHILOS内固定治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无切口感染或内固定失败。术后1年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二部分骨折为88.9%,三部分骨折为81.3%,四部分骨折57.1%,总的优良率为75.8%。结论 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2):847-847,917
目的:综合评价手术开放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对于肱骨近端粉碎件骨折的治疗及其疗效。方法:针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47例肱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A0分类,B型骨折31例,C型骨折16例。全部病例入院后均采用开放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参照Neer’s临床标准评定:优31例,良12例,手术优良率达91.5%。本组术后均无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开放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理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第八二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行DHS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行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66±16)min比(90±20)min,(290±61)m L比(390±56)m L,(129±28)m L比(183±22)m L,(15±3)周比(22±3)周,(13±4)d比(19±7)d](P<0.01)。观察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3/48),低于对照组的27.08%(13/48)(P<0.05)。结论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关键点。方法对25例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进行回顾总结。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82岁,平均67.5岁。按照Neer分型:Ⅲ型骨折7例,Ⅳ型骨折18例.手术采用Thompson入路,人工肱骨头选用单极骨水泥型。结果术后随访1.5~5年,平均3.9年。X线片显示,肱骨头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日常生活无困难。按Neer评分标准,优9例,良14例,可2例,失败:O例。优良率92%。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于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是一种技术成熟、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适应症包括部分NeerⅢ型、全部Ⅳ型骨折。术中精确的肱骨假体植入、肱骨长度的恢复和软组织重建技术、术后个体化康复是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叶草钢板和LPHP内固定法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0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锁定钢板固定组和LPHP内固定组.结果:LPHP内固定组术后肘部屈伸受限程度和提携程度及临床疗效评价情况均优于三叶草钢板固定组,LPHP内固定组肩峰撞击征、固定松动或断裂、肱骨头坏死均低于三叶草钢板固定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胡樵  赵东升  李爱民 《河北医学》2007,13(8):948-950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1例,其中男28例,女3例.患者平均年龄28.6岁(24~43岁).按Neer分类法,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17例,其中伴有肩关节脱位9例.结果:31例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5~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无骨折不愈合,肱骨头部分吸收3例.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功能优20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0.32%.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采用双侧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6例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以同期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6例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达94.17%,略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35例实施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固定治疗,治疗组采取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其治疗效果为优、良、差,患者依次为30例、4例、1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其中优15例、良8例、差12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1,P<0.05)。结论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通过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之后,患者可在早期进行锻炼,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建肱骨颈干角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72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根据影像资料,测量术后患侧肱骨颈干角的大小,将测得颈干角的值与国人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136.1°±4.5°)进行对比。将所有术后患者按测得的颈干角大小分为内翻复位组(术后患侧颈干角<131.6°);外翻复位组(术后患侧颈干角>140.6°);正常复位组(术后患侧颈干角介于131.6°~140.6°)。三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肩关节的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活动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效、螺丝钉穿出关节面、肩峰撞击综合征、肱骨头内翻移位)等,并按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复位组在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优于内翻复位组和外翻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重建正常的肱骨颈干角在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闫丹舟  张鹏贵 《河北医学》2016,(12):1964-1966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视为对照组,其余5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随访期间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患肢功能的Harris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骨折固定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近6年笔者所在医院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1年9月昌平中医院经骨科病房双重建钢板治疗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病例24例,其中15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9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观察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各项指标,术后1年对其随访,运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优12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7.5%;其中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3.3%;采用肱三头肌蛇形瓣入路的优1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77.8%。有1例骨折不愈合,无骨化性肌炎。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粉性骨折有适应征广及内固定坚强、可靠、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疗效满意,且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于肱三头肌蛇形瓣入路。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研究近年来大量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文献,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特点和治疗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总结各种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特征。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复杂,预后较差,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经皮微创技术及新型锁定板的出现是值得研究的方向;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