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振国  高国栋  王学廉  李维新 《医学争鸣》2004,25(19):1755-1758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iton,DBS)丘脑底核(the subthalamic nucleus,STN)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机制、方法和疗效.方法:PD患者30例,应用CT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术前1 wk及术后1 mo采用UPDRS和Webster评分,随访6~12 mo.结果: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患者30例,术后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UPDRS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评分和Webster评分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口服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可使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全面改善,同时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达到长期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丽华 《安徽医学》2015,36(2):217-218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以丘脑底核为刺激靶点进行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UPDRS 评分。结果接受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6个月后,患者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临床主症的改善效果良好;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评分均有所降低,美多巴服用量显著减少,没有产生永久性的并发症以及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对大量油脂性渗出及典型面具性面容的治疗上未见明显疗效。结论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强僵直、静止震颤及运动迟缓等临床症状,显著减少美多巴服药量。  相似文献   

3.
4.
朱太卿  张存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66-2767
目的分析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帕金森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智能恢复情况(MMSE评分)、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较对照组[76.74%(33/43)]高(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ADL、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1.63%(5/43)]与对照组[9.30%(4/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帕金森病患者15例进行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并根据治疗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评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患者UPDRSⅢ评分和UPDRSⅡ评分,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用药量、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药效学指标都有显著提高(P<0.05);Schwab、Hoehn-yahr评分显示,与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在"开"期和"关"期都有显著改善显著(P<0.05,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运动功能评分均改善显著(P<0.05,P<0.01);治疗后有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如睁眼困难、短暂语言障碍等,通过调节刺激参数都得到了改善。结论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治疗方法对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功能显像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PET、SPECT功能显像研究探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猴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模型纹状体区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右侧颈内动脉注入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猴偏侧PD模型,行右侧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在刺激前及刺激后1、3个月分别行SPECT、PET功能显像测定.结果:PD模型猴在慢性高频电刺激下对侧肢体僵硬明显缓解,活动增多,步态稳定.SPECT检查显示注药侧纹状体区的多巴胺转运体(DAT)特异摄取率在给予有效刺激后较术前增高,多巴胺D2受体(D2R)的特异摄取率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侧水平.PET检查提示在电极植入术前右侧基底节区放射性摄取浓度较左侧偏低,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1个月后复查提示右侧放射性摄取浓度稍高于左侧,但双侧均较低, 3个月时复查右侧放射性摄取浓度明显高于左侧.结论:STN DBS可有效改善偏侧猴PD模型症状,通过刺激后纹状体区DAT升高,D2R逐渐下降,同时糖代谢提高.结果提示给予STN有效慢性高频电刺激可能提高了纹状体区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7.
丘脑底核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时期,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主要病变在脑部的黑质及纹状体。正常情况下黑质产生的多巴胺可以抑制纹状体产生的乙酰胆碱的兴奋性作用。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多巴胺(DA)神经元功能退化、变性,使作用于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减少,兴奋过度输出,影响到皮质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通路,导致骨骼肌运动活性普遍升高,表现为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目前更深入的研究表明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耗竭使丘脑底核(STN)和苍白球内部过度兴奋,所以降低苍白球内部和丘脑底核的兴奋性将能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时期,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有立体定向损毁术和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术。立体定向损毁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手术方式,它虽然可以改善PD运动症状但却是以核团毁损为代价的。随着人们对PD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的深入,丘脑底核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它与基底节的许多核团都有广泛的神经纤维联系,被称为基底节活动的动力"源泉"。在PD动物试验和PD患者临床治疗中,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其作用机制至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是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对PD运动症状疗效明确,而对PD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尚无定论.该文从PD合并抑郁的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T)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丘脑底核(STN)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 大鼠右侧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鼠模型,2周后采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法,通过玻璃微电极向STN微量加压注射5-HT(0.1 mmol/L).观察其对正常大鼠和PD模型大鼠STN神经元放电影响.结...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时期,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有立体定向损毁术和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术。立体定向损毁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手术方式,它虽然可以改善PD运动症状但却是以核团毁损为代价的。随着人们对PD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的深入,丘脑底核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它与基底节的许多核团都有广泛的神经纤维联系,被称为基底节活动的动力"源泉"。在PD动物试验和PD患者临床治疗中,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其作用机制至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治疗PD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6-OHDA建立纹状体毁损PD大鼠模型,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后PD鼠旋转行为的变化, 并同时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电刺激丘脑底核后,改善了PD大鼠的旋转行为,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 P< 0.01),谷氨酸含量明显减少(P< 0.01),天门冬氨酸则无明显改变( P> 0.05)。结论 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促进了双侧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抑制了同侧谷氨酸的释放,从而有助于PD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 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价其临床情况;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PD药物的剂量及DBS相关参数.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满1年,开机未服药及开机服药状态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运动评分、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其中以震颤改善率最高(52.1%与77.7%),与术前服药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觉醒状态"关"期时间由术前6.3 h/d缩短至1.8 h/d(P=0.008),术后H&Y分级及PDQ-39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评分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抗PD药物较术前显著减少49.2%.结论 双侧STN DBS术对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疗效肯定,能有效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且可调控的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of bilateral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on the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in moderate or advanced Parkinson's disease (PD) patients. Methods From August 2006 to January 2010, 21 consecutive PD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motor fluctuations or dyskinesia underwent operations at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 Hoehn & Yahr (H&Y) stage,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 (PDQ-39),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Chinese vision( PDSS-CV),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 And the daily dosage of dopaminergic agents was recorded at 1week pre-operation and 3, 6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Results Ten patients finished a 12-month follow-up. Their motor func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the scores of UPDRS-motor, tremor,rigidity, bradykinesia and axial symptom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on-stimulation-off-medication condition and the on-stimulation-on-medication condition vs the on-medication condition pre-ope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emor was the most pronounced ( 52. 1% and 77.7% respectively ) . The H&Y stag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2 ± 0. 7 to 2. 5 ± 0. 4 post-operatio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mproved while PDQ-39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56 ±9 pre-operation to 32 ± 13 at 12 months follow-up. The score changes of MMSE, PDSS-CV, PSQI, HAMA and HAMD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e levo-dopa equivalent dose of 1-year post-ope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49.2% versus that of pre-operation ( P <0.05). Conclusion Bilateral STN-DBS can significant ameliorate the motor symptoms of moderate or advanced PD patients, reduce the dosage of anti-PD med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his proced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a greater safety, minor side effects and an easy controllabil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丘脑底核(STN)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帕金森病(PD)患者正日益增多。以往的试验已经对该技术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作过报道,但尚无超过50例患者的病例报道。为进一步提高认识,本研究对大样本的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999年3月至2003年9月,在纽约长老会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为100例PD患者植入191个丘脑下刺激器装置(其中19例为单侧植入),其中16例患者曾做过PD手术(苍白球切开术、丘脑切开术或胎儿移植术)。微电极引导植入方法与以前的描述类似,门诊患者在脉冲发生器植入前1—2周进行微电极植入。结果:运动障碍减轻和关期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与以往发表的报道相似。并发症包括:7例(3.7%)装置感染、1例脑梗死、1例脑内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1例空气栓塞、2例(1.0%)需引流的外伤性血肿、2例(1.0%)在植入金属附件过程中发生皮肤糜烂、3例(1.6%)围手术期癫痫发作、6例(3.1%)脑电极修复、13例(6.8%)术后精神错乱以及16例(8.4%)电池失效。在100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或新发持久性神经系统缺陷事件发生。100例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1d。结论:在大样本PD连续患者中,丘脑下刺激器植入产生显著临床改善而无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并发症主要包括装置感染和金属硬件(外伤)性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研究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改变,探讨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6-0HDA两点法注入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诱发成功的大鼠模型和对照组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STN神经元放电。结果:分别观察和分析了对照组大鼠STN中的20个神经元和PD组大鼠STN中的37个神经元。两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PD组大鼠STN神经元中爆发放电的神经元多于对照组,而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D状态下STN神经元放电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放电形式发生了改变,爆发放电的神经元显著增多,说明STN神经元的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6.
深部电刺激术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能抑制过度活动的神经核团 ,缓解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运动症状和减少药物用量。深部电刺激术可能也刺激基底神经核团释放某些未知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干预神经元退变过程并延缓疾病发展 ,从而减缓或阻止帕金森氏病的进展。临床实践证明DBS能抑制过度活动的丘脑底核 ,缓解PD的运动症状和减少临床药物用量 ,但作用机理不明。1 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历史195 3年Heath将DBS方法引入了神经外科 ,首先应用脑内深部刺激来治疗精神病。 196 2年Mazars开创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治疗PD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6-OHDA北方 状体毁损PD大鼠模型,观察高频电刺激脑底核后PD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并同时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电刺激丘脑底核后,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谷氨酸含量明显减少,天门冬氨酸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微电极的引导下,将刺激电极植入单侧丘脑底核(STN),在未服药状态下,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为患者进行UPDRS运动评分(UPDRSⅢ),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UPDRS运动评分(UPDRSⅢ)分别为57、30、26、24,随访6个月后缓解率为57.89%。结论单侧电刺激丘脑底核治疗帕金森病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给予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STN电刺激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的改善作用 。 方法 15例接受双侧或单侧STN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6,12,24个月应用Schwab&England 日常活动分级、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Zung 量表评价P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日常活动、运动检查及情感状态等生活质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日常活动改善率: "开"状态下为66.8%, "关"状态为71.9%;精神、情绪改善率:"开"状态下为19.5%, "关"状态为23.2%;运动功能改善率:"开"状态下为44.4%, "关"状态为66.5%。 结论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丘脑底核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术后程控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及运动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神经影像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治疗成为治疗PD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外科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毁损术和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其中DBS具有独特的创伤小、可逆可调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