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长玉  冯海丽 《华夏医学》2001,14(5):569-571
目的:了解监护病室高血钠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对284例危重患者进行了调查和记录,并利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发生高血钠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筛选和判定。结果:高血钠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多尿,高热,经口饮水受限及使用脱水剂不当等。结论:监护病室多种危险因素都可导致高血钠的发生,且均与护理密切相关,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以避免高血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 U)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ICU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CU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120例ICU住院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31例(25.83%);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ICU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17例患者逐一调查。结果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0.21%,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7.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48.68%),其次为泌尿系统(占25%);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7.39%、17.39%和19.57%;广谱抗生素应用≥4d、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是ICU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是多种高危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减少或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全身的综合性治疗,可降低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26例ICU患者,依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89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医院感染,337例),分析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26例ICU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9例,感染率为20.89%(89/426)。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ICU内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72例,根据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31例和非VAP组41例,分析VAP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生率为43.06%。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生理评分(APACHE)Ⅱ评分、肺部原发病、机械通气时间、口腔护理(口护)方式、声门下吸引是VAP发病的相关因素(χ2=5.513~16.3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肺部原发病、机械通气时间、口护方式及声门下吸引均是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48~16.371,P<0.05)。结论 ICU内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VAP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心脏术后再入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术后再入ICU的危险因素。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共2 722例,术后进入ICU 2 102例,其中仅进入一次ICU 2 083例,再入ICU 19例。分析再入ICU的临床特征,并按1∶3配比在仅进入ICU一次的患者中选取和研究组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相似的5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探索再入ICU的危险因素。结果 呼吸衰竭是心脏术后再入ICU的最主要原因。两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首次ICU停留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术中CPB时间、首次ICU停留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与心脏术后再入ICU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RRT(OR:12.986,95%CI:2.839~59.395,P=0.001)是影响术后再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行CRRT为心脏直视术后再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转入ICU治疗的危险因素和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2年12月1日-2018年12月1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立即转入ICU分为未转入ICU组(n=972)和转入ICU组(n=261).记录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分析转入ICU的危险因素和早期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92-95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在我院ICU 收治的心脏停搏患者,其中心肺复苏失败的患者60 例为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60 例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合并脑血管病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创伤性疾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血管病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创伤性疾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是导致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脏停搏患者受到合并脑血管病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创伤性疾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心肺复苏易失败,临床应根据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朱健  张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9):1118-1119
目的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ICU接受PICC置管的23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CU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38例于ICU接受PICC置管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23例(9.66%);PICC相关性感染组穿刺次数≥2次、置管时间≥30 d、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5×109/L比例高于非PICC相关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置管部位、置管侧肢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次数≥2次、置管时间≥30 d、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5×109/L是ICU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ICU患者行PICC置管易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降低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n=21)和非谵妄组(n=7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后,前瞻性收集2020年1~6月的40例ICU重症患者(验证组)进行验证,采用H-L卡方检验模型拟合度,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反映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病史、有创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酸碱失衡均为导致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模型预测谵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P<0...  相似文献   

11.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育刚  曾杏梅  黎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94-239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85例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病例组(65例)和对照组(12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35.1%;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OR=3.015)、侵入性操作(OR=3.166)、留置胃管(OR=4.757)、使用制酸剂(OR=4.21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OR=4.12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OR=2.366)。结论 EICU进行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ICU住院的L-HAP患者30例,同期RICU住院期间未发生HAP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HAP患者发病时间(入院第6~14d,第15~28d,第29d后)进行分层,进一步分析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结果 L-HAP组与对照组在意识不清、误吸、有创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8.7)、低白蛋白血症(OR=20.4)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HAP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病死率亦明显升高(P0.05)。入院第6~14d发病的L-HAP需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住院第15~28d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29d后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L-HAP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天数及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住院不同阶段L-HAP的病原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王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43-44,46
目的调查研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ICU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2月~2011年5月在我院ICU住院的1092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为26.28%,多因素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10d、机械通气时间〉5d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10d、机械通气时间〉5d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永明 《中外医疗》2014,(29):18-19
目的针对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非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科室收治的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80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0例,无肺部感染患者4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影响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非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中的年龄、昏迷、脱水剂使用、休克、意识障碍、激素应用、机械通气、开放性脑外伤、饮酒、吸烟、营养不良、肺部疾病、气管切开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有患者自身的因素、有药物因素、有诊疗因素等,重症监护室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降低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的合并肺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RICU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住RICU的79例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三组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29株病原菌中前三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4.0%)、金黄色葡萄球菌(22.5%)及鲍曼不动杆菌(15.5%);多重耐药菌72株,前三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9%)、铜绿假单胞菌(25.0%)及鲍曼不动杆菌(19.4%)。泛耐药菌2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48.3%)及鲍曼不动杆菌(44.8%)为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住RICU次数、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高。患者入住RICU次数、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入住RICU的10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常规VAP预防策略,并在患者进入RICU时开始如下参数监测:生命体征、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及合并症、血生化、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态、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防污染毛刷(PSB)定量培养、胸部X线检查、插管时程、是否发生VAP以及预后。结果共34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2.4%。VAP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58.8%比28.2%,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低蛋白血症是R ICU中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使RICU插管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在RICU中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是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血白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内长时间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间ICU内119例长期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出院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比较,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长住院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付费类别、病种以及ICU住院时间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CU住院时间以及是否输血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内超长住院日患者的预后受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是否输血浆等因素影响,对具备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脓毒症合并活动性结核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入选标准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出院结局,分为死亡组19例,存活组42例,筛选出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核菌痰涂片阳性、结核延迟治疗和急性肾损伤可作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脓毒症合并活动性结核危重患者死亡率高。APACHEⅡ评分、结核菌痰涂片阳性、结核延迟治疗和急性肾损伤是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气管插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ICU内重症患者床旁气管插管的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适宜的插管时机和策略。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内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共105例床旁气管插管中资料完整的42例患者,总结插管成功次数、时间及插管并发症。医师预先评估有插管指征并作插管准备者24例为计划插管组,因病情突变或意外拔管作紧急气管插管者18例为紧急插管组。结果 42例患者中1次插管成功率较低,仅为57.1%;插管并发症多,药物诱导致低血压19例(45.2%),低氧21例(50.0%)。计划插管组平均插管次数(1.71±1.12比2.67±1.75)、2次以内插管成功率(87.5%比61.1%)、低氧并发症发生率(29.1%比77.8%)均优于紧急插管组(P均0.05)。结论 ICU内气管插管难度大,并发症显著。预先评估病情进展趋势主动插管可提高紧急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死亡病例特征,为学科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从性别分组、年龄分组和疾病构成等方面对某院2003年-2012年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年龄构成以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为主,0岁~6岁年龄组病死率最高.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构成住院死亡的主要疾病.结论 关注男性老年重症患者,重点针对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对于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