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袁晓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69-169,172
目的: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2009年2月住院治疗的3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确诊后在原治疗基础上依据药敏结果加用抗真菌治疗及增强免疫治疗,有效率为87.5%。结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定的因素下易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8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无感染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鼻炎或鼻息肉、合并低蛋白血症、抗生素使用时间≥2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与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是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临床应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潘彩虹 《中外医疗》2011,30(23):52-52
目的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住院治疗的2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确诊后在原治疗基础上依据药敏结果加用抗真菌治疗及增强免疫治疗,有效率为86.0%。结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定的因素下易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应注意预防,一旦确诊要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成人支气管哮喘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与205例社区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母有哮喘家族史与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值分别为3.25、6.23、4.38.床褥经常晾晒可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P<0.01,OR=0.27).结论 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母有哮喘家族史可能是成人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床褥经常晾晒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夏峻巍  袁希彦  卢家泉 《四川医学》2009,30(7):1133-113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哮喘治疗中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临床以发热(87.5%),痰量增多、粘稠(62.5%),喘息、呼吸困难加重(93.75%)多见;真菌类型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8.08%);治疗后痊愈与好转68.75%,死亡12.5%。结论合理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及早诊断本病,根据经验和药敏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发成人过敏性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23例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和246例健康对照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健康状况、吸烟史、职业接触史、室内环境状况以及家族史等信息,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过敏性体质、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亲吸烟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敏性体质、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亲吸烟等因素可能是成人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总结支气管扩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支气管扩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30例无真菌感染但患有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呼吸道分离出的真菌中,25例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例以及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住院天数、血清白蛋白含量以及抗生素应用天数是支气管扩张并发真菌感染相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住院天数、血清白蛋白含量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是支气管扩张并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出院患者中所有出院诊断符合深部真菌感染的1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感染相关的7项危险因素。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患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使用抗生素≥3种且时间≥2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2周以及患有恶性肿瘤。结论: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老年患者以及肿瘤患者是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的高危人群。有效控制相关患病危险因素可能是防治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成年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韵  谢灿茂 《广东医学》2004,25(12):1369-1371
目的 探讨与成年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和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院患者中所有出院诊断符合深部真菌感染的 2 4 7例次 (不含念珠菌阴道炎、真菌性鼻窦炎 /耳炎 )成年 ( 16岁及以上 )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 ,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 χ2 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总死亡率约为 2 1% ,真菌血症的死亡率为 2 6 % ;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较一般住院患者高。χ2 分析筛选出与死亡相关的 17项危险因素 ,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年龄≥ 5 5岁、激素使用≥ 7d、休克、肾功能不全、重度肝功能损害、深静脉置管≥ 7d(P <0 0 5 )。结论 有多脏器功能衰竭 (如肝、肾、循环系统 )或使用激素的老年患者是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的高危人群 ,对此类疑似或可能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是否需要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尚待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54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平均年龄70.07岁,≥60岁占83.3%,平均住院24.5d 大部分患者患有严重基础疾病 医院感染发生前,54例患者中61.11%使用免疫抑制剂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4%,联用≥2种占92.58%,平均使用12.5d 机械通气患者达22.21% 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16.67%。结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重在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子和临床表现。方法:对2008年~2010年间在我院住院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鼻-鼻窦炎相比,真菌性鼻-鼻窦炎组患者女性患者比较多,好发于40岁以的人群,病程在3年以内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相比,真菌性鼻-鼻窦炎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症状为涕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涕血(β=4.76, OR=116.75)、钙化斑(β=4.35, OR=77.48)、单侧病变(β=2.83, OR=11.91)是高危险因子(OR值远大于1)。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8.35+1.24x1+0.52x2+1.32x3+4.35x4+4.76x5+2.83x6。结论:涕血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重要临床症状,单侧CT显示钙化斑是重要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3.
袁静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413-14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呼吸指导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包括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畅通、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加强性呼吸指导和呼吸训练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6.08%,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呼吸指导与训练护理,对于减少临床不良症状、提高呼吸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钱庆辉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44-1045,1047
目的:观察探讨乌体林斯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体林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73.7%,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缓解时间、白天、夜间发作次数、吸入沙丁胺醇量揿数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Th1/Th2、血清细胞因子及血清免疫球蛋白中的IgG、IgM、IgA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体林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有效刺激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T细胞亚群中的Th1、Th2使其保持平衡状态,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孙文早  王亮  张高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01-120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CARTI)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临床特点、肺部基础疾病、药物敏感性、危险因素等,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65例T2DM伴CARTI患者及170例非糖尿病CARTI患者(对照组)。病原体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结果 T2DM伴CARTI患者临床表现较重,36.4%的患者表现不典型;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G-)菌(占45.4%),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对G-菌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均为100.0%。糖尿病病史长且控制不佳>10年,有肺部基础疾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高龄(>65岁),均是T2DM并发CART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42、2.561和1.735,均P<0.01)。结论 T2DM并发CARTI的危险因素较多,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及肺部基础疾病对预防T2DM患者并发CARTI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25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治疗,敷贴背部大椎穴、双侧肺俞及双侧膏肓穴,连续贴3d为1个疗程。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65例,显效36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84.67%;对照组临床控制20例,显效2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可促进症状缓解,控制病情,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伟 《医学综述》2013,19(7):1309-1310
目的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岳阳市康复医院进行激素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依从性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好50例(41.67%);依从性差70例(58.33%);Logistic回归分析缺乏支气管哮喘知识、医患沟通不充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大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3.49,3.22,2.97,2.55。结论缺乏支气管哮喘知识、医患沟通不充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大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萧群  雷玲霞 《河北医学》2013,19(5):659-662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儿童RRTI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方案为病例对照研究,调查148例RRTI惠儿和296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父母情况,出生时情况,生活环境,喂养情况,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找出导致RRT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显示人均居住面积〈13m^2(OR=3.620;95CI:0.348—12.256);同住人吸烟(OR=3.159;95CI:0.368-9.450);禾进行母乳喂养(OR=3.237;95CI:0.394-11.432)是RRT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为了减少RRTI的发病率,应提倡母乳喂养,减少被动吸烟,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  相似文献   

19.
李冰冰 《中外医疗》2010,29(7):39-40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类型及治疗现状。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诊断的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基础疾病继发感染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机械通气是其主要诱因。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氟康唑疗效好。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海兰  王豫平 《广西医学》2009,31(8):1088-1090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了解CVA患者气道反应性情况。方法采用肺功能仪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分析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与16例健康对照组、30例典型哮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时CVA组及典型哮喘组所需组胺累积量的差异。结果BFF后CVA组肺功能中反映大气道功能的FVC、FEV,、PEF以及反应小气道功能的V50与典型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胺累积量CVA组多于典型哮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激发试验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但肺功能受损尚不及典型哮喘患者,其气道反应性较典型哮喘患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