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猝死的死亡原因、年龄、性别和诱因等特点。方法:对南通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2000年1月-2009年10月间的148例猝死尸体解剖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猝死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30~59岁;(2)猝死的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以肺动脉栓塞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其它疾病(如过敏、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等);(3)引起医疗纠纷猝死的诱因主要有因轻微感冒、疼痛等症状入院治疗或各种手术治疗后。结论: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猝死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医方未能对致死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或未及时察觉严重的并发症并延误了抢救时机。尸体解剖对于明确死亡原因及鉴定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19例猝死尸体的法医病理学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猝死的死亡原因、年龄、性别差异和诱因等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法医学教研室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法医病理检案中的119例猝死尸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猝死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20~59岁;(2)导致猝死的疾病由高到低依次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3)猝死诱因以死前有纠纷、轻微外伤和夜间睡眠中死亡为多。结论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3.
夜间猝死11例法医病理学分析李坤雄(病理学教研室)猝死可以发生在白天,也可以发生于夜间清醒或睡眠状态[1]。对夜间猝死者行系统法医学检验,配合刑侦调查勘验,不但可以澄清死因,而且有利揭示夜间猝死发生的病理规律。作者现收集近年法医病理检验的夜间猝死11...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猝死尸体的死因、诱因、年龄及其性别差异等特点. 方法:以我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2009年~2013年5年内受理的54例猝死尸体为研究对象,对其猝死原因、猝死诱因、猝死年龄及性别分布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系统疾病(34例,占62.96%)、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11.11%)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例,占9.26%)是导致本组病例猝死的主要原因. 本组54例猝死案例中有7例<18岁,其中1岁以下为高发年龄段,共4例,占7.41%;成人猝死高发年龄段为30~59岁,其中30~39岁9例,40~49岁10例,50~59岁11例;50~59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共8例,占心血管系统疾病总数的23.52%;1岁以下儿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群体,共3例,占该系统疾病总数的50%;30~49岁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共3例,占该系统疾病总数的60%. 生殖系统疾病猝死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其他系统疾病猝死病例中男性均多于女性. 医疗纠纷(14例,占25.93%)、纠纷和(或)轻外伤(12例,占22.22%)、感冒或疼痛症状(7例,占12.96%)是导致本组病例猝死的主要诱因.结论:应根据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和变化规律开展法医学鉴定工作,以获得准确、客观、全面的鉴定结论;尸体解剖对于明确猝死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法医尸检,探讨死因分布规律及损伤与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18例死因不明或有争议的尸体进行系统的解剖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部分做法医毒化分析。结果 118例尸检中病理性死亡86例,其中心血管疾病居首位,其他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产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原因不明4例;外力致死32例,其中机械性损伤23例,机械性窒息5例,其他4例。结论系统的尸体解剖,准确的死因分析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有利于有关部门调解、处理医疗纠纷,有助于民事、刑事案件的公正解决。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栓塞猝死案例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PTE)发生猝死的病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法医学教研室2006~2008年尸检证实PTE致死4例的临床及法医病理学资料。结果:4例均为肺动脉骑跨性血栓栓塞死亡,发生原因各异。结论:对PTE发生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测手段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提高法医病理学鉴定水平,减少漏鉴、误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猝死致医疗纠纷病例的死因,评价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42例猝死致医疗纠纷病例,于死亡48 h内尸检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死亡原因、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猝死病例年龄及发生猝死的医院级别.结果:17例猝死原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16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5.58%;11例为呼吸系统疾病,9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18.1%;42例猝死病例年龄10 d~65岁,35岁以上者20例,占47.6%,≤10岁年龄组占30.9%;猝死病例多发生在1、2级医院,分别占52.3%和33.3%.结论:临床误诊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提高1、2级医院的诊疗水平是降低临床猝死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猝死126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猝死发生的因素.[方法]对126例猝死尸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猝死病例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居首位,而胰腺性猝死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男性猝死病例明显多见于女性;朝鲜族与汉族的猝死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6~60岁人群为猝死高发人群;猝死的日变异性高峰为22:00-6:00;季节变异性高峰为冬季.[结论]性别、年龄、季节及气候等为影响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非正常死亡案例的死因确定是法医检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尸体解剖仍有一定的阻力,因而对死因确定造成困难,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4例脑肿瘤导致猝死的涉及法医案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生猝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心脏复苏对冠心病猝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2年1008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发生猝死的患者117例分为心脏复苏成功39例(对照组)和失败78例(猝死组),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先兆症状表现、诱因、猝死时间等因素统计结果显示,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猝死的诱因、猝死先兆的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到猝死发生的时间等因素与猝死后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尸检病例的死亡原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不明原因猝死病例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参考。方法收集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4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51例病理尸体解剖资料,对其死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51例尸检中49例找到了确切死亡的原因,占96%,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常见,占52.9%,其次是中枢系统疾病,占11.8%;再次是肺动脉栓塞,占10%。结论通过对尸检病例的病因和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不仅可以明确死因,也可以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青年急死1268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妥我国中青年急死的特点。方法 从我国22所医学院校或医院病理科和/或法医系登记的急死尸检资料,选出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急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选出1268例,男955例,女313例,男:女=3:1。导致中青年急死前三位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35.9%)、消化系统疾病(21.9%)、原因不明者(17.0%)。常见的几种疾病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大脑内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结论 中青年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Tp-e间期延长的检测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02例,其中冠心病猝死46例,设为猝死组,其余456例患者设为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Tp-e、Tp-e/姨RR、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并判断Tp-e间期延长对冠心病猝死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猝死组患者Tp-e、Tp-e/姨RR和QTc明显延长(P<0.05);与存活组比较,猝死组患者LVEF明显降低(P<0.05);Tp-e延长与冠心病猝死、QTc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猝死患者Tp-e间期明显延长,Tp-e间期延长可能成为冠心病猝死的危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纠纷死亡病例的特点,尤其是尸体解剖量、医院、科室、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特点,为完善医疗纠纷尸体解剖工作提供经验。 方法:对本校病理尸检中心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202例医疗纠纷尸体解剖病例,从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医疗机构级别、科室分布和死亡性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医疗纠纷尸体解剖量逐年增加:2001年7例,2002年10例,2003年9例,2004年17例,2005年17例,2006年32例,2007年37例,2008年32例,2009年16例,2010年25例。新生儿、婴幼儿组(56例)及30~60岁年龄组(96例)比其他年龄组死亡病例(70例)更易导致纠纷,男女比例为2:1(135例:67例);医院级别以县级医院较多(127例);儿科、妇产科、急诊科及普外科为医疗纠纷好发科室(116例);病理学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居首位(49例)。结论:医疗纠纷尸体解剖可以明确死因,保留证据,对解决纠纷至关重要。儿科、妇产科、急诊科及普外科为医疗纠纷高发科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冠心病、肺动脉栓塞和动脉瘤破裂,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机械性窒息、各种肺炎等疾病是临床医生在执业中的高风险疾病,对这些病例更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猝死的病因、病理基础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5例猝死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75例猝死中,老年人47例,占62.7%,非老年人28例,占37.3 %,男女之比约3:1。心原性猝死52例,其中冠心病猝死36例,占69.2%(36/52);非心原性猝死19例,其中以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所占比例最高42.1%(8/19);4例尸检病理检查未见致死性疾病。冠心病猝死患者主要建立在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基础上。结论猝死以老年男性多见,有广泛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者猝死发生率高。防治冠心病、改善心肌缺血等综合治疗十分必要。胰源性猝死主要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所致,误诊率较高。猝死可发生在无器质性疾病的正常人,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次交通事故成伤致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思路。方法:收集3例二次交通事故成伤致死亡案例,多渠道收集案件信息,全面细致检验尸体,再现事故发生经过,明确死者的成伤过程,分析损伤的成伤方式、严重程度,判断生活反应,确定死者的死亡原因及各次损伤对死亡的参与程度。结果:二次交通事故成伤致死亡案例,存在损伤重、多发伤、复合伤、成伤方式多样、成伤机制复杂、生前伤死后伤并存,甚至多次损伤相互叠加、破坏、掩盖等特点。结论:二次交通事故成伤致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应以法医尸检为基础,结合痕迹学、运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