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新病人的发现情况。方法对确认的家庭密切接触者875人做PPD试验,14岁以上的并作胸透,对于PPD强阳性反应和胸透异常者拍胸片1张,痰涂片3张。结果查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1例,肺结核患病率为582.8/10万,其中痰涂片阳性24例,涂阳患病率274.2/10万。51例中,强阳性45例,占88.2%,都高于普通人群。结论对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可以较早期的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从而早期治疗,达到控制结核病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 355例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筛查,统计TST筛查结果,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胸片提示无异常者建议预防性用药,随访2年观察发病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 355例密切接触者中,TST强阳性例数共275例,占比20.30%;一般阳性例数共559例,占比41.25%。144例预防性用药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年期、2年期随访分别有0例(0.00%)、5例(3.47%)发病,131例未接受预防性用药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年期、2年期随访分别有21例(16.03%)、35例(26.72%)发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92、29.820,P=0.000、0.000)。预防性用药组中,用药时间<6个月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共79例,其中5例(6.33%)发病;用药时间≥6个月的TST强阳性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共65例,0例(0.00%)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大兴区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39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年龄≤14岁者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年龄>14岁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X线胸片有异常阴影者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结果密切接触者中14岁以下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1.41%,显著低于15~60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2.18%和3.94%(均P<0.05);痰菌量(++++)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显著高于痰菌量(+)、(++)、(+++)者(均P<0.05);本地户籍涂阳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检出率显著低于外地户籍患者(2.08%vs 3.35%)(P<0.05);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显著高于无可疑症状者(6.12%vs1.63%)(P<0.05)。结论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可以早发现肺结核患者,是发现肺结核病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对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某中学一起肺结核疫情密切接触者筛查处置情况及3年随访观察结果的分析,为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青浦区某中学来沪少数民族班一起肺结核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探讨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3个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实施并随访观察3年发病情况。结果 该起疫情的指示病例为1例来沪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该生104例密切接触者中92例为学生,其中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强阳性6例(6.52%)。密切接触者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接触地点、居住楼层及班级TST阳性、阴性组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单纯TST强阳性学生中5例(83.33%)全疗程完成异烟肼联合利福喷汀3个月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所有密接3年均未发生肺结核可疑症状。5例接受治疗的密切接触者中1例停药7个月后诊断为肠结核,发病率为20%。结论 青浦区来沪少数民族班的密接人群具有较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是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学校、疾控及定点医院三方密切配合可以提高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接受度。密接人群的随访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针对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分析与6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接触的98例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情况。结果98例密切接触者中,感染患肺结核15例,感染率为15.31%,传播率为22.39%;15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者中,P P D试验结果与X片检测结果相符率为100%,阳性率为46.67%;密切接触者卫生知识知晓率为46.94%,卫生行为形成率为40.82%。结论涂阳患者随地吐痰不良卫生行为是造成密切接触者高感染率的根本原因,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减少肺结核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查高负担地区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患病情况。方法: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别后,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的分布重复单位( MIRU-VNTR)15位点基因分型为基础的基因扩增,比对患者与密切接触者的基因型。结果:196名密切接触者,检出9例(密切接触者)患病,筛查阳性率为4.59%,通过MIRU-VNTR基因分型鉴定1组基因型相同其余各组不相同。结论:本项目肺结核多为非家庭成员间传播,结核防控中需要注意非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及偶然接触所致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方法:在接受检查的870例密切接触者中,年龄<15岁的儿童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对结核菌素试验≥15mm或虽<15mm但伴有水疱的强反应者,和年龄≥15岁人群摄X线胸片,对X线胸片提示肺部有异常阴影者进行痰涂片检查.结果: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9%,涂阳肺结核检出率为0.5%;肺部病灶有空洞和排菌量大的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高;密切接触者中年龄>60岁组其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组.结论: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有助于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是肺结核病例发现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与随访,并且分析相关因素以及检出概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肺结核门诊登记的421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分析。结果:在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子女检出的概率为0.25%,父母检出的概率为2.34%,配偶检出的概率为5.45%。父母、配偶的检出概率与子女检出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的密切接触者中,检出涂阳患者的概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在一个房间居住,检出涂阳患者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是掌握肺结核感染与发病的最早时点,对密切接触者定期随访检查能发现相当多的患者,其检出率也高,从而达到发现患者控制结核病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无锡市滨湖区学校结核病疫情现状和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2014—2018年所有学校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可疑症状、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osis test)和/或胸部X线摄影等检查,并对筛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2018年滨湖区共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62例,男∶女=1.82∶1,其中2018年发病26例,占当年发病数的11.30%,各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菌素试验筛查3893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627人(16.11%),其中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309人(7.94%),共确诊新患者12例。涂阳、涂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18.11%和10.57%、16.02%和7.88%、14.69%和5.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患者的强阳性比例高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0.05)。第1~4季度报告患者构成比分别为12.90%、16.13%、25.81%和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中大学34例(占54.84%),学校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聚集性和散发疫情筛查强阳性率分别为20.59%和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4—2018年滨湖区学校结核病发病人群以大学生为主,各种类型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均需开展结核菌素试验筛查,聚集性疫情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强阳性率较散发疫情高,第4季度发病构成比最高。应提高强阳性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性服药率,强化结核病健康知识宣传,避免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疗疗程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治愈水平。方法对2004—2009年确诊治疗的15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根据痰结核菌阴转及胸片内病灶吸收情况分别给予8—24个月化疗,对痰菌阴转率及疗程结束1年后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强化3、4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36.84%、53.29%,优于强化2个月痰结核菌4。60%的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03,P〈0.01;X2=43.79,P〈0.01)。化疗12、18个月疗程结束,停药1年随访复发率分别为22.92%、9.76%,低于化疗8个月疗程结束停药1年随访62.50%的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8,P〈0.01;X2=25.76,P〈0.01)。结论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适当延长强化期和化疗疗程能够促进痰菌阴转、降低随访1年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密切接触儿童预防用药后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的变化,为HFMD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HFMD密切接触儿童1106例分为预防1组(用中药)、预防2组(用中药加干扰素)、预防3组(用干扰素)、对照组(空白对照),统计各组HFMD发病率,并从中随机抽取282例儿童采集大便标本,进行EV71和CoxA16病毒PCR检测。结果:(1)发病率各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预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各组内发病与未发病儿童大便标本Ev71和CoxA16病毒PCR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用药能显著降低HFMD发病率,但不能降低EV71和CoxA16病毒PCR总阳性检出率,其原因可能与投药剂量或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国际上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研究现状,并通过可视化方法揭示最新研究热点。方法 选取2006—2020年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为主题发表并收录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342篇文献纳入研究,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相关研究发文量呈波动上升状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为刊登相关文章最多的期刊(34篇),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发表在《Lancet》(406次)。美国是发文量(73篇)最多、中心性(centrality=0.45)最高且与其他国家合作最多的国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Albert Nienhaus(5篇),作者团体间相互合作较少。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潜隐感染检测方法为该领域研究热点。结论 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相关研究依然活跃,该领域目前研究热点集中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潜隐感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宝安区暂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的管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暂住人口肺结核病的管治。方法 采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管治方法,对暂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DOTS管理和免费治疗,以同期常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为对照组。结果 1993~2000年,暂住人口肺结核涂阳病人是常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的2.8倍。暂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4.8%,常住人口为95.7%,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开放城市的暂住人口迅速增加,暂住人口肺结核病是开放城市结核病防治的主要工作。对暂住和常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实行DOTS管治的效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1992~2000年海南省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复治涂阳化疗失败病人完整病历124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中不规则治疗率为84.7%。实施复治涂阳方案治疗后,2月末痰阴转率35.5%、3月末痰阴转率20.0%、5月末痰阴转率29.8%,阳转率16.1%、8月末痰阳转率100%。结论对初治患者合理使用短程化疗,是防止造成复治、形成MDR—TB的关键;开展初始耐药率的监测,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防止MDR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国产牛分枝杆菌菌苗用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方法 ,将 19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 (95例 )和对照组 (95例 )。化疗方案为2HREZ/ 4H3 R3 。治疗组加用牛分枝杆菌菌苗深部肌肉注射 ,每 2周一次。两组疗程均为 6个月。 结果 治疗组第 2个月涂片阴转率 89.0 % ,对照组为 7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第 5、6个月末涂片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治疗组治疗 2个月的病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菌苗应用中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结论 短程化疗中加用牛分枝杆菌菌苗能加快初治涂阳患者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 ,改善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牛分枝杆菌菌苗可作为初治涂阳肺结核短程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利福喷丁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收集我所门诊1995-2000年含利福喷丁短化方案治疗的8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资料,并以同期使用利福平作对照,利福喷丁组化疗方案:2HL1ZS(H)/4HL1,利福平组化疗方案2HRZS(E)/4HR。结果:利福喷丁组、利福平组第二月痰涂片阴转率分别为93.9%、86.1%,满疗程阴转率均为98.8%,病灶显效率分别为68.3%、67.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0.6%、78.9%,药物副作用分别为:4.9%、20.9%。结论:利福喷丁具有和利福平相仿的疗效,但利福喷丁副作用少,每周给药一次利于督导,是目前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