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国韬 《河北医药》2015,(6):937-938
目的:探讨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10至2013年抗肿瘤药致ADR报告113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联合用药、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101例(89贩.38%);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98例,86.73%);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引发的ADR位居首位,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26.75%)和血液系统损害(24.84%)最常见。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致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职业等,对该院1307例ADR包括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307例ADR报告中,男性的发生比例高于女性,61~70岁的老年人占26.55%;ADR药品种类以抗肿瘤药最多(45.44%),其次是抗感染药物(20.9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73.2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预后分析,95.8%的ADR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 临床上应深入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杨军炎  顾小丽 《中国药房》2010,(10):922-92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8年抗肿瘤药致ADR报告162例,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有68例,占41.98%;单一用药123例,占75.93%,合并用药39例,占24.07%;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的ADR居首位,占39.51%;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42%。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致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使用抗肿瘤药,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分析2012年18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探讨其发生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收集上报的1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基本信息、涉及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系统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185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发生率较高(103例,占55.68%,以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为主,占75.67%;ADR以已知类型及一般程度情况居多,治疗结果绝大多数为治愈或好转;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有抗感染药物、抗肿瘤及辅助用药和中成药;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新的ADR错报情况较多,严重ADR类型临床数量差异大。结论应进一步重视ADR监测工作,规范临床用药操作,加强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观察,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346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与发生时间、ADR分级与转归情况、关联性评价、报告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346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占61.27%,男性患者占38.73%;年龄以45~59岁组占比最高(43.64%);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代谢类(21.21%)、铂类(20.98%)和植物来源类(20.51%);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的为血液系统(36.86%)、消化系统(16.80%);引发ADR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5.08%);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 h(37.06%);严重ADR为64例(18.50%),新的ADR为6例(1.73%)。结论:抗肿瘤药物致ADR较多且严重,应加强监测高危品种、长期用药、严重ADR、新的ADR;药师应从多方面发挥作用,注重对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促进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邱晓春  韦灵玉  韩昊颀 《中国药房》2014,(22):2077-207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度上报国家ADR监测网并通过中心审核的286例ADR报告,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51.05%);静脉滴注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途径(占77.85%);引起ADR的药品以抗肿瘤及辅助药为主(占66.08%);严重的ADR表现以红细胞异常最为常见(占34.51%);引起严重红细胞异常的前10位药品均为抗肿瘤药,报告最多的是顺铂、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等。结论:临床应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ADR的认知度,尤其是应重视对抗肿瘤药ADR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谢木木  陈宇星 《海峡药学》2009,21(9):175-177
对2008年我院上报的101例ADR病例报告,按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46.2%;ADR涉及药品102种,其中以抗菌药居首,其次为抗肿瘤药、中药制剂;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6.5%,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某市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市2017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400例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严重级别、用药情况、ADR所累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00例ADR报告中,男159例(39.75%),女241例(60.25%),其中61~70岁患者构成比最高(30.25%);原患疾病主要为乳腺癌151例(37.7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的构成比最高84.00%;新的、严重的ADR 28例(7.00%),严重的ADR 88例(22.00%);涉及药品构成比最多的为顺铂123例(23.16%);ADR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共313例(43.78%);痊愈及好转的ADR共377例(94.25%)。结论 临床使用抗肿瘤药物要做好ADR监测工作,应从关注特殊人群、重点药物、典型症状入手,并及时正确预防和处理ADR,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 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宋沧桑  王丽  赵方允 《中国药房》2012,(14):1317-13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治疗ADR导致的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4月收集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ADR导致增加的费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56.68%,中药制剂引起的占29.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55.45%;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1.71%。因ADR发生导致增加直接费用为平均每人259.33元;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平均为4.5d。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减少ADR造成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廖慧 《中国药房》2011,(46):4400-44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监测、报告现状。方法:以我院2006-2010年741例ADR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分布、报告人职业、时间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类型、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60岁以上老年人、给药后1~3d、静脉滴注给药、抗感染和心血管类药易引发ADR;ADR损害累及多器官或系统;一般ADR占87.58%,大多好转或治愈,严重ADR引起死亡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ADR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定营 《中国药房》2008,19(8):622-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集到的2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1·50%),其次是中药制剂(18·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1·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6·90%);严重的ADR有4例;绝大多数ADR出现在用药61min~24h内(87例);对症治疗89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13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0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ADR中,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48.0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见,占44.1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05%,其中注射剂占90.32%;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占62.62%;涉及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占46.12%。结论:应加强中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提高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祝子明  王敏  朱敏  李明真  张年宝 《中国药房》2012,(46):4387-439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35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0.59%;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6.94%和43.0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05%;由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6.7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南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65岁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297例,占75.5%);抗肿瘤药(98例,占24.9%)、中药注射剂和中成药(54例,占13.7%)、免疫调节剂(43例,占10.9%)发生ADR的例数居前3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382例,占97.2%);51.8%(213例次)的患者表现为全身性症状。结论:医院需重视临床用药合理性,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药品使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上报的28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为126例,占43.9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150例,占52.2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3例,占25.4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98例次,占总共302例次数的32.4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ADR涉及药品76种,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44.63%),其次是中药制剂(9.60%);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58.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6.27%);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河南省胸科医院12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汇总2009年1月—2010年9月上报的122例ADR报告,分别以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及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1种,其中抗感染药25种,占4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0.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药物热、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合理规范用药,加强ADR的检测及上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