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舟  丁刚 《山西临床医药》2014,(11):815-817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泼尼松两种方案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初诊ITP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连用4d;对照组25例,泼尼松1 mg·kg^-1 ·d^-1,晨起顿服,3~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6个月.结果: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值为(35±18.2)×10^9/L和(16 ±6.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2.6%和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病例皆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氏表现;2例继发血糖升高;3例继发感染.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ITP血小板上升速度快,长期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尚伦 《华西医学》2014,(4):635-636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静脉冲击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短期(40mg/d×4d)静脉冲击治疗80例重症ITP患者,观察血小板计数(BPC)、出血症状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冲击治疗4d,出血症状减轻,活动性出血消失,BPC都有升高,完全反应率33.75%,总有效率77.50%。18例延长疗程3d后,总有效率提高到100.00%,完全反应率47.50%。只有1例出现轻度水钠潴留,无高血压、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及严重感染发生。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ITP,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新活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活素组(A组)、环磷腺苷葡胺组(B组)及新活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组(C组),A组仅给予药物新活素首负荷剂量2μg/kg静脉冲击,以0.0085μg/(kg·min)维持剂量静脉滴注治疗。B组使用环磷腺苷葡胺60mg+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2~3h。C组采用新活素和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的方法,其使用剂量与A组和B组的剂量一致。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分析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c组的治愈率为90.41%,与A组(63.01%)、B组(6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4.11%和2.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63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甲泼尼龙1000mg/d,静脉滴注,共3d,以后改口服泼尼松1~2mg/(kg·d);对照组用泼尼松1—2mg/(kg·d)。结果在治疗第2~5天,血小板计数〉50×10^9/L者。治疗组分别为1、10、19、19例,对照组分别为0、0、2、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止血天数治疗组(3.6±2.2)d,对照组(8.3±4.2)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2组疗效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1d时。重新评价疗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ITP患者,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有积极意义,尤其适用于口服泼尼松有禁忌者。而对于出血倾向不重者,传统治疗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IPF 患者随机分为3组,泼尼松组15例(A 组),每日(理想体质量)0.5 mg/kg,口服4周,然后每日0.25 mg/kg,口服8周,继之减量至每日0.125 mg/kg 口服;小剂量乙酰半胱氨酸组15例(B 组),在上述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200 mg,每日3次;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组15例(C 组),在上述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600 mg,每日3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肺活量(VC)、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变化,评价总体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 VC、6MWT 较治疗前均降低。C 组疗效好于 A 组和 B 组(P <0.05)。C 组 VC、6MWT 较其他治疗组下降缓慢(P <0.05)。结论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泼尼松能延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下降及6MWT 距离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胡正操  李永杰  曾宪亮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58-1259,1262
【目的】分析比较吡柔比星(吡喃阿霉素,THP)与盐酸阿霉素(ADM)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NH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选用THP联合化疗;B组28例,选用ADM联合化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76.66%和71.43%,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心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7.66%,胃肠道反应分别为50%和67.6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脱发分别为37.5%和82.14%,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骨髓抑制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THP相对于ADM联合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消化道反应、脱发率及心脏毒性较低,且程度上也较轻,故THP较适合用于NHL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治疗的理想给药模式。方法:199例癫痫患者按不同初始剂量及加量速度分为A组和B组。A组102例,初始剂量25mg/d,每周增量25~200mg/d后维持治疗12周;B组97例,初始刺量50mg/d,每周增量50~200mg/d后维持治疗12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及控制率分别为77.7%、42.1%,B组总有效率及控制率为76.2%、40.2%,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比A组不良反应多,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发作频率较稀的癫痫患者,最好选用小剂量起始并缓慢加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不同的给药方式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为异位妊娠行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103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不同的给药方式分为A、B、C3组,其中A组35例,肌肉注射MTX加口服米非司酮;B组41例,静脉滴注MTX加口服米非司酮;C组27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异位妊娠囊注入MTX加口服米非司酮。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血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HCG)值下降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3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A组71.4%(25/35)、B组82.9%(34/41)、C组96.3%例(26/27)。3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血β—HCG值下降率分别为A组(44.9±7.5)%、B组(54.7±2.9)%、C组(63.0±6.2)%。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β-HCG值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间、B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结论:对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异位妊娠囊注入MTX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老年ITP患者2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5例采用rhTPO联合减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标准剂量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1.43%;随访3个月,治疗组长期反应率78.57%,对照组长期反应率50%.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一例终止治疗.结论: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ITP疗效佳,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老年ITP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AT )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 SAT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为 A 组(单数号,n =42)与 B 组(双数号,n =42)。 A 组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及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治疗,B 组口服泼尼松片,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退热、疼痛与肿大消失)、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半年复发率。【结果】A 组疼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B 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2),低于 B 组的14.3%(6/42),复发率为2.4%(1/42),低于 B 组的1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治疗 SAT 可更快消退患者发热、甲状腺疼痛、肿大等症状,且副作用少、复发率低,与口服泼尼松相比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抑郁症急性期患者82例,分别使用文拉法辛缓释剂75mg/d(A组)和150mg/d(B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显著下降(P〈0.001),A组治愈率为51.2%,总有效率为67.5%;B组分别为69.2%、87.2%。B组HAMD及临床疗效均优于A组(均P〈0.05),TESS在第2周时B组高于A组(P〈0.05),4周后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急性期疗效可靠,每日150mg的剂量优于75mg,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与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2例,两组均口服文拉法辛治疗,A组联合阿立哌唑治疗,B组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 A 组显效率82.1%、有效率96.4%,B组分别为80.6%、96.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02、0.00,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与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均可快速起效,且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及转归。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129例老年女性ITP患者(观察组)的临床特点、骨髓情况、治疗反应、伴随疾病、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年青女性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随访时间1个月~10年,存活104例。129例患者中,均首选泼尼松治疗,有效率71.34%,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泼尼松治疗不敏感者分别使用其他制剂,其中长春新碱34例,环孢素A28例,达那唑48例,长春新碱、环孢素A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那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脾栓塞较脾切除易复发。老年女性患者伴随疾病多,应用糖皮质激素更易引起血糖及血压增高,因脑出血死亡4例,对照组无脑出血死亡。结论老年女性IT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伴发症多,治疗中易引起糖尿病及高血压,比年轻女性更易引起致命出血,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与对照组近似,对达那唑疗效较好,治疗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调制中频电疗法配合刺五加胶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疗法穴位刺激及口服刺五加胶囊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CFS患者63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32例采用调制中频电疗法穴位刺激及口服刺五加胶囊治疗;对照组31例按常规剂量应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口服或氨基酸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后用疲劳量表(FS-14)、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FS-14、SDS、SAS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0.01),A组减分率明显低于B组。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90.6%、67.7%与65.6%、29.0%,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疗法及刺五加胶囊治疗能显著改善CFS患者躯体和精神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查α-2b干扰素单独或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90例分A组30例(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1次/d;双环醇25mg口服,3次/d,连续72周);B组30例(单用α-2b干扰素,方法剂量同A组);C组30例(不用抗病毒药物,仅给予护肝对症治疗,作为对照组)。动态观查患者血清HBVDNA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①A组HBVDNA阴转率在24、48、72周时分别为41.0%、52.7%、63.3%;B组分别为26.7%、37.3%、42.7%.两组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②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在24、48、72周时分别为83.3%、90.0%、86.7%;B组分别为76.7%、86.7%、83.3%;A、B两组ALT复常率与C组比较在24、48、72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α-2b干扰素单独或联合双环醇,均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联合用药更有效改善肝功能,且有提高HBVDNA阴转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卡马西平与托吡酯单药治疗小儿良性部分发作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开放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小儿良性部分发作癫痈患儿按就诊次序循环分为2组,A组服用卡马西平,B组服用托吡酯,观察2组药物保留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2年后,A组32例中药物保留27例,有效26例,其中完全控制24例;B组32例中药物保留30例,有效28例,完全控制27例。药物保留率A组为84%,B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A组为96%,B组为9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A组8例(25%),其中5例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换药;B组9例(28%),2例因不良反应换药。不良反应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换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和托吡酯单药治疗小儿良性部分发作癫痈疗效均较好,可作为小儿良性部分发作抗癫痈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杨春  杨艳萍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38-1339,1342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86例CHF伴快速Af(心功能级Ⅱ~Ⅳ级)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毛花洋地黄甙组(B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首次剂量给予150mg胺碘酮缓慢静注,随后0.5-1.0rag/rain微量泵维持;B组首次剂量给予毛花洋地黄甙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12h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30、60、90min转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心电图表现: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基础心室率下降分别为17例(占39.53%)、24例(占55.81%),8例(占18.60%)、19例(占44.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比毛花洋地黄甙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氮平合并小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单用奥氮平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A组治疗8周、12周末总分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12周末A组总有效率为80.0%,B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A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特别是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奥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行阿法骨化醇胶囊(阿法迪三)冲击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 CAPD合并重度 SHPT患者37例。随机分为阿法迪三冲击联合 HP治疗组(A组,19例)和阿法迪三冲击治疗组(B组,18例)。两组药物起始剂量均为每次2~4μg,2次/周。A组同时血灌治疗,1次/周,共治疗3周。随访6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PTH)值,临床症状及心脏瓣膜钙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PTH达标率、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独冲击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随访6个月, A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率低于B组(73.6% vs 83.3%,P<0.05)。iPTH 达标率 A组高于 B组(94.7% vs 77.8%,P<0.05)。③A组治疗耐受性良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B组中3例因高钙高磷血症中断阿法迪三治疗。【结论】合并重度 SHPT的CAPD患者,阿法迪三冲击联合 HP治疗较之单纯阿法迪三冲击具有更好的疗效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分析抗Hp治疗对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经13C呼气试验检测将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4例),13例Hp阴性患者作为C组。A、B、C组均给予依巴斯汀片10毫克/次,1次/日,连续服用3个月,A组联合抗HP四联疗法,观察各组疗效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Hp阳性率87.25%显著高于健康者HP阳性率30.39%(x2=68.0810,P〈0.05);经治疗后,A、C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41/45)、84.62%(12/13)显著高于B组的43.18%(19/44)(x2=23.2653、9.7624,P〈0.05);治疗后A组13C呼气检测值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Hp感染情况明显好转(P〈0.05),B组治疗前后HP感染无显著变化;A组总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总复发率低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畀(P〉0.05);治疗前A、B组IgE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发病可能与Hp感染相关,Hp阳性患者联合抗Hp四联疗法有利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