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采用戊二醛、丙酮醛和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绵羊红细胞;不同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和不同方法免疫家兔;不同方法纯化IgG和用不同方法以抗体致敏血球进行反向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报道的方法,以戊二醛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经鞣酸化后优于丙酮醛或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的血球。用病毒悬液(感染鼠脑悬液)加福氏完全佐剂,经淋巴结注射免疫的方法所获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最高(补体结合抗体滴度达1∶1024)。用50%饱和硫酸铵沉淀一次和33%沉淀3次后,再经DEAE纤维素提取的IgG效果优于低温酒精法和SephadexG100及SephadexG200分筛提取法。鞣酸化后用这种IgG致敏的血球效果最好,冻干后在4℃下可保持原效价至少一年以上。作者讨论了本试验方法应用中需注意的各种细节问题,并推荐用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检测病毒抗原,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具有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和可以直接检测各种动物标本的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家鼠型疫区家畜家禽血清中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从山西农村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家畜家禽血清中检出EHF病毒抗体的初步结果。在8种动物的520份血清标本中,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在6种动物的49份(19.42%)标本中检出EHF抗体。阳性血清的抗体滴度在1:10~1:80之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狗20.95%(22/105),猪11.76%(11/119),羊6.06%(6/99),兔4.08%(4/98),牛3.85%(1/26),鸡2.90%(2/69)。3份驴和1份骡血清未检出EHF抗体。结果表明,家鼠型EHF疫区中,上述6种动物可被EHF病毒自然感染,同时说明在多种动物大数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RPHI是一种简便的满意方法。这些受感染的动物,在流行病学及动物流行病学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省莒南县和滕州市15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同步用IFAT、RPHI及HI试验检测了EHF抗体。以IFAT检测结果为标准,RPH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告值、符合率及校正符合率分别为97.06%、77.27%、96.35%、94.30%及87.91%;HI分别为94.85%、81.82%、96.99%、93.04%及86.42%。后两者作为诊断试验可与IFAT媲美,不需用荧光显微镜,简便易行,便于基层使用。用于EHF病人血清分型,这两种试验结果基本一致,RPHI更为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鼠疫FI MCAb致敏红细胞用于反向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鼠疫FI抗体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法检测95份正常人和8种动物血清,7种非鼠疫菌免疫动物血清,全部阴性;检测9份抗鼠疫强毒株和1份弱毒株血清及1份接种鼠疫菌苗的人血清,全部阳性,滴度比间接血凝试验(IHA)高2~1~2~3。该法可省去另做一排抑制试验的操作程序,较IHA简便、快速,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和疫情监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鼠疫FI McAb致敏红细胞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I抗原16ng/ml、鼠疫EV菌1.5×15~6菌体/ml、鼠疫强毒菌5×10~4~1.5×10~6菌体/ml均出现阳性反应;检测2株缺乏FI抗原的鼠疫菌、5株鼠疫菌的近缘菌,菌液浓度为10~9菌体/ml,均为阴性反应;检测感染鼠疫强毒菌病死动物脾脏浸液,小白鼠阳性率24/24,长尾黄鼠阳性占检菌阳性的50/52。本检测方法可用于鼠疫动物病的追溯诊断。  相似文献   

6.
在鼠疫疫情监测和疫源地调查工作中,将鼠疫 Fl 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 (FlM_cAb-RBC) 用于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RIHI),以间接血凝试验为对照,检测鼠疫 Fl 抗体,检测结果用 ELISA 和 SPRIA 验证,非鼠疫疫区6种动物血清1375份,RIHI 全部阴性,IHA 出现假阳性反应89份。鼠疫疫区3种动物血清713份,RIHI 检出 Fl 抗体阳性反应72份,未出现假阳性反应,IHA 检出 F1 抗体阳性反应44份,出现假阳性反应21份,几何平均滴度 RlHl 比 IHA 高2~(1.45)。RIHI 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 IHA ,且简便、稳定、快速,是取代 IHA 检测鼠疫 Fl 抗体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冻干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血球,采取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RPHI)对34例早期EHF患者作抗-EHF检测,结果显示其对EHF有早期诊断和早期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用新疆出血热病毒免疫BALB/c鼠脾脏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后建立了6株分泌抗XHF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经传代一年余,分泌抗体的稳定性良好,细胞培养液中抗体滴度可达10~(-3);胶水中滴度达10~(-5)~10~(-6)以上。这6株McAb已成功地用于ELISA、IFA和RPHA。在初步研究中观察到分泌IgM免疫球蛋白的14B_7株McAb致敏醛化血球测定病毒抗原性的灵敏度最高;而8E_(12)和13C_6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时其荧光滴度和亮度最好。表明了同一株McAb在不同的血清学试验中所表现出的亲和性及结合力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使用不同抗原的包虫病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的实验结果。采用高浓度戊二醛化和1/20000鞣酸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用绵羊肝包囊液粗抗原和部分纯化抗原致敏。用包虫病人血清进行方阵滴定,包囊液粗抗原,亲和层析抗原、Oriol氏法纯化抗原和Burstein氏法纯化抗原的最适致敏浓度分别为250、25、25和6.25μg/ml。血清终点稀释度的倒数皆为1024。用包囊液粗抗原对1295名健康人血清做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抗体滴度≥64者仅6例(0.46%)。95例牛肉绦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1.05%(1/95)。这种致敏红细胞的冻干制剂,在室温下存放18个月后,仍保持稳定。囊液粗抗原、亲和层析抗原、Oriol氏法纯化抗原和Burstein氏法纯化抗原致敏红细胞,对47例包虫病人血清做IHA结果阳性率各为91.49%、44.68%、76.59%和85.12%,阳性血清抗体滴度的几何均值分别为389.29±2.55、247.69±4.20、271.21±2.45和343.65±2.43。29份囊虫病人血清IHA的结果为囊液粗抗原致敏红细胞的阳性率为27.5%,阳性血清的几何均值为128。其他三种抗原致敏的红细胞均为阳性。说明三种纯化抗原致敏红细胞与囊虫病人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根据本项实验结果建议将Burstein氏法纯化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的间接血凝试验做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鼠疫反向血凝在人类鼠疫诊断及追溯传染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疫反向血凝在人类鼠疫诊断及追溯传染源中的应用史生福,于守鸿,杨永海(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西宁市811602)鼠疫反向血凝是用鼠疫抗体致敏血球检查被检材料中有无鼠疫菌抗原存在,在鼠疫菌检查阴性的情况下仍可获阳性结果,并且具有快速、特异的优点。自1...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体的诊断做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1986年4月采自宁乡县病人血清,用无菌试管保存在-20℃冰箱中备用。 二、药盒 羊抗人IgG 荧光血清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批号 8501-3);抗原系湖南株R_(45)细胞培养片;RPHI法药盒由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Em18重组抗原ReEm18制备特异性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循环抗原.方法 ReEm18经亲和纯化,免疫BALB/c小鼠和新西兰兔,分别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和多克隆抗体(多抗).用获得的单抗和多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Em18循环抗原.结果 免疫兔血清抗ReEm18抗体效价达1∶204 800以上.经ReEm18和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阻断ELISA试验双重筛选融合细胞,共获得14株抑制率>50%的特异性阳性细胞克隆.将特异性单抗和多抗自由组合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以9号单抗与多抗的配对检测抗原为最优,检测ReEm18的灵敏度达3 ng/m1.用建立的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11份AE血清中6份为阳性.结论 获得针对ReEm18的特异性单抗和多抗,建立了敏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血清学初步检测结果表明AE血清中存在可检测的Em18循环抗原.  相似文献   

13.
实际应用富集血凝试验(Richened-IHA)检测多种动物的鼠疫阳性血清115份。证明R—IHA和RIP两法用于检测鼠疫F_1抗体其效果基本一致。阳性率均为100%。而IHA的检出效果则明显地低,阳性率为87.82%,比R—IHA低110倍。  相似文献   

14.
1990年4月下旬我们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荒漠地区,从采集的亚洲璃眼蜱(Hyalomm asiaticum asiaticum)中分离到2株可引起乳鼠发病和在细胞培养中复制的病原。经血清学鉴定,包括交叉补体结合,间接免疫荧光和抗新疆出血热McAb(14B_7株)致敏血球的RPHA和RPHI试验证实为新疆出血热病毒。并采集了在荒漠牧场中放牧的羊群血清148份及放牧人员血清21份。用新疆出血热McAb RPHI法从羊血清中查到抗体阳性血清107份(72.3%)人群血清抗体阳性者2份(9.5%)。 上述结果首次证实了新疆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地带存在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自然疫源地,该地区是北疆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地区和石油工业的新开发区,也是北疆主要的冬季牧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醛化鹅红细胞(AGRBC)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A血凝素(A-HAN)和R血凝素(R-HAN)作血凝试验(HAT)和血凝抑制抗体的检测,结果HA和血凝抑制(HI)滴度与用新鲜鹅红细胞(FGRBC)相同。用HIT和IFAT对2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5%和90%。阳性符合率为94.4%。表明用AGRBC所作的HI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保存不同时间的AGRBC反复测定6例病人血清的HI滴度,结果各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A-HAN组的变异系数为1.29%;R-HAN组为1.04%。因此,我们认为在HAT和HIT中,用AGRBC队完全可以代替FGRBC。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应用反相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对EHF病人血清进行分型,其结果与HAI法无显著差别,且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一、材料和方法 收集EHF野鼠型为主疫区的病人血清53份,家鼠型为主疫区的病人血清38份,共计91份,均经IF试验证实为EHF抗体阳性。HAI试验方法按常规。RPHI试剂由北京病毒所提供,野鼠型(A)抗原效价1:64,家鼠型(R)抗原效价1:256,用微量V型血凝板,加入固定1:10稀释的血清25μl/孔,再顺次加入倍比稀释的EHFV抗原25μl/孔,最后各孔均加致敏血球,置37℃60分钟观察结果。结果判断:抗体滴度A≥R两倍者为野鼠型;R≥A两倍者为家鼠型;A、R抗原反应抗体滴度差别小于两倍者暂为未定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样物质在猪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麻疹血凝抑制试验,并用白陶土法去除非特异性凝集素的干扰。结果 检测192份猪血标本,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158份,阳性率82.29%,平均抗体滴度(GMT)1:3.5,以1:2 ̄1:4的低抗体为主(78.48%)。结论 在本地猪群血液中所检出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样物质,并非由于猪感染与麻疹病毒有近缘关系的牛瘟病毒或犬瘟病毒而出现的一种交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30例鼠疫患者的间接血凝反应及3例腺鼠疫患者的血凝抗体动态,探讨了间接血凝试验对鼠疫患者诊断的价值。 30例患者于病后5~10天均可出现血凝抗体(1:80~1:81920),其血凝滴度比EV活菌苗接种者为高。一些病例的血凝抗体可维持4~6年。但细菌学检查仅2例为鼠疫菌阳性。可以认为间接血凝试验比细菌学检查更为敏感,它可用于鼠疫患者的诊断。若患者曾有预防接种史或血凝滴度较低时,可采用双份(急性和恢复期)血凝试验,其滴度升高4倍以上亦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用鹦鹉热衣原体B_(11001)株和沙眼衣原体TE_(55)株以及湖北分离的鹦鹉热衣原体CJ_4、BP_(11)和CW_3等菌株制备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抗原致敏红细胞与以上菌株的63份高免血清和156份实验感染畜禽血清能发生特异性间接血凝交叉反应。对人工感染5~15天的204份畜禽血清的检出率为100%。感染后5~7天抗体转阳,15~20天达到高峰,一般畜禽抗体可持续3个月,猪在14个月仍保持阳性水平。用此法与直接补体结合(DCF)和间接补体结合(ICF)试验对本省19个县(市)的1430份畜禽血清进行检测。IHA的阳性率:绵羊为21.57%;奶牛为9.20%;猪为23.04%;鸭为41.09%;219份鸡血清两法全为阴性。IHA和CF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4.13%和12.03%,两法的符合率为35.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胶体金免疫色谱测试法与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登革热IgM、IgG、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PanBio胶体金免疫色谱测试卡和血凝抑制试验分别检测血清IgM、IgG抗体。结果 在所检测的68份血清中,胶体金免疫色谱测试法检查登革热IgM抗体检出率明显低于血凝和抑制试验,两者检出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两者IgG抗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胶体金免疫色谱测试法操作快速、简便、而血凝抑制试验经济、实用、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