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AMI患者发病12h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AMI患者血管穿刺时间(3.8±0.9)min,手术穿刺成功率98,1%,麻醉到球囊扩张时间(28.7±6.0)min,术中置入药物支架(1.3±0.5)枚,病变血管前向血流100%达TIMIⅢ级。术中6例发生低血压,4例发生室颤/室速。成功率94.3%,平均住院(8.4±2.6)d。随访3个月无不良心脏事件,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舒张末径与出院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145例在溶栓后7~30天内经桡动脉行延迟PCI治疗,另127例继续内科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45个月,观察PCI治疗成功率、两组患者在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①145例延迟PCI患者除2例桡动脉穿刺不成功改由同侧肱动脉穿刺行PCI治疗外,所有患者均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100%。②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③平均随访14.5±3.2个月时,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减少复合终点事件(P〈0.05)。④平均随访6.0±0.8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高于非PCI治疗(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延迟PCI低于非PCI治疗(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延迟PCI治疗成功率高,可降低近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适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PC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确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急诊PCI指征共60例患者入选,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32例(TRA组)、经股动脉组(TFA组)28例,观察两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3月,评估术侧桡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在处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程度,以及在PCI术操作时间、疗效和成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术后TFA组出血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TRA组(P〈0.05)。术后三个月随访TRA组仅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是安全和可行的,且有显著优点,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AMI患者发病12 h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AMI患者血管穿刺时间(3.8±0.9)min,手术穿刺成功率98.1%,麻醉到球囊扩张时间(28.7±6.0)min,术中置入药物支架(1.3±0.5)枚,病变血管前向血流100%达TIMIⅢ级。术中6例发生低血压,4例发生室颤/室速。成功率94.3%,平均住院(8.4±2.6)d。随访3个月无不良心脏事件,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舒张末径与出院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MI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8月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91例直接PCI患者中,手术成功89例,占97.8%,围术期死亡3例;术前血流TIMI达3级6例,术后血流TIMI达3级83例;术中、术后总并发症比例9.9%。结论直接PCI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及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9例,比较二者鞘管置入时间、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桡动脉闭塞、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动脉夹层、迷走反射)、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梗死、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左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34例,其中一次穿刺手术成功32例,经股动脉途径组35例,其中一次穿刺手术成功34例,两组患者支架植入个数、一次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I恢复时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6.47±2.13)min,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3.47±1.95)min(P=0.000);桡动脉组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1例,股动脉组7例(P=0.03);桡动脉组术后平均卧床时间(0.32±0.31)h,股动脉组(24.61±3.82)h(P=0.000);对于左冠状动脉,桡动脉组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60.34±15.78)min,股动脉组(50.23±11.76)min,桡动脉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2),对于右冠状动脉,桡动脉组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38.01±9.21)min,股动脉组(44.62±11.14)min,经股动脉途径组时间长于经桡动脉动脉途径组(P=0.042)。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卧床时间和与穿刺有关的发症。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的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患者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成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41例和股动脉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心功能指标。结果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与PCI术成功率显著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心功能水平显著优于股动脉组(P0.05);治疗后,桡动脉组患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以及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采用桡动脉实施PCI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抽吸血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栓且罪犯血管直径≥3mm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抽栓+PCI组69例和标准PCI组65例。分别记录心外膜血流(TIMI)分级和心肌灌注评分(MBG),观察即刻手术成功率、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诊血运重建等)发生率。结果抽栓+PCI组和标准PCI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分别为92.7%和8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MBG3级比例为75.4%和5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院内MACE发生率均为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使用机械抽吸血栓方法减少血栓负荷,可以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经桡动脉入径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对比研究,来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桡动脉人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8-01-2010-03我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2例,随机分组,经桡动脉介入组为24例,经股动脉介入组为28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鞘管置人时间、手术耗时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PCI成功率均为100%;手术耗时桡动脉组为(54.7±18.3) min,股动脉组为(51.5±17.2)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管置人时间股动脉组少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预后没有造成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人径急诊PCI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经股动脉人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8年4月拟经桡动脉行易化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28例,回顾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4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易化PCI治疗,成功率85.7%.其中血管涉及右冠状动脉8例、左主干1例、前降支10例及回旋支5例,PCI术前血流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3级者5例(占20.8%), 动脉鞘管置入时间(4.56±1.03)min,造影时间(20.55±5.21)min,血管再通时间(26.13±5.17)min,手术总时间(46.59±8.73)min,血肿1例,桡动脉闭塞3例,发生率分别为4.2%和15.0%,无迷走反射病例,亦无需要输血和影响手部供血的血管并发症.1例转运途中心搏骤停;1例术前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家属放弃手术;2例因血管畸形,指引导管不能到位或到位后支撑力差,改股动脉途径完成PCI治疗.结论:桡动脉途径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行,可减少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组病例尚少,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不同入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21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A-pPCI)组110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FA-pPCI)组10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测量表(SCL-90)为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工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AMI类型、Killip分级、病变相关血管、穿刺路径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效果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TRA-pPCI组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比TFA-pPCI组明显减少(P<0.01),平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前两组SAS、SDS症状分无显著差异,术后TRA-pPCI组比TFA-pPCI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介入前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中国常模,介入后TRA-pPCI组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显著低于TFA-pPCI组(P<0.05).结论:在有条件的心脏介入中心选择经桡动脉入径行血管重建治疗可以减少AMI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减轻住院患者的焦虑及抑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桡动脉两种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广东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60例和股动脉组60例,对两组间的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及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3.33%,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00%。两组PCI的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的并发症、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显著少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非PCI组,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左室射血分数的提高及复合终点事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MI后延迟PCI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宋杰  黄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8):895-896
目的:探讨国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03年5月间住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适宜患者69例。结果:5例穿刺未成功(5/69,占7.2%);因右锁骨下动脉扭曲而造影失败1例,造影成功率为98.4%(63/64);10例接受IVUS;行切割球囊冠脉成形术17例,3例随后植入了支架;6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而行血管内放射治疗。28例行PTCAV支架术,共植入支架32枚,其中1例PTCA未成功,手术成功率96.4%(27/28)。有2例患者用8F鞘,术中疼痛明显,5例术后局部轻度淤血。出院时所有患者的桡动脉搏动良好。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4例随访时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但无手部缺血或功能障碍。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局部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6.
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王风  林英忠  林虹  徐广马 《临床荟萃》2003,18(9):502-504
目的 比较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静脉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therapy,TT)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39例急诊PCI治疗、58例TT治疗的近期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IRCA)等15个因素对PCI成功、导管室事件的影响。结果急诊PCI治疗AMI30天病死率2.6%、血管再通率94.9%,症状不缓解率0%,心力衰竭发生率7.7%。TT组治疗AMI30天病死率l5.5%、血管再通率66.7%,症状不缓解率6.9%,心力衰竭发生率8.6%。结论 PCI治疗AMI住院病死率低、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优于TT治疗。IRCA是PCI成功、导管室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成像(TCFD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早期预测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PCI术成功再通前降支患者30例,术后24~48h采用TCFDI获取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端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Vp)、平均速度(Vm)、速度时间积分(VTI)、血流减速时间(DDT)及舒张期血流速度达峰时间(T)。观测左心室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和射血分数(EF),然后行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微循环再灌注。术后1个月随访,根据PCI术后1个月随访时左心室EF值将患者分为EF〈50%组和EF≥50%组,分析两组间冠状动脉血流频谱各项指标间有无差异,及冠状动脉血流频谱各项指标与PCI术后1个月左心室EF及左心室WMSI的相关性。结果左心室EF〈50%组DDT小于EF≥50%组DDT(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T与1个月时左心室EF、WMSI均呈显著相关(r=0.581,r=-0.634,P均〈0.01)。以DDT≤391ms为截断值时,预测左心室EF〈50%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86.4%。结论TCFDI技术可以于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PCI术后早期预测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护理的优缺点。方法行急诊PCI治疗103例AMT,其中经桡动脉(TRI)介入组53例,经股动脉介入(TFI)49例。对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护理量,术后患者心理躯体舒适度等进行统计学数据与分析。结果 2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8%和8.2%(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护理人员工作量也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患者的心理躯体舒适度评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患者恢复快,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护理资源,不但有益于患者,亦有益于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