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昌,字嘉言,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医家,著有《医门法律》、《尚论篇》、《寓意草》等书,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广泛。喻氏治病非常重视顾护脾胃,本文试就喻氏脾胃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喻嘉言《尚论篇》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字嘉言,晚号西昌老人,明末清初名医学家。江西新建(又称西昌,即今南昌)人,约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为当时颇负医名的炙手人物。喻氏的主要作有《尚论篇》、《寓意草》和《医门法律》合集而成的《喻氏三书》。其中又尤以《尚论篇》特点鲜明,颇具创见,最能体现喻氏的学术思想而为后世所推崇。《尚论篇》全称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后为简明起见,乃始得名。全书本分为两部分,即《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四卷(附卷首一卷),详论六经证治,  相似文献   

3.
喻嘉言,名昌,号西昌老人(公元1585~1864年),江西南昌新建县人。一生精研医学,往来于南昌、靖安之间,后寓江苏常熟。所到之处,都以医学著名。是明末清初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有《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等著作流传于世.其中《医门法律》一书,可说是荟萃了他一生学术经验之精华。今不揣浅陋,就喻氏论治燥病的学术观点作一简介,并提出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喻昌(公元1585~1664年),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人。是中国医学史上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喻氏生平著述甚多,流传后世且影响深远的有《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本文拟对喻氏“三纲鼎立”学说及其意义和启示作一探讨。1“三纲鼎立”学说的内容喻昌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是一位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医家,他研究《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主要反映在《尚论篇》一书中,喻氏源于对《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钻研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在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的基础上,对《伤寒论》的篇章结构作了新的调整,他认为《伤寒论》经晋…  相似文献   

5.
《医门法律》由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喻昌所著,他学识渊博,立论本源《内经》,博采众家,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尤其对《伤寒论》、《金匮》多有阐发和创见,实为开清代研究仲景学说的第一人,影响颇广.此外还著有《伤寒尚论》、《寓意草》等书.《医门法律》共六卷,撰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相似文献   

6.
<正>《医门法律》为清初著名医家喻昌所著。喻昌,字嘉言,江西南昌府新建(今南昌市新建县)人。因新建古称西昌,故其晚年自号西昌老人。喻氏成年习儒,攻举子业,然仕途不顺,遂削发为僧。出家期  相似文献   

7.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晚号西昌老人,新建(今属江西南昌市)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喻嘉言先儒后禅,先禅后医,精悟医理,于《内经》、《伤寒论》颇有研究。他学识渊博,勇于创新,独见卓识。晚年潜心著述及教授生徒,撰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及《伤寒抉疑》、《生民切要》、《喻选古方试验》、《会讲温证语录》、《瘟疫明辨》、《温症论》等著作。其中前三部著作,后人辑为《喻嘉言遗书三种》,或称《喻嘉言医书三种》,并入编《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8.
对痹证的中医治疗,传统有忌下,忌收敛、甘寒、酸寒,苦寒,宜辛散,行气,燥湿,淡渗之说,实际上此就风寒湿痹未化热者而言,若已化热伤阴,则不可拘执,但很多医家往往拘于前人的治疗禁忌,对痹证的治疗不据辨证,多用温燥刚烈之剂,有的且量大药峻,亦有病者因痹痛缠身,四处求治,盲目使用单方验方,或轻信药贩之偏方偏药。此等药物多辛温辛热或含毒。大量或久服则劫耗肝肾之阴。致病证错综,痹痛未解,而阴津已暗耗,阴虚痹证乃成。《医门法律》有云:“凡治痹证,不明其理,以风门诸通套药施之者,医之罪也。”对过  相似文献   

9.
痢疾为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学习《温病条辨》有关治痢论述,深感辨证精当,用药机灵,今归纳于八法,分述于下: 一、逆流挽舟法 “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中焦篇88条)。 “逆流挽舟”之名,首见于喻昌《医门法律》痢疾门,其经验实由仓廪散基础发展而成。查仓廪散源于明·朱《普济方》泻痢门,其版本比《医门法律》约早一个世纪。近代方书多谓此法为痢疾初起有表证者而设,似不符临床实际。困痢疾初起病情轻浅者,很少见  相似文献   

10.
痹证是中医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其病程发展具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性的特点,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中医对痹证的概念很广,与西医的"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相对应,属于内科慢性疾病,但其造成的影响却很严重。痹证的概念从先秦两汉时期就已提出,发展至明清时期,中医对痹证的阐述已非常完善,现通过相关文献系统分析,整理出明清时期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认识的中医理论框架结构,为现代医家深入的认识此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主要对明清时期的重要书籍包括《金匮翼》《类证治裁》《临证指南医案》《医门补要》《杂病源流犀烛》《校注医醇滕义》《病因脉治》《症因脉治》等进行了讨论分析,整理出明清时期对痹证因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寓意草》中体现的治痢思想,探索其对久泻临证辨治的指导意义,并总结纪云西教授辨治久泄的经验。[方法]通过研读《寓意草》辨治痢疾的8则医案,探析喻氏的治痢法度,并总结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方法辨治久泻的经验。[结果]《寓意草》所载治痢医案体现了喻氏安胃为要、顾护胃气,和润缓图、慎用急药,从表解痢、防陷阴分,通补结合、温通为主的治痢思想。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之法,在临证辨治久泻时注重开表宣肺、和胃化湿,疏肝理气、温中健脾,益肾填精、甘缓滋补。[结论]喻氏治痢强调扶正透表,通补结合。纪云西教授将喻氏治痢法引申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痹证相关理论思想以及用药规律,以期更全面的认识痹证,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研读《备急千金要方》全书,以"痹"、"脚弱"、"腰痛"、"历节"等关键字进行检索,对其中所涉痹证理论思想进行研讨,相关的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归纳整理,并研读痹症相关论文进行归纳。[结果]孙思邈认为痹证的病因包括风寒湿三气、肾虚、热毒等。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有内服汤剂、散剂酒剂,外用膏剂、酒剂,针灸等多种。用药特色有:治疗痹证善用风药;重用辛热之品,注重扶助阳气;重视虚损。对于痹证不同症状、不同病位的药物运用,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结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对痹证的治疗颇有学术价值,时至今天,其论治思想对于临床痹证的治疗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洪阳教授擅长痹证治疗,尤其是在用药遣方方面颇有研究,疗效卓著,对其治疗痹证的遣方用药学术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灵枢·周痹》阐述了周痹和众痹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诊治方法,与《素问·痹论》同为讨论痹证的专篇。篇中提出的根据周痹和众痹的各自特点所采用的不同针刺治法,乃是针治痹证的宝贵经验.所以本篇被分别选入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讲义》和《针灸医籍选》中,作为中医、针灸专业本科生学习《内经》的必读内容.但由于原文在对众痹的表述上有自相矛盾之处,而历代注家鲜有诠释,教材中亦未  相似文献   

15.
痹证是中医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关节、筋骨或疼痛酸楚,或麻木重着,或有灼热感,或屈伸不利,严重的患者伴有关节肿大变形。痹证属现代医学的风湿病范畴,风湿病虽然属于慢性内科疾病,但其危害性极高。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有了对痹证的记载,并且当时医家对痹证的认识已形成雏形,为后世医家更深入认识此病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主要对先秦两汉时期的重要中医医籍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进行了探讨分析,简要归纳出本时期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浅谈《武威汉代医简》对痛证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武威汉代医简》对痛证的论述张延昌甘肃中医学院李林,王琴甘肃中医学院《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中简牍共92枚,其中关于“痛”(简文中用作“恿”,“痛”的异体字)的简牍文就有17枚,文中涉及到对于诸痛证的用方、用药、调护及禁忌等。其内容颇...  相似文献   

17.
朱丹溪对痹证认识颇深,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其具体内容体现于《格致余论》、《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丹溪手镜》、《脉因证治》、《丹溪治法心要》等医籍中。对其辨治特色略作分析,认为书中着重强调辨治应注重养护阴血、外内合邪致病观、重视治痰,并对朱丹溪治疗痹证用药特色进行了概括,从以上几点探讨丹溪痹证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18.
舒诏,字驰远,江西进贤人,系清代乾隆年间之名医。著有《辨脉篇》、《女科要诀》,《再重订伤寒集拄》、(一名《舒氏伤寒集注》以下简称《集注》)。舒氏为喻嘉言的再传弟子,对喻氏的《尚论篇》有精深研究。他认为《尚论篇》虽对伤寒学有所创获,但“其间遗义尚多”。于是立足辨证,补喻氏之不足,著成《集注》一书。  相似文献   

19.
姜春华(1908~1992年),字秋实,汉族,江苏南通县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先生自幼从父青云公习医,18岁到沪悬壶,复从陆渊雷先生游,30年代即蜚声医林,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等,还受聘为《华西医药》、《北京中医杂志》、《广东医药旬刊》、《国医砥柱》等杂志的特约编辑。 现就先生诊治痹证经验择录如下,供社区医师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芜湖市中医医院李有伟主任从事痹证临床研究多年,对于“有毒”中药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颇有心得,笔者有幸师从,现将学习所得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