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其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06-1408
针对六经实质和六经辨证地位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思想。结论:六经是表里之部位的假称;六经是阴阳之初中末三个阶段;六经是特定的脏腑证候群;六经辨证来自四大经典之一;六经辨证集理法方药于一身;六经辨证是外感病的诊疗规律;六经辨证能统百病。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八纲是辨证基础,脏腑是辨证核心,其它辨证方法依据外感内伤分类,而六经堪称辨证经典。  相似文献   

2.
谦斋辨证论治学的发掘过程——谦斋辨证论治学(2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谦斋辨证论治学的发掘过程 :在《中医入门》夹缝中发现辨证基本观点 ;在《中医临证备要》附文里揭开辨证论治定义 ;根据谦斋八纲辨证思路归纳出八纲辨证规则 ;在《谦斋医学讲稿》行文括号里撷取特征辨证思维 ;根据《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总结出五行生克辨证 8个特点 ;根据《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归纳出辨证两大基石 ;从辨证案例中分析出治则治法 ;从无字处着眼探求谦斋医学伏笔 ;质疑其弟子的文章而考证出辨证思路 ;在处方禁区里探索规律。  相似文献   

3.
谦斋辨证论治学的内容包括 :①辨证论治的涵义 ;②辨证论治的定义 ;③辨证论治的原理 ;④辨证论治的两大基石 ;⑤辨证的基本法则 ;⑥辨证的复杂法则 ;⑦辨证四大误区的认识统一 ;⑧辨证论治的步骤 ;⑨辨证证候结构公式 ;⑩辨证处方规律。辨证论治学的特点 :客观、统一、简明、细致。辨证论治定义 ,解决了基本概念问题 ;辨证法则 ,解决了中医治病的公理问题 ;辨证步骤 ,解决了中医治病过程中的思维问题 ;辨证处方步骤、公式 ,解决了处方的核心问题。谦斋辨证论治学 ,是比较成熟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孙其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575-577
秦伯未在三因学说的基础上,把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加以合并和补充,结合临床 ,将八纲、气血津液、三焦和卫气营血等辨证,兼收并蓄,融为一体,提出十四纲要,是一套完整、统一的病因辨证模式。为了普及和推广病因辨证模式,在节选十四纲原原文之下,列有歌诀、歌诀解释、谦斋医学汇录、按语等项,将谦斋的医学理论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解说十四纲,起着指导临床的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医治西医病存在先入为主和对号入座问题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的学术思想。结论 :中医治西医病的正确态度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西医诊断作参考 ;即双重诊断 ,一套治疗。中医治西医病的两个关键 :必须正确认识西医诊断 ,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正确认识西医诊断 :必须认清西医诊断对中医的意义 ,处理好西医诊断与中医的关系 ,防止各种错误倾向。正确运用中医理法的两个前提 :必须严格地进行辨证 ,必须理法方药一环扣一环。正确运用中医理法的四种方法 :鉴别标本、主次 ,分清先后、缓急 ;找出主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注意兼证变化的特殊规律 ;把握疾病的阶段性 ,注意病变的转折点 ;以证候表现为转移 ,随时辨随时论。  相似文献   

6.
谦斋五行生克辨证法则有 8个特点 :①一个渗透 :唯物辩证法渗透于五行生克辨证的全过程。②一个条件 :本身之气充实则相生 ,本身之气有余则相克相侮。③两个前提 :必须以内脏为基础 ,必须依据具体病情来辨证论治。④三个要领 :必须双方考虑 ,必须分清主次 ,必须根据具体病情是否需求来决定。⑤四个原则 :补母、泻子 ,抑强、扶弱。⑥四项注意 :五行生克不是高谈空理的 ,不是简单的 ,不是机械的 ,不是所有疾病都用的。⑦八种适应证 :母病累子 ,子盗母气 ,单纯子虚 ,实泻其子 ;相克太过 ,相克不及 ,反克 ,预先加强被克者。⑧十六种证候 :水不生木 ,木克土 ,土反克木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辨证重叠现象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思想。辨证重叠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不可避免的 ,是由于病情复杂、证候之间的交叉造成的 ;另一类属于可以避免的 ,是由于辨证不规范、人为因素造成的。谦斋“特征”辨证思维 ,阐明了中医诊断学的原理 ,是走出辨证重叠误区的切入点。必须认清特征与共征的关系 ,认清特征与主证的关系 ,了解特征的分类 ,掌握特征的要点。证候结构公式是在特征辨证思维基础上提出的。证候 =特征 +共征+基础证 +兼证 ;证候结构是依据病因病理分类 ,把证候分为主证、基础证、兼证 ,认清它们在证候中的主 (即特征 )次 (即共征 )、上 (即主证 )下 (即基础证 )及从属 (即兼证 )关系 ,是走出辨证重叠误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五脏阴虚的泛化和阳虚的空白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的学术思想 ,其结论是五脏均有阳虚证 ,阳虚各有特点 ;脾与胃作用是统一的 ,其阴虚和阳虚都只能有一个 ;肝肾阴虚以肾阴虚存在为前提 ,其它内脏的阴虚也是如此 ;肺阴虚和胃阴虚为非阴虚 ,应正名为肺津亏和胃津亏 ;五脏之阴虚只有一个 ,那就是真阴虚 ;阴虚发热有规律 ,血虚发热没有固定热型 ;只有牢牢地把握阴虚与津亏的界定、阴虚发热与血虚发热的鉴别 ,才能彻底走出五脏阴虚的辨证误区。  相似文献   

9.
针对脏腑辨证严重重叠的现象 ,谦斋提出特征新思维 ,并对中医理论中的难解之题 :肝气与肝郁、肝阳与肝风、阴虚与血虚等 ,作了明确而实用的阐述。谦斋集《内经》和清代脏腑辨证理论之大成 ,进一步提出了五脏均有阳虚证 ,但阴虚只有一个 ,那就是真阴虚。  相似文献   

10.
<正> 3 脾 脾统血,主运化。维持生命的力量主要是营养,脾能消化水谷,把食物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故被称为后天之本。倘若脾的运化能力不足,则食后作胀,因而引起肌肉消瘦,精神疲乏。脾主中气,体阴而用阳,阳气不运,最易湿阻,出现胸闷呕恶,大便泄泻,肌肤浮肿,并能影响其它脏腑的活动,多见脾胃不和、土不生金及土克水等证。  相似文献   

11.
5 肾肾分阴阳 ,功能是统一的 ,且多出现相对的偏盛偏衰。肾藏精 ,主作强。肾脏对于人的精力充沛起着积极作用。肾虚则脑转、耳鸣、腰痛、胫酸等证均起。肾为男子的先天 ,故性欲衰退及滑精、精寒、早泄 ,都从肾脏治疗。肾还能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 ,出现水不生木、水不克火等证。5 1 肾精不足特征 :眩晕、脑鸣[1 ] 、耳鸣、耳聋[2 ] 、迷惑善忘[3] 、齿浮动摇、腰酸、背痛[1 ] 、腿弱、足软、阳萎、早泄[4 ] 、小儿五迟[2 ] 。基础证 :咽干、五心烦热、遗精等肾阴虚。兼证 :喘促、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按语 肾精不足等于特征加基础证 (肾阴…  相似文献   

12.
4 肺肺主气 ,司清肃。肺气不降 ,最易引起咳嗽、气喘。在虚证的情况下 ,又常见少气、言语低怯无力。肺气和则外护皮毛 ,由于皮毛不固 ,外邪侵袭 ,容易引起感冒。肺对于心脏所主的血液循行有调节作用 ,还能影响它脏 ,出现金不生水、金克木等证。4 1 肺气虚特征 :呼吸短促或微弱[1 ] 、咳嗽声微、言语音低、多汗、易感冒[2 ] 。共征 :气短、无力等。基础证 :中气虚弱证。按语 肺气虚等于特征加共征加基础证 (中气虚 ) 谦斋指出 ,一般所说的肺脾两虚证 ,多指气分不足 ,且多由中气虚弱引起 ,表现为行动少气乏力、语言低微、表虚多汗等[2 ] …  相似文献   

13.
2 心心生血 ,主藏神 ,心主火 ,火即心阳 ,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心脏血虚或阳气太亢、不足 ,或受情志的刺激 ,或因病邪的侵犯 ,均能影响血液循环的功能失常 ,出现心悸、惊惕、失眠、健忘、喜哭无常、谵语、神识昏迷等证 ,还能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 ,出现复杂的证候。2 1 心血虚特征 :心悸易惊、少气、健忘、失眠[1 ] 。共征 :形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按语 心血虚等于特征加共征 心生血而藏神 ,血虚而心失所养 ,神不宁舍 ,内心常有恐惧 ,易于惊觉 ,闻响声或见异物即感心悸不定。谦斋明确指出 ,心血虚为面色不华、心悸、少气[1…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主要由外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等因素损害机体,最易导致月经不调的外邪主要为寒、热、湿邪,使人体气血不和,阴阳失衡;最易导致月经不调的情志是怒、思、恐,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易使脏腑功能失调,出现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血的量、色、质的异常。治疗月经不调,需驱逐外邪、调畅情志,使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诸脏腑各司其职。因此运用中医辨证中的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来论治月经不调会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秦伯未在三因学说的基础上 ,把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加以合并和补充 ,结合临床 ,将八纲、气血津液、三焦和卫气营血等辨证 ,兼收并蓄 ,融为一体 ,提出十四纲要 ,是一套完整、统一的病因辨证模式。为了普及和推广病因辨证模式 ,在节选十四纲原文之下 ,列有歌诀、歌诀解释、谦斋医学汇录、按语等项 ,将谦斋的医学理论融会贯通 ,深入浅出地解说十四纲 ,起着指导临床的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其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1):637-639
3暑 3.1伤暑 [原文节选] 主证:身热、自汗、烦渴、面垢、倦怠少气、头昏头胀、恶心呕吐、脉象虚数或虚大而散. 辨:暑伤气,伤暑之脉多呈虚弱,与伤寒脉紧,热病脉大不同,其证亦倦怠无神.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五脏气虚的雷同和血虚的空白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的学术思想。结论 :五脏均有气虚证 ,气虚各有特点 :气虚分为两类 ,单纯气虚和气血两虚 ;肾不纳气与肾气不固应统一 ,使五脏气虚辨证趋于规范 ;肝、心、脾三脏有血虚证 ,确立脾血虚的辨证地位 ;精亏、津亏与血虚类似 ,五脏精、血、津液辨证是同层次概念 ;精气与气血津液学说应统一 ,简称为气血精津理论 ;根据气血精津理论 ,五脏气血辨证应正名为五脏气血精津辨证 ;重构五脏阴阳气血精津理论 ,建立脏腑虚证的辨证思维模式—五脏阴阳气血精津辨证  相似文献   

18.
对八纲辨证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八纲辨证则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笔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中医八纲辨证的发展谈些看法与反思。1 八纲辨证的局限性 中医学是我们先辈们的一项伟大成就 ,然而由于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短暂的资  相似文献   

19.
谦斋在临床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十年浩劫中,医案大多散失。现根据仅存的临证资料进行整理,所选处方虽然不多,但仍能得窥其辨证的精细,处方的轻灵。  相似文献   

20.
9 食9 1 伤食[原文节选 ]主证 :见食厌恶、呕恶、嗳噫腐败气味、胸脘饱闷、腹胀或痛、便秘或泄泻、重者引起发热、舌苔厚腻。辨 :这是伤食的一般证状 ,与饱食辄嗳、多食即胀、或能食便溏、不食、不饥等 ,属于脾胃阴阳偏虚者有别。因伤食引起的发热 ,亦无外感寒热的头痛不休 ,一身疼痛等现象。治法 :①消导和胃法 ;②攻下食积法 ;③消补兼施法 ;④分消酒湿法。[歌诀 ] 伤食厌呕嗳腐闷 ,厚腻秘泻腹胀痛 ;消和攻积兼施酒 ,保和小承术健酲。[歌诀解释 ] 前两句 ,归纳了伤食的主证 ,证见厌食、呕恶、嗳腐、胸脘饱闷、苔厚腻、便秘或泄泻、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