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长期以来,传统的医学教学一直都是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从而在客观上便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室、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脱节的现象。为使学生们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学以致用,我校临床医学院对临床医学生的培养从4+1模式改变为3+2模式,即三年基础课学习,两年临床实习。  相似文献   

2.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对策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临床实习是检验医学生4年基础课学习质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完成学生向医生转变的最关键阶段,也是医师从业前的最后培训,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良好基础。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最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成果,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临床实习兴趣,提高教师临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合格的、有能力的临床实习医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科生毕业前实习是将理论学习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实习学生要在实习期间学会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巩固、应用,使之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为日后顺利成为临床执业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三基"培训、实习考核三个方面,利用观摩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和模拟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做好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不同阶段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不同阶段进急诊科实习的学生特点,选择合理的带教方式进行临床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期间获得最大临床实践知识。方法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为前提,分3阶段进行,第1阶段(实习的第1至第3个月)以强化护理“基本功”和急诊专科技术的理论指导为主;第2阶段(实习的第4至第7个月)以护理“基本功”和专科技术实践并重;第3阶段(实习的第8至第10个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结果合理的带教模式,能使不同阶段的实习生都有收获,临床教学满意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PBL"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本科实习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引入精神科临床实习带教,探索更好的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精神科临床带教质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通过设计系统的精神科实习流程和设置精神科实习问题,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10月在精神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以“PBL“的精神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探索,并在实习结束时采用精神科PBL教学反馈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精神科实习的情况。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喜欢PBL教学方式。而且,通过PBL带教,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结论:通过PBL临床带教能够有效地提高精神科护理临床带教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内科定科实习护士“1+2”带教模式对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年来35名心内科定科实习护士采用“1+2”带教模式进行培训,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实施“1+2”的带教模式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上升,实习护士整体理论成绩明显提高,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和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均达100%,工作满意度提高,2009年度和2010年度我科被评为“最具特色的带教科室”.结论 实行“1+2”的带教模式管理,有利于规范教学工作,合理、有效地使用护理人员,同时更好地配合了医疗工作,使医疗和护理质量取得了双向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方法编写《临床护理教学手册》,制订分阶段目标教学计划,将实习分为基础护理阶段、专科护理阶段和整体护理阶段.由带教老师对274名实习学生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带教。结果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和带教老师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均较好(P〈0.01)。结论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马雪真  陈轶  王晓臣 《中国康复》2013,28(2):159-160
目的:分析“1.5+1.5”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班学生36例为观察组,采取“1.5+1.5”教学模式;1班学生34例为对照组,仍然沿用“2+1”的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在运动治疗技术和作业治疗技术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调查问卷显示观察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也能提高临床适应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实习单位对学生临床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比较满意。结论:“1.5+1.5”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康复治疗技能操作,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此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多数学生都喜欢此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2+4”教学模式,探讨其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以辽宁医药职业学院2020级护理专业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人体解剖学课程,1和3班(共5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4和5班(共57人)为试验组,采用“2+4”教学模式。结课后,对两组学生的综合成绩分段情况、综合成绩平均分进行比较,并调查试验组学生的课堂感受。结果 试验组学生对“2+4”教学模式的课堂感受持肯定态度,大部分认为其对专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成绩的优秀率以及均分明显更高(均P<0.05)。结论“2+4”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在其他基础医学教学甚至专业教学中加以推广,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标准化病人(SP)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至2019学年同时开设的两个临床本科教学班(1班和2班)的共计100名见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为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SP教学模式),2班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每组50名。比较两组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理论成绩及技能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优秀人数占比高于常规组,不达标人数占比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医患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见习等待时间、团队协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SP教学模式用于肝胆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医学生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和临床实践诊疗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面教学方法(3D+RFR)在培养护理专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将2008年来我院儿科实习的80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试验组的学生在采用常规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实施3D+RFR培训,对对照组的学生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培训,实习结束时由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试验组学生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3D+RFR培训对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意识与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证护理教学法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临床实习的104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入科实习的51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入科实习的53名护生为观察组,采用实证护理教学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出科时的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护生的临床带教中应用实证护理教学法可以帮助实习护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 年7 月~2012 年4 月实习生(对照组,n=23)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2012 年7 月~2013 年4 月实习生(试验组,n=22)在传统带教方法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思维模式,采用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的操作技术考试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提高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信息获得能力、提高选择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8 个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应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自身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S"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临床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50名2015级临床本科实习学生采用"3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与54名2014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本科教学的学生比较,通过成绩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S"教学模式组学员理论成绩、相关技能成绩均较传统教学模式组升高(P均<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师制在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护理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导师制带教模式,即每位学生安排一名导师负责其技能培训指导。在护生实习结束前进行实习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素质提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师制护理技能培训模式可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实用型护理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分-全带教”模式在门诊西药房实习带教中应用体会,旨在为提高药房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对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门诊西药房实习的实习生给予以“分阶段、分层次、分诊断单元窗口学习、全面能力培养”为主题的“分-全带教”模式。结果通过1年的实际临床应用,实习生实习结束时的理论考核评分(92.05±4.74)分,药学服务技能评分(88.43±5.19)分,较入科实习时的考核成绩明显升高,且实习生对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提高医患沟通、认识自身技能不足方面认可度高。结论“分-全带教”模式应用于门诊西药房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显著,可提升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全面提高其药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儿科急诊门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4月入儿科急诊轮转实习医生20名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带教;选择2018年5~8月26名实习医生为试验组,以PEWS为引导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医生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自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试验组实习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实习医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急诊工作参与度、对教学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EWS引入儿科急诊门诊临床实习教学中是可行的,对实习医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科手术带教方式在手术室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室实习的9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手术室专科手术带教方式进行带教,评价并比较护生专科手术带教前后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分。结果专科手术带教后,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带教前,SCL-90评分低于带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专科手术带教方式在手术室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效果,减轻其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视频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实习护生109名作为观察组,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习护生101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视频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出科时比较2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护理核心能力。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124.37±3.66)分和护理核心能力为(80.98±2.0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8.15±4.08)分和(74.87±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视频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护理核心能力,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实习护生的职业获得感,同时也保证了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