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鸿英 《心电学杂志》1991,10(3):152-154
统计分析44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平均心电轴为—8°±36.1°,比正常成人组明显偏左;其中单纯组与合并左室肥大组以及合并供血不足组之间,平均电轴无显著性差异;8例有 CLBBB 发生的前后对照,心电轴度数相关性不显著。认为 CLBBB 时平均电轴左偏是常见现象,不应把 CLBBB 时的电轴显著左偏诊断为CLBBB 合并 LAH。  相似文献   

3.
室内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掩盖心肌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1岁。入院诊断:①高血压3期(极高危);②冠心病;③心房颤动(Af)。入院后复查心电图示Af,从间歇性室内传导阻滞转变为完全性室内传导阻滞,经抗凝、降压、营养心肌等治疗同时服用胺碘酮转复心律,心电图示Af→心房扑动(AF)→阵发性房速呈2:1~3:1下传→窦性心律。(图1A)阵发性房速2:1~3:1下传,肢导联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胸导联主波向下,QRS时限0.16s,Lv1.倒置,  相似文献   

4.
339例AMI患者,共发现RBBB者54例,其中新发RBBB者26例, 陈旧性RBBB患者28例。AMI并发RBBB预后明显差于并发RBBB者。表现为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浓度更高,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66.67%)及死亡率(33.33%)增高(P<0.01)。示AMI患者并发RBBB是心肌大面积梗死的表现,RBBB是一个独立的可判断预后的指标。表1参3  相似文献   

5.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严重心律失常之一,临床极为常见。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却不多见,现将我院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 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观察了 1995年 1月~ 1998年 5月 133例 AMI患者血清肌酸激酶 ( CK)及其同工酶 ( CK-MB)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2 9例 AMI并发 RBBB(占 2 1.8% )者预后明显差于未并发RBBB者。表现为 CK及 CK- MB浓度更高 ,与心脏事件相关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 )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增高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 P <0 .0 0 5 )。结论 :AMI并发 RBBB可能是大面积梗死、心肌坏死严重的表现 ,可以作为一个预示危险的标志 ,对这些患者进行积极的介入性治疗 ,重建血管 ,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观察266例心电图、心肌酶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58例(A组)AMI并发RBBB(占21.9%)者预后明显差于未并发RBBB者(B者)。且CK及CK-MB浓度更高,与心脏事件相关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A组可能是大面积梗死心肌坏死严重的表现,可以作为预示危险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将我院 5年来收治的AM重患者共 2 4 0例分为AM重伴RBBB组和不伴RBBB组。根据RBBB发生的时间、持续间期以及是否合并左束支分支阻滞将前者分为新发生RBBB、陈旧性RBBB、持续性RBBB、短暂性RBBB、双束支阻滞和单纯性RBBB 6个亚组 ,观察各组的临床经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AMI伴发RBBB 2 6例 ,占 10 8% ,与不伴RBBB比较 ,其CK峰值、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增高 (P <0 0 1)。RBBB组高发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非源自陈旧性RBBB和单纯性RBBB ,而是来源于新发生RBBB和双束支阻滞。新发生的持续性RBBB住院病死率最高 ,为 5 0 % ,短暂性RBBB为 11 1% ,而持续性RBBB的再灌注治疗率较短暂性RBBB明显降低 ( 2 5 %vs88 9%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伴发RBBB提示预后不良。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我院153例资料完整的AMI的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153例中39例并发RBBB(占25.5%),其预后明显差于无RBBB者。表现为CK及CK—MB浓度更高,与心脏事件相关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较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AMI并发RBBB提示是梗死面积较大、心肌坏死严重的表现,可作为预示危险程度的标志,对此类患者应积极干预,重建血运,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常是大面积梗死的表现。通常伴有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和高死亡率。但有关研究均是在溶栓治疗尚未成为AMI常规治疗措施之前进行的。溶栓可限制梗死面积、防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等。但溶栓治疗对伴有RBBB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何影响 ,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 ,本文对 1 994年 8月~2 0 0 0年 1 2月收治的 2 72例AMI患者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 72例急诊住院的AMI患者 ,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典型缺血性胸痛 ,持续时间 >30min ,…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们对 13 6例电轴左偏患者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 ECG)同 Frank导联心向量图 ( VCG)对照分析 ,旨在进一步探讨电轴左偏对左前分支阻滞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性 96例 ,女性 40例 ;年龄 15~ 70岁。有心脏病者 68例 ,可疑心脏病者 46例 ,无心脏病者 2 2例。方法 :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 FCG)与 Frank导联心向量图 ( VCG)对 13 6例电轴左偏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图诊断标准为 :1心电轴左偏 - 3 0°~ - 90°;2 QRS波 、a VL、呈 q R型。QI、a VL不超过 0 .0 2秒 , 、 、a VF呈 r S…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72岁。自觉胸闷、头晕 5d。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电图示V1导联 ,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4 2~ 5 2次 /min。延迟出现的过缓的心室波R -R均齐 ,频率 4 6次 /min ,呈室上性。P波位于QRS波前、后 ,大部分与QRS发生干扰未下传心室 ,R3、7皆是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  相似文献   

13.
基础心律时存在心室内传导阻滞 ,而室上性冲动遇上阻滞束支的超常期意外地发生传导功能改善 ,此现象为束支内的超常期传导。虽然目前对超常期存在与否有不同意见 ,但临床认为超常期确实存在。现将作者遇到的 1例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 ,6 7岁。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 ,P- P间期为0 .76 s(心率 79次 / m in)时 ,右束支出现传导障碍 ,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型。但当 R- R间期延长 0 .88s时 ,右束支传导功能恢复 ,QRS波形态变为基本正常。由此表明右束支阻滞属快频率依赖性 ,在心率为 79次 / min条件下 ,右束支的复极时间病理性延长。…  相似文献   

14.
低钾血症致右束支传导阻滞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性,28岁.因无明显诱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乏力4天入院.体检BP13.3/7.9kPa(100/60mmHg),心率100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压痛,尤以右下腹明显,墨菲氏征阴性.肌张力减低,肌腱反射迟钝.实验室检查:WBC19×10~9/L,N 0.85,L 0.10,血清K~ 2.2mmol/L,Na~ 130mmol/L,Ca~(2 )1.2mmol/L.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心电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4岁。有慢性支气管炎及高血压史。近两年来,间断出现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并多次发生“心衰”,1986年11月12日入院。体检:两肺散在干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及主动脉瓣区可闻Ⅱ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大,伴压痛。X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无人区电轴心电图改变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对1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无人区电轴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90.9%,V5导联R/S均≤1。肺心病患者占72.7%,多伴有右心衰。结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无人区电轴多见于老年肺心病晚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曾一直被认为是单纯的、良性的心律失常,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BB并非无任何临床意义,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它将会是一种严重的传导系统疾病,常预示着临床经过凶险以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 ,70岁。临床诊断 :精神分裂症。图 1为V1导联记录 ,P波形态一致呈正负双向型 ,P -R间期固定为 0 18s。P -P间距不等 ,分为短、长两类 :①短P -P(奇数P -偶数P) 0 70s~ 0 72s;②长P -P(偶数P-奇数P) 0 83s~ 0 86s。形态短 -长周期交替发生。QRS波呈 2种形态 :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82岁。临床诊断 :①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心功能Ⅳ级。②高血压Ⅲ期。心电图示 :心率为 12 0次 min ,PR为 0 .14s ,可见提前出现的P′ -QRS -T波 ,配对不一 ,V1 可见一提前出现的房早后引发短阵室上速 ,频率为 2 14次 min ,并由一宽大畸形的室性早搏 (PVS)终止 ,长间期后恢复窦律。QRS呈rSR′型 ,各导联S波粗钝。心电图诊断 :①窦速 ;②频发房早伴阵发性室上速 ;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④偶见PVS。图 1 说明见正文讨论 本例心动过速发生时 ,QRS呈宽大畸形 ,属宽QRS心动过速范畴 ,由于心动…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74岁。头晕 ,阵发性心悸 10余年。近 1月来感上述症状加重 ,伴胸闷气短 ,血压 160 / 70mmHg ,心电图示 :P-R缩短至 0 12s,QRS波起始部有δ波 ,时限 0 16s,为预激综合征。心前导联δ波与QRS波主波均向上 ,Ⅲ、aVF、δ波呈负向 ,心电轴为 - 63° ,QRS波移行部位在V1导联 ,推测旁道位于左后侧游离壁 ,并存右束支阻滞 ,另外P波在多数导联呈双峰时限 0 11s。V1的P波呈正负双向PtfV1 =- 0 0 4mm·s。同时可见频发室早。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预激综合征伴右束支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或左房负荷增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