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胎儿血细胞各项参数变化规律,了解胎儿血细胞的生成情况,为产前胎儿宫内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yer ADVIA12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249例孕18~39周胎儿脐血血细胞进行以下各项参数的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等。结果孕中晚期胎儿脐血细胞各项参数中有5项(WBC、NEU%、RBC、HGB、HCT)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增大;有2项(MCV、LYM%)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减小;还有7项(EOS%、MON%、BASO%、MCH、MCHC、RDW、PLT)在各孕周中变化不大。脐血血细胞各项参数与出生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胎儿脐血血细胞成分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妊娠阶段胎血中各系血细胞的构成比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探讨孕中晚期胎儿血细胞各项参数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在诊断胎儿期贫血,炎症等宫内疾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肿胎儿血液常规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Barts′(重型α-地贫)、染色体异常、病毒感染、同种免疫性(母Rh-)及其他原因所致水肿胎儿血液常规指标并与相同孕周胎儿血液常规指标比较,分析各种原因所致水肿胎儿血液常规指标变化规律,探讨水肿胎儿病因与病理的内在联系,为胎儿宫内疾病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6例孕19~35w水肿单活胎儿脐血进行染色体,TORCH,胎儿血红蛋白检查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分类(NEU%)、淋巴细胞分类(LYM%)、单核细胞分类(MONO%)、嗜酸性白细胞分类(EOS%)、嗜碱性白细胞分类(BASO%)和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体积血红蛋白(MCH)、血小板(PLT)、有核红细胞(NRBC)等检测;并按染色体、TORCH、Bart′s、其他原因的水肿胎儿分为4类和按孕周分组统计与同孕周正常胎儿比较。结果RBC、HGB、HCT、MCV、MCH、NRBC水平在所有水肿胎(包括染色体、TORCH、Bart′s和其他原因)与同孕周正常胎儿中均有显著差异,而WBC、NEU%、LYM%、MONO%、EOS%、BASO%、PLT等数值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胎儿血RBC、HGB、HCT、MCV、MCH、NRBC水平,可作为胎儿水肿等发育异常胎儿诊断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妊娠期白细胞参数。方法采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0例健康妊娠期妇女和37例健康育龄妇女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嗜酸性粒细胞(EO)及嗜碱性粒细胞(BA)的百分比及绝对值等相关21项白细胞参数。结果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EC、NES、LYV、LYC、MOV和MOC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白细胞参数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者中性粒细胞(NE)增加并伴随VCS参数发生较大改变,应考虑其合并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细胞参数在不同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的诊断价值,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提供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而又经济快捷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经我院基因诊断确诊的不同类型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149例,正常对照51例,采用HORIBA ABX PENTRA DX 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以下红细胞参数测定: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地贫各组红细胞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B、MCV、MCH、MCHC和RDW筛查α、β和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灵敏度分别是69.6%、83.3%和72.7%,84.8%、97.9%和100%,88.6%、100%和100%,78.5%、77.1%和77.3%,57.0%、64.6%和63.6%,HGB、MCV、MCH、MCHC、RDW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特异度分别是76.5%、96.1%、70.6%、49.0%和80.4%。结论红细胞参数MCV〈80 fl作为桂西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指标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脐带血血细胞各参数与正常成人静脉血血细胞各参数有无显著性差异.是否需要建立脐带血血常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用美国COULTER-GENS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对581例脐带血进行检测血常规和网织红各参数,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脐带血各参数值与正常成人静脉血除血小板数量、单核细胞百分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各参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脐带血应建立其本身的正常参考值,不能用成人静脉血血常规参考值代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妊高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患有妊高征妇女50例,正常孕妇50例,分为妊高征组、正常孕妇组。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常规系列检测,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妊高征组血液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Hcy水平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结论妊高征妇女血清HCY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孕妇贫血的状况及探讨贫血原因,为孕产期做好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来我院初次产检4756例孕妇进行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清铁、红细胞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及分析。结果4756例孕妇中,贫血孕妇1382例发病率为29.06%,其中缺铁血性贫血占20.56%,地中海贫血占8.5%。结论缺铁血性贫血占贫血孕妇的70.77%与孕周关系密切,同时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有较大差异.本地区属地中海贫血高发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锌原卟啉(ZPP)作为缺铁性贫血诊断指标的意义及孕妇早、中、晚期缺铁发病率,本文对139例孕早期,280例孕中期以及208例孕晚期共627例孕妇ZPP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另对17例孕早期,182例孕中期以及152例孕晚期共351例孕妇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共6项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孕晚期ZPP含量显著高于孕早、中期组(P<0.01),而孕早、中期间无显著性差异。孕晚期组的Hb、RBC、MCH及MCHC与早孕期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HCT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ZPP含量与Hb呈显著负相关,与RBC呈正相关,综上结果看出孕晚期ZPP含量增高明显,提示ZPP的检测可作为监测孕妇缺铁性贫血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医生常通过观察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来了解肝移植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而较少采用网织红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进行评估。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Child-Pugh分级患者围手术期及恢复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方法:根据Child-Pugh评分将12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3组,Child-Pugh5~6分组44例,Child-Pugh7~9分组48例,Child-Pugh10~15分组37例。于肝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3,5,7,10,15,30天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ysmexXE-2100)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肝移植前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均高于正常值,且随着Child评分的增加而增高。移植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在移植后呈上升趋势,均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小板计数和Child-Pugh分级有关,病情越重,血小板计数越低,平均血小板体积越大。Child-Pugh5~6分组、Child-Pugh7~9分组、Child-Pugh 10~15分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经历一个低值阶段后逐渐回升。提示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测定是判断肝移植Child-Pugh分级患者移植后疗效以及预测其骨髓功能是否受抑的重要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对比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21例老年MA患者和81例老年MDS患者的外周血像、血清造血原料水平、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MA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MDS组(P<0.05);MA纽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维生素B12铁蛋白明显低于MDS组(P<0.05).两组间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怀疑MA或MDS的老年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铁蛋白对于MA和MDS的鉴别诊断价值小,而叶酸、维生素B12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可用于两者鉴别,对于基层医院无条件检测叶酸、维生素B12的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提示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为MA与MDS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反复短暂肢体缺血对高脂饮食兔血液系统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假缺血组和缺血组,每组7只。正常组饲以正常饲料,其余3组采用高脂饲料,其中高脂组不做任何处理,假缺血组除不造成缺血外其他处理同缺血组,缺血组在高脂饮食的同时给予每天一次的反复短暂肢体缺血:用血压计袖带环扎兔左大腿根部加压至200 mm Hg造成肢体缺血5 min、松开袖带使肢体再灌注5 min、重复6个循环。实验12周后取外周血检测血红蛋白、红系细胞数、白系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取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结果缺血组、高脂组和假缺血组与正常组相比,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网织红细胞比例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但前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与其他3组相比,骨髓中的中幼红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中性粒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中幼粒细胞以及嗜酸性晚幼粒细胞的百分比均减少(P0.05),粒红比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持续12周的反复短暂肢体缺血对高脂饮食兔外周血不产生明显的影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脂饮食兔骨髓红系增生、抑制中性粒系和嗜酸性粒系的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黑龙江省健康儿童静脉全血细胞8个参数的水平,建立各参数的儿童参考范围。方法 随机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8~16岁健康儿童3 866人(男性1 837人,女性2 029人),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Sysmex XT-1800i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比较各参数在民族、地区及年龄间的差异。结果 黑龙江省健康儿童静脉血细胞参数均值(参考范围)中白细胞计数为6.9(3.9~9.9)×109/L,红细胞计数男性为5.0(4.2~5.8)×1012/L,女性为4.6(4.0~5.2)×1012/L,血红蛋白浓度男性为146(124~168)g/L,女性为135(117~153)g/L,血细胞比容男性为43.9%(37.5%~50.5%),女性为41.2%(36.4%~46.0%),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8(80~96)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29(25~33)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29(311~347)g/L,血小板计数为277(161~393)×109/L。汉族、朝鲜族健康儿童的WBC、HGB、MCH、MCHC及PLT5项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临产孕妇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布情况及其与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等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孕周为38~41周的临产孕妇共190例,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端-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分析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糖代谢标志物与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同时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代谢异常组和糖代谢正常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端-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P〈0.001),0.448(P〈0.001)和0.488(P〈0.001),均为正相关。糖代谢异常组孕妇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端-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4(P〈0.001),0.641(P〈0.001)和0.593(P〈0.001),均为中度正相关。结论临产孕妇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骨合成代谢、骨转换率和骨分解代谢的相关标志物存在正相关,此相关性在糖代谢异常孕妇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儿童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 年来 ,全自动网织红细胞计数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已被公认。分析网织红细胞各指标与成熟红细胞相应指标的关系 ,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起到一定作用。临床上应用网织红细胞各种参数需首先确定其参考范围。我国目前对成年人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参考范围调查有过报道[1,2 ] ,而对儿童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参考范围未见报道。因此 ,我们对 93例正常儿童网织红细胞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福建省浦城县实验中心幼儿园正常儿童 (从体检者中筛出 ,血液化验指标正常 ,血红蛋白测定值大于 12 0 g/l,临床体征均…  相似文献   

15.
临产孕妇产前及产后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临产孕妇及产后凝血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急性D 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采用日本生产的Sysm ex CA-53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我院产科145例临产孕妇产前及产后和3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临产孕妇产前凝血四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产后凝血四项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孕妇产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后72h恢复。对临产孕妇产前及产后联合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动态观察,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孕妇产前及产后凝血功能情况,对预防和治疗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出血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孕妇妊娠晚期和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KX-21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分别对正常孕妇(118例)、妊高征患者(59例)及对照组(正常婚检妇女59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测定。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因此,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闫冰  刘畅  王阳  王成硕  张罗 《解剖学报》2020,51(5):688-692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嗜酸性粒细胞型及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欧洲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共识(EPOS2012),纳入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患者共35名,术中收集鼻息肉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鼻息肉内CXCL10含量;采用HE染色法对病理活检标本染色,计算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并依据比值将CRSwNP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ECRSwNP)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nonECRSwNP);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CXCL10水平与息肉组织中炎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XCL10预测nonECRSwNP的可靠性。结果 nonECRSwNP中CXCL10水平显著高于ECRSwNP组(P<0.05)。鼻息肉CXCL10 mRNA水平与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成显著负相关(P<0.05, r=-0.395),与组织浆细胞成显著正相关(P<0.05,r=0.389)。ROC曲线及约登指数表明,鼻息肉组织中CXCL10预测nonECRSwNP的最佳界值为0.026(以GAPDH为内参基因),其敏感度为58.33%,特异性为100%(曲线下面积=0.761,P<0.01)。结论 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CXCL10表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提示CXCL10可能作为生物学标志物预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者的红细胞参数(Hb、MCV、RDW-CV)及其肝功能(ALT、TBIL、PT、γ-GT等),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肝功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红蛋白(Hb)逐渐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逐渐升高,除轻度组的Hb、RDW-CV与对照组之间和重度组的RDW-CV与肝硬化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的Hb、MCV、RDW-CV与对照组和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h与胛、γ-GT呈负相关,MCV、RDW-CV与胛、γ-GT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有助于了解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对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惠州地区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患者基因型及其红细胞(RBC)参数变化,为临床α-地贫基因型的预测提供初步证据。 方法:将已确定的α-地贫基因类型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α-地贫静止型患者30例、α-地贫标准型患者28例、α-地贫HbH型患者32例,同时选择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对应的RBC参数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结果:不同基因型的α-地贫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小红细胞低色素症状;与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的HGB、MCV、MCH均明显降低,且与贫血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的RDW明显升高,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α-地贫患者由静止型向HbH型变化,其相应的RBC参数指标也呈现明显差异(P<0.05)。 结论:RBC相关参数具备成为α-地贫基因类型预测手段的潜力,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探讨孕妇缺铁性贫血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SF)检测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CV和RDW,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铁蛋白,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RDW、SF中度贫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贫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F测定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性达88.4%,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96.6%。结论孕妇在妊娠中期检测SF是铁营养状态监测的一个敏感指标,而MCV、RDW、SF三项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