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5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29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其中132例外周血标本和组织标本配对,检测其中EGFR基因突变,比较外周血和组织标本突变一致性,分析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出66例突变(28.82%),组织中185例突变(40.84%),两种标本一致性为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52,P=0.000).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EGFR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EGFR基因状态,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吉非替尼治疗后疗效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到某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各项详细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部门诊断确实为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60例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两种突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两者突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是否吸烟有关,EGFR基因突变状态到目前还不能作为化疗疗效以及远期生存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随着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除了EGFR基因,非小细胞肺癌中ALK、BRAF、HER2、KRAS、MEK1、MET、NRAS、PIK3CA、RET、ROS1等多个基因突变的研究也逐渐取得更大突破。相比化疗时代,靶向和免疫治疗显著延长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3~27个月,5年生存率达14.6%以上。2020年,非小细胞肺癌新药的进展和获批均呈现井喷状态,特别是靶向和免疫治疗领域产生了范式转变,每一项成功的数据都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本文拟对2020年新上市和获批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靶向新药进行介绍和总结,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蔡丽娟  任妹  刘剑荣  潘幸  张雅薇  夏洪娇 《江西医药》2021,56(6):780-781,784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特征,为EGFR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并行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的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其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特征,并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外周血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11例,总体突变率为23.9%.突变类型以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3例,27.2%)和21号外显子突变(L858R)(4例,36.3%)为主.腺癌突变率为33.3%,女性突变率为47.10%,不吸烟患者突变率为32.2%,分别与非腺癌突变率(6.2%)、男性突变率(10.3%)、吸烟患者突变率(6.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女性和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临床特征可作为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美莲  黄仲  梁亚海  彭晓霞 《江西医药》2021,56(9):1438-1440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埃克替尼治疗的30例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33%、93.33%,均高于常规组的43.33%、80.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有助于阻止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刘美莲  黄仲  梁亚海  彭晓霞 《江西医药》2021,56(9):1438-1440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埃克替尼治疗的30例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33%、93.33%,均高于常规组的43.33%、80.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有助于阻止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包括EGFR基因突变58例、野生型92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根据自愿原则接受EGFR-TKI(39例)或含铂化疗方案(19例)治疗。分析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访1年,统计EGFR基因突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58例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以EGFR基因外显子19(24例)、21(17例)突变最为常见。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和有无吸烟史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比值比=2.530,95%置信区间:1.176~5.443,P=0.018)、腺癌(比值比=3.401,95%置信区间:1.449~7.980,P=0.005)、无吸烟史(比值比=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与小活检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胸腔积液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下活检标本46例,配对收集相同患者胸腔积液43例,抽提肿瘤细胞DNA,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DNA中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活检标本和胸腔积液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27.9%(12/43)和25.6%(1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可以作为无法获得肿瘤组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检测的替代标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水平的关系,从而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3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NSCLC肿瘤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的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技术(PCR-HRM)法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突变,同时用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ERCC1的mRNA的表达水平。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41例EGFR突变型中,ERCC1基因高表达10例,低表达31例;91例EGFR野生型中,ERCC1基因高表达31例,低表达60例。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ERCC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ERCC1的mRNA表达水平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湖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238例,采用PCR扩增结合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对组织DNA中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在23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的检出率为35.3%(84/238)。其中,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占总突变的比例分别为2.4%(2/84)、67.9%(57/84)、3.6%(3/84)、26.2%(22/84)。19号外显子的突变均为第746-753密码子的碱基缺失,以Del E746-A750为主;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L858R为主。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吸烟者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湖南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以19、21外显子为主,且19外显子的突变率高于21外显子,多见于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铂类二线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上述患者均为一线化疗方案后复发及进展的完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本组患者均实施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化疗。32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8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10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化疗。评定患者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26例,进展13例,有效率为22.0%。全组不良反应较强,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未影响继续化疗。鳞癌患者化疗效果高于腺癌患者。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二线化疗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EGFR基因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进行一线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联合顺铂组(观察组)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1.2%和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4个月和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不良反应中替吉奥组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11.8%)低于吉西他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EGFR基因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标本组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38例晚期或局部晚期无法手术的NSCLC患者,采用18G自动活检枪,经CT引导行皮肺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行组织学诊断及EGFR基因检测,观察术后并发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38例病例经穿刺活检均获得理想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基因突变检测,其中腺癌患者突变率与非腺癌患者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突变率与男性患者突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严重并发症;EGFR基因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结论: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安全有效,是晚期NSCLC获得肿瘤组织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可靠方法,可为临床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原发灶288例,其中配对转移灶184例,统计得出EGFR基因突变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基因的一致性、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率原发灶为38.89%.EGFR基因突变率配对原发灶为35.87%,配对转移灶为40.76%;配对的184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基因突变而对应的原发灶基因野生16例,原发灶基因突变而对应的转移灶基因野生7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EGFR基因突变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0.807,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好(κ=0.74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基因突变的情况,敏感性为89.39%,特异性为86.44%.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备选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张浩  沈振亚  王雷 《江苏医药》2012,38(15):1781-178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Ⅲb期或Ⅳ期经铂类治疗方案无效的NSCLC患者,根据有无EGFR基因突变分为有EGFR基因突变组(A组,11例)与无EGFR基因突变组(B组,25例),均予以吉非替尼治疗,分析其疗效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A组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率优于B组(81.8%vs.16.0%)(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吉非替尼治疗NSCLC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蔡建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53-53,56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二钠及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应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500mg/m2+卡珀300mg/m2治疗21例;接受多西紫杉醇75mg/m2+卡珀300mg/m2治疗20例。入选患者均接受过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33.3%和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培美曲塞二钠及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进行化疗疗效相似,但使用培美曲塞二钠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某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例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24例进行吉非替尼联合化疗为实验组,另外24例进行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以上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在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改善用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A199、CYFRA21-1、NSE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多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GFR基因突变与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顺铂或者卡铂)方案一线化疗的Ⅲb期/Ⅳ期肺腺癌患者,根据EGFR基因突变状态分析临床特征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在全部103例患者中,EGFR突变型36例(35.0%),野生型67例(65.0%)。患者一线均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7.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1.8%。EGFR突变患者的DCR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86.1%vs.64.2%,P=0.018)。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6个月,其中EGFR突变型患者PFS(8个月)优于野生型患者(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是影响PFS的独立预测因素(HR=0.684,95%CI:0.541~0.865,P=0.002)。结论 EGFR突变型患者一线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化疗,DCR和PFS均显著优于野生型患者。EGFR突变对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PFS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ALK、ROS1、RET、KRAS、NRAS、PIK3CA、BRAF、HER-2和MET 10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索10种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该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3例,提取DNA和RNA后,采用探针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PCR)法对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10种基因联合检测的总突变频率为74.70%(62/83),各基因突变分布为EGFR 49.40%(41/83)、KRAS 13.25%(11/83)、ALK融合4.82%(4/83)、ROS1融合4.82%(4/83)、HER-2 3.61%(3/83)、MET 14号外显子跳跃2.41%(2/83)、PIK3CA 1.20%(1/83),RET融合、NRAS及BRAF均未检测出。肺腺癌EGFR突变频率高于肺鳞癌;女性患者EGFR突变频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KRAS突变频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的患者EGFR和KRAS突变频率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结论 在10种基因突变中,EGFR突变、KR...  相似文献   

20.
突变体富集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EGFR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突变体富集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中的EGFR基因突变。方法:选取5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和59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蜡块,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不同的突变体富集PCR法(PCR-PAGE和PCR-RLFP)检测EGFR基因常见的19和21外显予突变,并经过直接测序验证。结果:在5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共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22例,突变率为37.3%(22/59)。5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中共检测出2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3.6%(24/55)。经直接测序验证,EGFR19外显予有3种类型缺失突变。EGFR21外显予的错义突变为L858R。结论:突变体富集PCR法准确、快速、经济,便于临床筛查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中的EGFR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