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组,B组和C组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和1.0μg/kg组,观察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60时间、可以实施气管插管时间、手术和麻醉时间、入睡前实施肺活量次数和整个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麻醉后插管前(T1)血压、心率和BIS明显下降(P<0.05),围插管期(T2)A组血压较诱导前插管前增高(P<0.05);与A组相比,围诱导期(T1和T2)B组和C组血压、心率和BIS值较低(P<0.05),围拔管期(T3)B组和C组血压和心率较诱导前增加较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BIS值小于或等于60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较短(P<0.05),以C组缩短明显;B组和C组吸入过程中N次肺活量较A组少。结论:右旋美托咪啶0.5、1.0μg/kg均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缩短诱导时间;抑制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以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的作用更理想,但要注意防止围麻醉期出现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镇静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唇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I级,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D1)、中等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D2)及对照组(C),每组20例。各组患儿以单纯七氟醚诱导插管,D1、D2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2μg,kg、0.4斗∥kg,注射时间〉10rain,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于Nacrotrend值D水平,术毕待患儿呼吸恢复,保护性发射恢复时拔管。结果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D1、D2组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患儿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比c组明显下降。术后躁动发生率,D。组为26.7%,D:组为6.7%,c组为33.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清醒镇静程度评分比D。组更高(P〈O.01)。三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右旋美托咪可以有效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D组(右旋美托咪啶组)和C组(对照组),D组诱导前采用微量泵将4μg/ml浓度的右旋美托咪定0.3μg/kg以静脉泵入(10 min内输注完),后用0.2μg/(kg·h)的速度维持,C组患者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气腹即刻、气腹关闭后、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心率、血压,并对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气腹即刻、气腹关闭后、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可比性,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使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患者拔管期间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60例经评估为困难气道并拟定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分别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0.25μg/kg、0.5μg/kg、1.0μ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4.0μg/mL,10min注完),观察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B、C两组在HR、MAP气管插管时最高值均明显较A组下降(均P<0.05),C组HR最低值较A、B两组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应用镇静剂,对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持平稳呼吸及循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嘧啶对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麻乳腺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28例,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2 mg/kg和芬太尼2μg/kg麻醉诱导,患者失去意识后静脉推注罗库溴铵0.6μg/kg,肌松完全后行气管内插管,吸入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2μg/kg维持麻醉。将2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稳定后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0.4μg/kg右旋美托嘧啶与生理盐水稀释的5 ml药物,而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5 m1的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入室后、给药前、给药后5、10、15、30 min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的变化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逐步下降,30min时下降至(41.6&#177;5.1)。而对照组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应用右旋美托嘧啶药物,有助于降低脑电双频谱指数,增加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靶控输注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3例行硬膜外麻醉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1组、B2组三组,各21例,A组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B1组复合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0.25μg/kg),B1组复合大剂量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观察患者镇静效果、手术时长、麻醉满意度和丙泊酚总用量。结果三组间手术进行时长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异丙酚总用量较B1组、B2组均高的多,差异显著同时B2组总用量较B1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1组、B2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较A组高一些。结论复合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靶控输注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患者所产生的镇静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保留呼吸的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 1~2级,拟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或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5例。右美组:按1μg/kg剂量,采用微量注射泵于10~15 min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分3次以2%利多卡因进行舌根、会厌部表麻;环甲膜穿刺,以2%利多卡因2~3mL气管内喷雾麻醉。对照组不予右旋美托咪啶,表麻及气管内喷雾麻醉同右美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1min、3min、5min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气管插管前的MAP、HR、SpO2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气管导管插入后1min、3min右美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86%,P<0.05)。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张口行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均一次成功。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表麻应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可减少插管时的循环波动,可安全用于此类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对丙泊酚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要气管插管的264例全麻患者,按麻醉诱导方式不同随机分入四组:A组(2.0 mg/kg丙泊酚)、B组(1.6 mg/kg丙泊酚)、C组(1.8 mg/kg丙泊酚)和D组(2.0 mg/kg丙泊酚),其中B组、C组和D组在诱导前10 min均泵入0.6 mg/kg右旋托美定后且于插管前1 min推注1.5 mg/kg利多卡因。研究观察插管期间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在插管期间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均更小,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能够减少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的使用剂量,且能维持插管期间合适的麻醉深度,同时更好的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全麻围插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全麻围插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诱导前用右美托咪啶(1.0μg/kg,10min泵完,继以0.5 μg·kg-1·h-1泵至气管插管后5 min)复合舒芬太尼0.5 μg/kg;B组静注舒芬太尼0.5 μg/kg;C组舒芬太尼1.0μg/kg.记录入室(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5 min(T4)的血压(BP)、心率(HR);同时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值.结果 A组围插管期BP和HR均较B、C组稳定(P<0.01).A组T1时血浆NE、E、DA值均明显低于B、C两组(P<0.01);B组T3时血浆NE、E、DA值均明显高于T0(P<0.01).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能维持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期间循环功能稳定,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郑洁  胡滨  刘庆 《江苏医药》2015,41(1):69-7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通气在全麻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TUHLL)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TUHLL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B、C组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A、B组气管插管;C、D组实施喉罩通气。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mg/kg和顺阿曲库铵0.12mg/kg静注;泵注丙泊酚6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比较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期C、D组的HR和MAP均低于气管插管A、B组(P<0.05),B、C组的HR和MAP低于A、D组(P<0.05)。B、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A、D组(P<0.05),C、D组术后咽痛发生率低于A、B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通气能麻醉维持平稳,减少不良反应,是短小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对药事监督管理中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起药事监管管理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分析,剖析了公益诉讼的概念扣特征以及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对构建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深入思考,阐明现代司法的发展趋势及本案应立案审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白花前胡提取成分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国内外中药白花前胡提取成分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为研究和开发中草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基础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白花前胡提取成分保护心血管作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 :a .阻滞钙内流 ;b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c .促钾通道开放 ;d .调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e .抗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实现。结论白花前胡及其有效成分在研究和开发防治心血管疾病新药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同学在计算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时,往往因为不能抓住模型的本质而产生错误。本文针对两种不同的模型通过对比计算方法,指出了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17.
18.
The miotic effect of anticholinesterases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duration of their activity and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potency of different members of this group. Female albino mice were used and the diameter of their pupils measured with the help of a monocular microscope at a magnification of × 60. After a suitable control period, readings were taken at 30 min intervals. This test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previous tests described for the same purpose.  相似文献   

19.
相英 《上海医药》2016,(2):26-27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治疗老年人压疮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48例压疮患者,分为半导体组和常规组各2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半导体组采用半导体激光加常规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不超过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半导体组压疮愈显率为83.33%,创面愈合时间为(12.75±5.51)d,常规组分别为54.17%和(19.63±8.6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半导体激光加常规治疗压疮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In freely mobile rabbits with electrodes preliminarily implanted in the brain structures ketamine (5 mg/kg intravenously or 20 mg/kg intramuscularly) exhibited properties of GABA receptor agonist decreasing the direct excitability of the mesencephalic reticular formation and periaqueductal gray matter and reducing their activating effect on the frontal cortex (FC) and dorsal region of the hippocamp (DH). GABA-mimetics (muscimol, baclofen, aminooxyacetic acid) as well as GABA system antagonists (bicuculline, thiosemicarbazide) attenuated ketamine action at the level of DH and especially 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