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片80mg,每日1次。治疗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26例,达标率为61.90%,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17例,达标率为54.76%。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缬沙坦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本院目前常用的两种CCB类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清晨血压控制方面的疗效异同.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5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统一设计的观察指标和分析内容,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初始信息收集.对资料完整的患者按照服用降压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76),观察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分别监测用药后1、4、8周的清晨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清晨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32.9%,高于观察组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46.3%,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65.9%,高于对照组的6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对于清晨时段血压较高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对比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对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以评价两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1月~2010年l月收集住院及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66例,自主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缬沙坦组)治疗或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卡维地洛组),观察两组治疗高血压取得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及半年后,缬沙坦组、卡维地洛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趋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患者服药后24h尿蛋白定量有所降低,与卡维地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且均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可对蛋白尿有明显的减轻作用,说明其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心率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周祥坤 《中国医药科学》2014,(7):101-102,123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临床治疗资料,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治疗组)50例。结果观察组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4周、治疗12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BP、DBP、HR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项迎春  韩奇  俞蔚 《医药导报》2006,25(1):23-24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单用及两药合用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血压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9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30例,均服用缬沙坦80 mg,q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31例,均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联合用药组37例,服用缬沙坦80 mg,qd,合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3组均持续用药4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第1,2,4周末测坐位血压、心率,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4周后,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70.0%;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74.2%;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1.9%,且降血压幅度分别大于单用药组。3组降血压作用较治疗前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心率均无明显改变。缬沙坦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6.1%和18.9%(P>0.05)。 结论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均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倍博特)与缬沙坦/氢氯噻嗪(复代文)治疗老年晨峰高血压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择90例治疗或未经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部给予缬沙坦单药80 mg,每天1次,治疗4周后其中58例经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晨峰血压现象(MBPS)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换用药物倍博特(n=29),对照组换用药物复代文(n=29),每天1次,观察换药治疗4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24 h平均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结果与换药治疗前比较,2组换药治疗4周后24 h平均SBP和DBP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或缬沙坦/氢氯噻嗪均能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缬沙坦/氨氯地平具有更高的血压达标率及晨峰血压控制率,更适合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1次/d。两组患者每天6:00~8:00时服药,治疗30d后,达目标血压者继续服用至实验结束;末达目标者2组均增加1倍剂量,1次/d。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1%,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的总有效率为84.2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降压效果均明显,但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程度重。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对血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96 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2 组分别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在服药前和服药12 个月后测量患者的颈- 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降压治疗后2 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01)。2 组CF-PWV 在经降压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的幅度明显高于缬沙坦组(2. 85 ±0. 67 vs 0. 69 ±0. 11,P 〈 0. 001)。降压治疗12 周后2 组患者的NO 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ET-1 均降低。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NO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缬沙坦组(18. 54 ±8. 06 vs 8. 64 ±2.18),ET-1 降低的幅度亦高于缬沙坦组(15. 64 ±4. 06 vs 3. 51 ±1. 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低血压和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王磊  魏新伟  于芳 《天津医药》2016,44(1):105-109
摘要: 目的 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治疗作用。方法 8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 分别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组) 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 (氢氯噻嗪组) 降压治疗, 监测 2 组 24 h 动态血压, 观察治疗前、 治疗第 6 周和第 12 周, 2 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同时观察 2 组 6 周末血压达标率。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 组治疗 6 周和 12 周的 24 h 平均收缩压 (SBP)、白昼 SBP、 夜间 SBP、 晨峰 SBP、 24 h 收缩压变异性 (SBPV) 均较治疗前降低 (P < 0.05)。24 h SBP、 白昼 SBP、 夜间 SBP、 24 h SBPV 及白昼 SBPV 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P < 0.05)。治疗第 6 周和第 12 周, 氨氯地平组 24 h SBP、 白昼 SBP、 夜间 SBP 及白昼 SBPV 较氢氯噻嗪组降低 (P < 0.05), 治疗第 12 周, 氨氯地平组 24 h SBPV 低于氢氯噻嗪组 (P < 0.01)。2 组血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降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方面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自银  胡兵  王刚  葛静 《安徽医药》2010,14(8):962-963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该院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加服缬沙坦58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SBP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安全的、有效的,是比较理想的老年性高血压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45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55例)、B组(45例)、C组(45例),A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治疗,C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结果 治疗后,A组患者的SBP、DBP均显著低于B、C组(P<0.05),但B组与C组患者的SBP、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但B组与C组患者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8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清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24 h动态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清晨SBP、DBP及24 h动态SBP、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清晨SBP(135.14±7.04)mm Hg(1 mm Hg=0.133 kPa)、DBP(86.53±6.78)mm Hg及24 h动态SBP(134.24±9.61)mm Hg、DBP(84.81±8.80)mm Hg低于对照组的(140.26±8.17)、(92.06±7.36)、(142.36±9.16)、(89.03±8.0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可以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降低,且观察组的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2/35),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穆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05-106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P、SB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133.16±5.08)mm Hg(1 mm Hg=0.133 kPa)、DBP(72.35±2.19)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41.95±6.19)、(80.95±3.8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26%与对照组的7.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有效控制血压及血脂水平,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监测并比较12例正常老年对照组、51例非老年高血压组、52例老年高血压组的ABPM各参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DBP均值除白天DBP外,均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P<0.01,P<0.001)。血压负荷值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显著增高(P<0.01,P<0.001),DBP无差异。老年高血压组呈现夜间SBP下降率减小(P<0.05)。老年高血压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前者DBP均值及负荷值明显降低(P<0.01,P<0.001),而SBP两组无差异。各期老年高血压比较除白天SBP负荷值有差异外(P<0.05),余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并伴有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