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案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平衡盐溶液。对比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30min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液体输入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30min心率、脉压差及尿量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为6.4%;对照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17.8%。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可减少液体输入量,有效改善休克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液体复苏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16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予以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抢救,对照组予以非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抢救,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行液体复苏0.5、1、2h后,对照组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心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8%、38.3%。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过程中予以限制性的液体复苏能有效恢复患者的循环血量,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电子心力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指导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6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新生儿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23例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指导液体复苏,对照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6 h后尿量增多、pH值升高(P<0.01),呼吸频率、心率、乳酸水平均减低(P<0.01),两组平均动脉压、BE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研究组治疗1 h相应指标比较,研究组治疗6 h心率、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减低,每搏输出量增高,每搏输出变异减少,平均动脉压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结论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应用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指导液体复苏,于病情评估、提高液体复苏效率及改善症状等方面,均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方法及其救治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意识恢复时间、四肢变暖时间、汗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黄艳  高宾 《中国药业》2016,(4):60-6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及红细胞比容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0.5,1.0,2.0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缩短了创伤性休克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促进了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充分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输液量、红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病死率、C-反应蛋白以及IL-6浓度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7月~2009年8月所接诊的1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常规液体复苏两种方法进行复苏治疗,对两组的治愈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两种复苏方法疗效情况。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1865±324)mL,治愈率为54.8%,死亡率为45.2%;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638±656)mL,治愈率为42.6%,死亡率为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程卫东  孙明寅 《安徽医药》2013,17(4):662-663
目的探讨与分析限制液体复苏措施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7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措施,观察组予以限制液体复苏措施,比较两组复苏疗效。结果对照组26例治愈,8例发生ARDS,9例发生MODS,10例死亡。观察组33例治愈,4例发生ARDS,5例发生MODS,3例死亡。两组治愈率与死亡率经比较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血乳酸值、碱剩余值经比较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12、24 h的血乳酸4 mmol.L-1例数与复苏12、24 h的碱剩余值-5 mmol.L-1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结论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措施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进行急救处理,能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探讨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6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给予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分析两组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临床需根据病情酌情调整药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组和常规组各50例。在一般处理基础上,限制组予限制性补液治疗,常规组予常规补液治疗。监测2组入院72h内心率、平均动脉压、凝血酶原时间(胛)、红细胞压积(HCT)、血氧分压(PaO2)水平及输液量。观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限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HCT及PaO2水平高于常规组,输液量少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创伤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7.2%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在院前急救中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0.9%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贺斯);试验组25例给予7.2%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贺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复苏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上升,同时心率、休克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更高及心率、休克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常规和生化指标中,除血Cl对比差异明显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原等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使用7.2%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更好,且对患者内环境无明显的影响,尤其适合院前急救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周姚  李金林  邹玲 《江苏医药》2012,38(12):1464-146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液体复苏目标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4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分为两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组24例(A组),治疗目标6h为:控制血压90/60 mm Hg,中心静脉压6-8 mmHg;常规液体复苏组26 例(B组),治疗目标6h为:血压控制在患者基础血压水平,中心静脉压8-12 mmHg.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二次手术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死亡17例,其中A组6例,B组11例;A组治愈率高于B组(75.0%vs.57.7%)(P<0.05);A组平均输液量低于B组[(2079±322)ml vs.(2765±521) ml](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能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北方药学》2011,8(8):86-86
目的:研究分析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抢救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创伤性休克病人,分为抢救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抢救组41例患者在常规急诊抢救基础上加用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结果:抢救组41例共死亡9例,死亡率为12.1%;对照组40例共死亡16例,死亡率为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持续有创动脉压及持续CVP监测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意义。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持续续有创动脉压监测联合持续CVP监测,指导抢救治疗。结果实验组6h、12h复苏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常规予持续有创动脉压及CVP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抢救;设备及技术要求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霍姆注射液在急性创伤性休克复苏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使用不同配比的液体进行限制性容量复苏,对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复苏液量、复苏时间、血红蛋白含量(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进行观察监测。结果 C组(霍姆组)所用液体量少、所用时间短,PT时间短、HB含量高、CRP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霍姆注射液在急性创伤性休克复苏中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液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小儿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给药24h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统计两组患儿复苏时间和复苏时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24h后MAP、CVP、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和复苏时P(g-a)CO2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用药(P<0.05)。结论: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脓毒性休克可改善患儿血液灌注,缩短复苏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但可引起患儿心率加快,临床用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同时加用去甲肾上腺素(NE)对达到复苏目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充分积极液体复苏)和治疗组(充分积极液体复苏同时加用NE)各19例,比较2组在入ICU 0h、3h、6h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EVLW)、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及补充液体量。结果治疗组在0h、3h、6h时的MAP、CVP、ScvO2均高于对照组,于6h时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VLW及补充液体量在0h、3h、6h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6h时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的乳酸清除率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NE可加快复苏,减少EVLW及液体补充量。  相似文献   

18.
徐蓓 《首都医药》2022,(4):43-45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引导下滴定式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引导下滴定式液体复苏.对比两组临床结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联合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早期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共收治的78例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的生化、血气指标,并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量表(APACHEⅡ)评价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I、MAP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R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HCO3-、乳酸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乳酸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CO3-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治疗和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联合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均对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均能够及时减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肾功能,但是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联合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使用IABP治疗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变化。结果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减少,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予以IABP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治疗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