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与24 h动态血压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型DM患者289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即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按其危险水平划分为正常组、低危险组、中高危险组。比较各组最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负荷值。结果DM HRV中高危险组和低危险组最高和最低血压均高于正常组;DM HRV中高危险组最高和最低血压均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 HRV中高危险组和低危险组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正常组,DM HRV中高危险组夜间血压负荷值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天血压负荷值在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M HRV中高危险组患者夜间血压升高明显,24 h血压波动节律异常,而DM HRV低危险组患者白天血压升高明显,显示DM自主神经病变不同状况与24 h动态血压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EH)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高血压病(EH)与20例血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杓型与非杓型)比较。结果:正常人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正常,血压负荷为0。EH组平均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组血压变异均在正常范围。血压变异正常人组与EH异常组比较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全部为杓型,EH组非杓型占55%(P<0.01)。结论: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了解高血压病血波动及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脉压(PP)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EH患者110例同时监测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按照PP分为3组:A组35例(PP〈5.33kPa),B组38例(5.33kPa≤PP≤8.00kPa),C组37例(PP〉8.00kPa),3组均测定时域指标HRV的SDNN(24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rMSSD(正常相邻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方根)、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并进行3组间时域指标比较瞍相关性分析,统计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B组与A组比较SDNN、SDANN明显降低(P〈0.01),rMSSD降低(P〈0.05);C组与A组比较HRV各时域值均显著降低(P〈0.01);B、C两组比较中HRV各时域值存在差异(P〈0.05)。恶性率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PP增大而增加。HRV时域指标SDNN、SDANN与PP呈负相关。结论:EH患者PP增宽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易发基础,PP增宽与HRV下降存在相关性。因此,临床治疗要注意缩小PP,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患者(HCKD)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6例HCKD患者,4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43例正常对照组,同步监测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并对比分析其动态血压参数及HRV变化的特点.结果与EH组比较,HCKD组的动态血压参数平均24 hS-BP、平均24 hDBP、平均NSBP、平均NDBP高于EH组(P〈0.05),HCKD组发生非杓型血压比例(89.28%)高于EH组(70.46%)(P〈0.05),而HRV时域法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KD患者平均24 h及夜间血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HRV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ST-T异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组29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比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缺血性ST-T异常患者与对照组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ST-T异常者(SDNN〈100)为23例(96%),对照组(SDNN〈100)为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ST-T异常者的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V能较好地反映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ST-T异常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江  罗昭林  孙祥国 《重庆医学》2001,30(5):413-4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夜间血压是否下降明显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30例)和异常组(非构型34例),观察和比较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左心室生理指数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24h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白昼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构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较榴型组显著增高(P<0.05-0.01),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减弱和消失患者较节律正常患者左心室肥厚更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变异、心率变异、QT变异及其相关性,并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方法:88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1组)、高血压病未治疗组(Ⅱ组)及高血压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Ⅲ组)。均同时佩带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记录盒。结果:(1)血压变异指标:Ⅱ组24h、昼间、夜间ABPVs均大于Ⅰ组。Ⅱ组与Ⅲ组间24h及昼间ABPVd有显著差异。Ⅱ组24h,昼间及夜间平均SBP、平均DBP显著高于Ⅰ组及Ⅲ组。(2)心率变异指标:Ⅰ组24h、昼间、夜间SDNN显著高于Ⅱ组;Ⅲ组昼间SDNN显著高于Ⅱ组。Ⅰ组昼间、夜间HFnorm显著高于Ⅱ组;Ⅲ组昼间LFnorm、昼间及夜间HFnorm高于Ⅱ组。(3)QT变异度:Ⅰ组及Ⅲ组QT变异度昼间大于夜间,Ⅱ组昼、夜间QT变度无显著差异。(4)三组指标的相关性:Ⅱ组伴LVH者昼间ABPVs与SDNN、昼间平均SBP与SDNN、夜间平均DBP与SDNN以及24hSDNN与QTv均呈正相关,而夜间平均DBP与HFnorm呈负相关。结论:(1)EH患者血压变异增大,昼夜波动节律消失,心率变异性降低,QT变异度昼夜无显著差异。(2)EH伴LVH者血压变异与心率变异、心率变异与QT变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3)β受体阻滞剂可一定程度增加心率变异、降低血压变异,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8.
熊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67-68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变异性。方法对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24h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情况及24h心率变异性。结果丘脑及基底节区病变心电图异常改变明显;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患者24h SDNN值普遍下降,且rMSSD夜间高于日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率较高,HRV的昼夜变化规律消失;因此在治疗脑部病变时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使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EH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ype2,T2DM)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2例EH合并T2DM患者、26例EH患者、22例对照组的HRV和AB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SDNN(P〈0.01)和HF(P〈0.05)下降,LF(P〈0.05)和LF/HF(P〈0.05)增加。与EH组比较,EH合并T2DM组SDNN州(P〈0.01)和HF(P〈0.05)下降,LF/HF(P〈0.01)增加,且EH合并T2DM组24hSBP(P〈0.05)、dSBP(P〈0.01)和dDBP(P〈0.05)均高于EH组。结论EH患者存在着HRV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异常,糖代谢异常可加重EH的HRV和BPV的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10.
颜红训  张卫民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901-901,907
目的探讨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nability,HRV)与血清P-选择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V,包括所有窦性心搏R—R(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mi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ELISA法检测其血清P-选择素水平,并与4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HRV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P-选择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HRV与血清P-选择素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27,r=00.17,r=-0.26。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应用Medilog-DX型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计录1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人工测得腰围、臀围、大腿周径和上臂周径等指标,并计算BMI(体重/身高^2)、腰/臀围比值(WHR)。结果24h收缩压(24h S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体重、BMI、腰围、WHR呈正相关(r=0.21~0.36,P〈0.05),与臀围呈负相关(r=-0.19,P〈0.05)。夜间舒张压(nDBP)与腰围呈负相关(r=-0.21,P〈0.05)。24h舒张压(24h DBP)、白天舒张压(dDBP)与年龄呈负相关(r=-0.20,-0.19,P〈0.05)。WHR和-SBP,nSBP及24hSBP水平与年。龄相关性最强(r=0.33,0.26,0.31,P〈0.01);年龄与24h DBP,nDBP水平相关性最强(r=-0.22,0.24,P〈0.05),而BMI与dDBP和24hDBP水平间相关性最强(r=0.35,0.31,均为P〈0.01)。平均血压与身高、上臂围、大腿围和上臂围/大腿围比值间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人体脂肪分布关系密切,应合理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10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其中杓型组54例,非杓型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情况以及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指标。[结果]非杓型组的24h SBP、24h DBP、昼间SBP、夜间SBP均明显高于杓型组,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非杓型组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重量(LVM )、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杓型组有着显著的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对于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显著影响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衰(CHF)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5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老年患者及50例无心衰老年人的HRV时域指标变化。结果:心衰组其HRV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无心衰组(P<0.01),且R-R间期标准差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和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HRV时域指标明显降低,且与心衰的程度、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值的关系,对5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26例健康老人在平衡饮食后行PRA、Ang-Ⅱ水平检查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各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肾素正常者相比,高血压组中肾素增高者(PRA>88ng/L/h)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值显著增高(P<0.05),其夜间血压下降率<10%。提示高肾素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血压节律消失,血压负荷值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明显升高,易引起各靶器官的功能损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晓薇 《重庆医学》2006,35(7):643-645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计算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勺型)较之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勺型)24h平均收缩压和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非勺型血压组较之勺型血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增高,高血压波动及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肝阴虚和肝阳亢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主症辨证法将8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阳亢组和肝阴虚组,同期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HRV分析.[结果]肝阳亢组呈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杓型改变),肝阴虚组呈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形改变).2组患者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肝阴虚组高于肝阳亢组(P<0.05);动态心电图HRV分析中,肝阴虚组全天24 h、日间、夜间等3个时段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较肝阳亢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此组患者24 h平均动脉压与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08(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HRV减低及其昼夜节律消失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有关.肝阴虚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且有一定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动态血压和HRV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8-1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检测值。结果左心室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MSP)、夜间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收缩压(nMSP)、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玉东 《中原医刊》2005,32(19):19-19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率变异(HRV)异常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时域法对10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HRV多项时域指标进行24h及短期节段性心率变异(HRV)分析与心律失常的观察。结果与结论 心肌梗死(MI)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神经内分泌紊乱,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心脏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顾申红  曾春芳  姚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81-2081,2088
目的探讨左室结构和尿微量蛋白与夜间血压升高的关系。方法对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将患者分为夜间血压升高组和夜间血压正常组。用彩色多谱勒心脏血液显像仪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及观测24h尿蛋白水平。结果夜间血压升高组IVST、LVDD、PWT及尿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夜间血压正常组(P〈0.01或P〈0.001)。两组相比,尿蛋白检出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夜间高血压与高血压患者合并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定性早搏(VPC)患儿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应用HRV时域分析法,研究38例VPC患儿和11例正常儿童的心率变异特性。结果:器质性VPC患儿24hR-R间期标准差(SDNN)、HRV指数(HRVI)、每5min窦性R-R间距标准差的均值(SDNNIDX)、所有邻近窦性R-R间距长度差异均方的平方根(r-MSSD)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和功能性VPC儿童(P<0.01)。HRVI<30、SDNN<100ms、SDNNIDX<50ms、r-MSSD<45ms对诊断器质性VPC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器质性VPC患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减退,HRV对评价VPC的性质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