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寻找有效改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独立步行能力的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瘫治疗的热点题目.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对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康复科.对象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92例脑瘫患儿.方法92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2例,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1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显效率的比较.②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对92例脑瘫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对照组有效率5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74,P<0.05);3岁以下患儿,针刺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12,P<0.05);大于3岁年龄,针刺组有效率57%,对照组有效率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5,P>0.05).针刺后患儿79%可翻身,62%可独坐,47%可膝爬,33%可独站,7%可独走.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11.1,16.2,10.2,5.17,P<0.05或P<0.01).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独走项无差异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4,4.81,4.78,4.33,1.46,P<0.05).结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脑瘫患儿针刺的最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脑瘫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刺可尽早建立脑瘫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根治脑性瘫痪的方法,以药物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66例,有效地促进了患儿运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和吞咽协调在改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吞咽协调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儿吞咽障碍和康复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吞咽障碍和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吞咽协调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吞咽障碍,从而达到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的目的,促进了患儿的康复,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刺疗法改善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共济失调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衡功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提高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提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更有效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穴位按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国内外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痪)的治疗手法很多,疗效各异。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按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1~2003/1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脑性瘫痪康复门诊或住院患儿264例,纳入标准:①性别不限;②患儿家长知情同意。③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标准,并伴有智力障碍。排除标准:其他病因致中枢性运动障碍者;单纯智力低下者。符合上述标准的12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按中医经络理论进行针刺及穴位按摩。针刺方法:主穴取四神聪,上肢穴取肩髑、肩贞、曲池等,下肢穴取风市、伏兔,足三里等。配穴:根据个案不同增加舌三针、耳三针、智三针等。按摩:采用节段性按摩法、异常姿势矫正法。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综合疗效评价(异常姿势改善;Milani运动发育评价;肌张力;智力;头颅CT)。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炎94%好于对照组75%,(x^2=6.723,P&;lt;0.05);治疗后发育对照组76.86&;#177;5.65.观察组83.67&;#177;7.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284,P&;lt;0.01)。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效果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是儿科的难治之症。根据头针为主、体外为辅的原则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09例,总有效率为99.51%,取得明显的疗效。其疗效与年龄、疗程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佳。头针治疗能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代偿已变性或坏死的脑细胞功能,配合体针则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术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3/2004-03南阳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门诊和住院的脑性瘫痪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在术后10~14d,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康复训练。结果108例患儿肢体痉挛均减轻,肩、肘、腕屈曲、内收、内旋及手指屈曲、拇内收均减轻,双手动作笨拙、僵硬、不协调均减轻并能够捏持精细物体;髋、距小腿关节内收、屈曲亦均明显减轻,原不能坐、立者均能坐、立、蹲,行走困难者均能自主行走。结论康复训练能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步行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求矫形器在康复工程上矫治作用,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02—10/2004—06在福建省假肢中心治疗的下肢畸形的6l例脑性瘫痪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配戴矫形器治疗,应用了踝足矫形器95具,膝踝足矫形器8具、膝矫形器6具、足矫形器14具,除睡觉、洗澡外,要求全天候穿戴。患儿配戴矫形器后,每天参加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应用《使用矫形器前后Holden功能分类结果比较》(0级为无功能;Ⅰ级为需要大量持续性的帮助;Ⅱ级为小量帮助;Ⅲ级为需要监护或语言指导;Ⅳ级为平地独立行走;Ⅴ为完全独立行走)评估患儿步行功能,根据治疗前后级别变化分析踝足矫形器的矫治效果(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2个级别以上为显效)。结果:6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患儿治疗后达到控制下肢肌张力,控制膝反张、膝屈曲,纠正畸形步态,保持正确站立姿势及行走步态的效果,显效率为74%(45/61),总有效率为100%(61/61)。结论:矫形器在脑瘫矫治中能让患儿保持正确的肢位,维持或增大下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局部的稳定性,抑制肌张力、足原始反射、痉挛,预防肢体挛缩变形,同时提高步行质量和步行速度,使坐、立位的转换以及上下楼变得更为容易。矫形器治疗是综合康复治疗中一个有效的方法,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5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上田法、Vojta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to法。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结果及不同病情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4.88&;#177;18.76和53.16&;#177;13.4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2.726,P&;lt;0.01);两组不同病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观察组轻度78.15&;#177;14.36,中度45.35&;#177;9.25,重度41.99&;#177;9.42,对照组轻度62.04&;#177;9.18,中度38.43&;#177;7.43,重度37.23&;#177;8.14,两组比较结果轻、中度差异呈高度显著性意义,(t=5.112,P&;lt;0.01;t=3.105,P&;lt;0.01),重度差异呈显著性意义,(t=2.026,P&;lt;0.05)。结论:加用Peto法可增加不同病情程度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以Bobath法为主的基础康复和生物反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共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和E区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D区和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多(P<0.05)。结论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可以进一步促进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与易化技术结合治疗儿童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与易化技术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针刺和易化技术治疗246例脑瘫患儿,并进行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效95例,有效127例,总有效率90.2%,其中34例达正常儿童发育水平;治疗效果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持续时间、类型、病情程度及有无合并症有关。结论:针刺与易化技术结合可促进脑瘫患儿尽快康复,早期、长期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国内外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的应用出发,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康复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资料来源:在天津市医学情报站、天津市医学图书馆,手工检索2000-03/2005-02的与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有关论著与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运动疗法”,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检索词“cerebral、stimulation”,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
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Bobath法、voijta法、上田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等方法,以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资料提炼:共收集50余篇关于脑性瘫痪文献,选用27篇近5年国内外治疗脑性瘫痪的经验报道。
资料综合:分别涉及到神经发育疗法、Bobath疗法、Rood疗法、感觉统合治疗、上田疗法、平衡功能训练、口运动障碍治疗、电刺激疗法、矫形支具、教育康复、作业疗法、引导式教育等14种康复措施。
结论:对小儿脑性瘫痪实施运动疗法肯定有效,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改善患儿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但康复方法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秀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5,9(7):116-117
目的:国内外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痪)的治疗手法很多,疗效各异。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按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1~2003/1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脑性瘫痪康复门诊或住院患儿264例,纳入标准:①性别不限;②患儿家长知情同意。③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标准,并伴有智力障碍。排除标准:其他病因致中枢性运动障碍者;单纯智力低下者。符合上述标准的12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按中医经络理论进行针刺及穴位按摩。针刺方法:主穴取四神聪,上肢穴取肩、肩贞、曲池等,下肢穴取风市、伏兔、足三里等。配穴:根据个案不同增加舌三针、耳三针、智三针等。按摩:采用节段性按摩法、异常姿势矫正法。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综合疗效评价(异常姿势改善;Milani运动发育评价;肌张力;智力;头颅CT)。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炎94%好于对照组75%,(χ2=6.723,P<0.05);治疗后发育对照组76.86±5.65,观察组83.67±7.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284,P<0.01)。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效果是确切的。骨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矫形器在康复工程上矫治作用,分析踝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02-10/2004-06在福建省假肢中心治疗的下肢畸形的61例脑性瘫痪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配戴矫形器治疗,应用了踝足矫形器95具,膝踝足矫形器8具、膝矫形器6具、足矫形器14具,除睡觉、洗澡外,要求全天候穿戴。患儿配戴矫形器后,每天参加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应用《使用矫形器前后Holden功能分类结果比较》(0级为无功能;Ⅰ级为需要大量持续性的帮助;Ⅱ级为小量帮助;Ⅲ级为需要监护或语言指导;Ⅳ级为平地独立行走;Ⅴ为完全独立行走)评估患儿步行功能,根据治疗前后级别变化分析踝足矫形器的矫治效果(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2个级别以上为显效)。结果:6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患儿治疗后达到控制下肢肌张力,控制膝反张、膝屈曲,纠正畸形步态,保持正确站立姿势及行走步态的效果,显效率为74%(45/61),总有效率为100%(61/61)。结论:矫形器在脑瘫矫治中能让患儿保持正确的肢位,维持或增大下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局部的稳定性,抑制肌张力、足原始反射、痉挛,预防肢体挛缩变形,同时提高步行质量和步行速度,使坐、立位的转换以及上下楼变得更为容易。矫形器治疗是综合康复治疗中一个有效的方法,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合并手功能障碍是致残的重要因素。依据中医经络理论,运用头针加体针的治疗方法,治疗了43例合并手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取得了86%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针提高脑性瘫痪患儿骨盆控制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住院患儿,将其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治疗组给予针刺、电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BBS评分及GMFM总百分比均较治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