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农民,因腋窝等皱褶部位褐色斑伴肥胖4年来诊。4年前患者的生长发育和皮肤颜色与同齿人相比无甚差异,以后体重逐渐增加,明显肥胖,同时全身肤色加深,尤以皱褶部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2岁。因皱褶部位皮肤粘膜色素沉着、疣状增生3月余于1997年6月就诊于兰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门诊。3个月前患者不明原因先于腋窝出现对称性灰棕色色素沉着,同时患部皮肤变得干燥、粗糙。未引起患者重视,逐渐于该部位色素沉着基础上出现粟粒大小密集的乳头状隆起,柔软,似灰棕色天鹅绒样外观,并于颈、腹股沟、脐、肘、膝、腕、踝关节伸侧及手足诸关节背侧、手足背等部位出现同样皮损,病情进行性发展,皮损不断增多加重。2个月前始于眼睑、口唇、尿道口及肛门等粘膜部位出现淡红色颗粒状湿疣样改变,并呈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6.
7.
我科自2002年7月~2004年9月,对82例白癜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2例中,男性67例,年龄1岁~32岁为主,女性15例年龄10~60为主,发病部位,面部44例,四肢17例,躯干9例,同时发病5例,父母有白癜风的7例。1.2治疗方法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0ml配非那根注射液10ml(2∶1)将药水用棉签涂于患处用手指轻轻按摩局部2~3min/每次,3~4次/d。每晚适量涂新适确得膏一次局部按摩(观察3m~1yr),用药期间禁用维生素C类,西红柿等。2结果面部痊愈70%,四肢痊愈52%,躯干26%,82例患者中有7例因不坚持用药,效果不明显,其他无明显异常。3…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2005年4月~12月采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和咪康唑霜外搽治疗274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9岁.因左腰背部、左下腹部疼痛伴皮肤红斑、水疱1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 d劳累后,自觉左下腹部、左腰背部疼痛,经中医治疗,效果欠佳,疼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疾病,其皮疹主要发生于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偶尔也可发生于腋窝、乳房下及口腔粘膜等处,但发生于腹股沟处者非常少见。笔者近年来发现2例双侧腹股沟患尖锐湿疣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皮肤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并非少见,但由于形态各异,临床医务工作者往往难以及时地正确识别,近年来,笔者遇到几例曾被误诊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有时在中线的对侧可有少数皮疹。发生于身体双侧累及两条神经者较罕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SCLE并双侧带状疱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皮肤恶性黑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本文对CMM的发病情况、临床分期及目前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得宝松外搽治疗儿童斑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烈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8):723-724
我科门诊于2003年1月-2005年6月对52例儿童斑秃患者,采用外搽得宝松加口服铁锌氨基酸口服液,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皮肤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73岁。右下肢大小形态不五之暗红色结节、肿块,部分皮损表面溃破、结痂。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大片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有异形性改变,可见核分裂现象;免疫组化染色CD79a呈强阳性表达,CD3呈阴性表达。确诊为皮肤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65岁,农民。因阴囊、腹股沟皮肤糜烂、渗出伴痒痛2个月于2004年12月2日来我院就诊。该患者自2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背部及双侧腋窝散在多数水疱并伴有局部皮肤瘙痒。水疱大小不等,疱液澄清透明,稍擦即破,形成糜烂面,经数周可自行消退,以后又在原处复发。每年夏季发作,秋冬季自行缓解,工作生活不受影响。2个月前患者阴囊下方、腹股沟、双股内侧皮肤出现上述表现,水疱破裂后局部糜烂、渗出,皮肤增厚。曾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股癣”、“阴囊湿疹”,外用“曲安奈德”、“皮炎平”等效果不佳。糜烂面逐渐增大,增生明显,出现皲裂,伴有痛、痒感。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84岁.因左下肢黑色及暗红色丘疹斑块半年余伴疼痛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正常,真皮上部见上皮样细胞团块,紧贴表皮,部分区域见气球样细胞,见色素颗粒,真皮下部及皮下组织内见灶状、片状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示:Melan-A、S-100蛋白、波形蛋白(Vim)、HMB45均阳性、CK(pan)、CD31、CD34均阴... 相似文献
20.
恶性黑素瘤起源于痣细胞或黑素细胞,好发于皮肤黏膜,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手段多样.但疗效多不确切。光动力学治疗是近20年来兴起并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光动力学治疗肿瘤具有抗瘤谱广、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强、对正常细胞器官损伤轻微等特点,现已成为治疗许多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