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718-718
答:免疫佐剂是指那些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非特异性增强或改变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物质。免疫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为:(1)增强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原性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如多种合成多肽,单独注射无免疫原性,若与弗氏佐剂混用,则免疫原性大大增强;(2)增加抗体滴度,呵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度;(3)改变产生抗体类型,可由产生IgM。转变为产生IgE;(4)产生或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15-615
答: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1)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2)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原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抗原也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抗体偶联白蛋白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单克隆抗体修饰的白蛋白微气泡,并探讨其体外靶向性作用。方法采用N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P)交联法将鼠抗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单克隆抗体与白蛋白微气泡进行共价偶联,采用玻片凝集法检验抗体是否与白蛋白微气泡交联;体外培养高表达VCAM-1抗原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通过抗体修饰微气泡与该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检验该微气泡的靶向性作用。结果SPDP交联法制备的免疫微气泡的玻片凝集反应呈阳性;损伤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高表达VCAM-1抗原)周围可见大量免疫微气泡聚集,而正常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无VCAM-1抗原表达)表面未见明显免疫微气泡附着。结论应用SPDP交联法能够将抗体有效地偶联到白蛋白微气泡表面,体外实验证实了其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44-1544
答:NK细胞杀伤靶细胞既不需要抗体(IgC)参加,也不需要抗原预先致敏,故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除能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外,也可通过ADCC效应发挥杀伤作用。其生物学作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1)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是机体免疫监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抗病毒感染;(3)参与抗骨髓移植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4)参与免疫调节,NK细胞本身能够产生γ-干扰素(γ-IFN)和细胞介素-2(IL-2)等淋巴因子,对机分配的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答:过敏反应系由于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青霉素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及降解产物青霉烯酸、青霉噻唑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结合成为全抗原,如青霉噻唑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IgE)为特异性抗体,使机体呈过敏状态。  相似文献   

6.
呼吸系统不仅是气体交换的脏器,而且与代谢免疫关系密切,下面重点介绍与Ⅰ、Ⅱ、Ⅳ型变态反应有关的肺部疾患。关于变态反应的类型见附表。1.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Ⅰ型变态反应的代表疾患.主要是IgG、IgM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抗体与细胞表面吸附的半抗原结合,进而激活补体,引起细胞溶解、损伤。通过肾活检的免疫萤光法检查,观察到病人肾小球基底膜有IgG 和C_3呈线状沉着.从患者肾组织冼出的IgG 在体外可沉着于正常人肺泡壁及肾小球基  相似文献   

7.
问:怎样分析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答:当病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l~2个月,在血清中会出现该病毒的标志物。标志物的种类较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其意义,先解释一下临床上常规检测的乙型肝炎标志物的名称。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一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一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一HBC);Dan6颗粒是乙型肝炎的完整病毒,HBV的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包括:HBSAg、抗一HBS系统,HBeAg、抗一HBe系统和HBCAg、抗一…  相似文献   

8.
免疫活性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当T细胞通过其表面的TCR识别由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时,抗原识别信号,即第一信号可通过CD3分子传入胞内。APC或靶细胞与T细胞之间辅助分子的配对作用则可作为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在T细胞活化中起重要作用。若抗原识别时没有协同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或免疫细胞化学是应用免疫学或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进行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方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所具有的高度特异性,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获得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预制备抗体—DNA偶联物的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sA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实用敏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亲和素作为桥梁连接生物素化DNA和抗体,形成抗体-亲和素-DNA偶联物,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抗体所连的DNA片段,通过检测DNA来判断相应抗原存在与否。结果:免疫PCR检测敏感度为常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300倍,结论:预制备抗体_DNA偶联物的免疫PCR是一种检测HBsAg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693-693
答: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有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协助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抗原(TD-Ag),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天然抗原大多为(TD-Ag),如人血清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外毒素、羊红细胞等。这类抗原分子较大,结构复杂,决定簇种类繁多且分布不规则。它们引起免疫反应的特点为:(1)不仅能够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引起细胞免疫;(2)产生抗体以IgG为主,同时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3)可产生免疫记忆。  相似文献   

1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快速,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血清中HBsAg与测试条件上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 GICA试条只有HBsAg有特异性反应,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等无交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5项由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组成,以下将按如上顺序直接给出结果,阴性(-),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T细胞受体(TCR)β不同独特型抗原决定簇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人类CEM淋巴瘤细胞免疫反应的情况。方法 RT-PCR扩增CEM细胞特异性重排的TCRβ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然后以此为模板,扩增编码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到pcDNA3中作为DNA疫苗。肌肉注射法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生成情况。结果 CEM细胞TCRβ共包含5个抗原决定簇,其DNA疫苗免疫的6只小鼠全部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最高滴度1:480);含4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免疫的6只小鼠中有4只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但滴度均较低(最高滴度1:80);仅含2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未能使小鼠产生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结论 包含TCRβV区全长,共有5个抗原决定簇的独特型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特异性抗体;含有4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仍可诱导特异性抗体的生成,但这种反应较弱,而仅含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DNA疫苗则不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的抗原修饰作用在抗原致敏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NDV体外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中所发挥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CIK细胞,用胃癌细胞SGC-7901抗原致敏DC。致敏DC与CIK共培养,制备经胃癌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细胞(抗原-DC—CIK)。MTT法检测抗原-DC-CIK对经与未经NDV作用的SGC-7901细胞的杀伤效应,并观察阻断靶细胞表面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后靶细胞杀伤效应的变化。结果效靶比为20:1时,联合应用NDV前后,抗原-DC—CIK对胃癌细胞SGC-7901杀伤活性分别为(69.3±1.5)%和(89.0±1.4)%,差异有显著意义(t=24.49,P〈0.01);阻断靶细胞MHC分子后,抗原-DC—CIK对经与未经NDV作用的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分别降低了30.8%和21.1%,与NDV修饰胃癌抗原的作用直接相关的特异性杀伤细胞对胃癌的杀伤效力约为9.7%。结论抗原-DC—CIK并NDV是一种有效的抗胃癌生物治疗方式,NDV可对胃癌细胞抗原进行修饰,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单链抗体(scFv)是将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一短肽链连接后融合表达出来的抗体片段,其大小为完整抗体分子的1/6,有与天然抗体相同的抗原结合特征,它又缺乏Fc片段,失去了Fc介导的受体结合作用.使得其快速向靶部位集中;同时scFv还具有分子量小,易入靶细胞,有较强的组织穿透力;免疫原性低,不易产生人抗鼠抗体反应;无Fc段,不易与靶细胞外的细胞结合。且组织分布率高等特点。由于scFv具有以上优点,可以将单纯疱疹病毒(HSV)scFv基因与干扰素基因偶联.是十分有希望的抗HSV感染的基因治疗方案。构建人源性scFv为生殖器疱疹(GH)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企业工人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阳性情况,为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企业工人健康体检,在保密条件下对受检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4.2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49.41%,不同性别、来自不同地区工人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企业工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低,需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卫生部门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接种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为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主要病原标志和直接证据之一。患者感染HBV后,病毒分泌的蛋白释放入血液导致相应抗体产生,病毒的抗原抗体共有3个系统,但因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因此常规检测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及核心抗体(HBeAb)。HBV感染者在病毒感染缓解和愈合的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存在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表达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S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功能测定,探求由XHFVS基闪片段编码的核衣壳蛋白作为抗原诱导的特异性CTL细胞对蓖组腺病毒致敏的靶细胞杀伤能力大小。方法 PCR扩增XHFVS基因的cDNA片段,将扩增后的cDNA片段克隆入腺病毒自主载体,使其成为重组腺病毒,用重组腺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利用非放射性乳酸脱氰酶(LDH)释放法测定重组腺病毒的特异性CTL功能。结果 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的比例越高,持异性CTL%越高。结论 由XHFVS基因片段编码的核衣壳蛋白抗原诱导的特异性CTL细胞,能特异性地杀伤重组腺病毒致敏的靶细胞;证实由腺病毒自主载体本身所表达的一些蛋白质也可诱导细胞免疫,由该载体所引发的细胞免疫对疫苗接种不利。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骨髓来源的DC,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携带肿瘤抗原的DC更加注意,认为将来成为一新型的肿瘤疫苗。研究DC与肿瘤免疫,主要通过(1)DC表面MHC分子与肿瘤抗原肽的结合,(2)DC细胞中导入肿瘤相关抗原基因,(3)DC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通过上述DC体外与肿瘤抗原的结合,再回输体内,动物实验证实可治疗已建立的肿瘤模型,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