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静注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静脉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静脉内以10mg.kg~(-1).h~(-1)滴入异丙酚,在21例(男14,女7;年龄32~66岁)手术患者,测定其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监测时间均在静脉异丙酚滴入和异氟醚吸入25分钟后取值。当异氟醚浓度(呼气末)等于或小于0.86vol%时,42.9%病人切皮时“动”,而当异氟醚浓度等于或大于0.86vol1%时,有52.4%病人无“动”反应。此时计算得出异氟醚之MAC为0.76vol%。即静注异丙酚以10mg.kg~(-1).h~(-1)能减少异氟醚MAC 33.9%;约相当于0.34MAC。异丙酚MAC可能为29.5mg.kR~(-1).h~(-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ASA I~II级择期开颅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异丙酚-异氟醚组(I组)及单纯异氟醚组(II组)。对比观察2组在手术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变化。结果2组血压均未见增高,且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I组异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II组,降低37%左右(P<0.01)。结论异丙酚100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可降低异氟醚MAC,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术中麻醉平稳,术毕苏醒较快,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4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下维库溴铵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特征。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41例,全麻气管内插管后随机用4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即静脉组(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地氟醚组(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地氟醚)、异氟醚组(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异氟醚)和安氟醚组(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安氟醚)之一维持麻醉,在呼气未吸入麻醉药浓度达0.6MAC(minimum aveolar concentration,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时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肌松监测在四个成患刺激法,比较起效时间,高峰作用时间,临床肌松时间,恢复指数,TR达0.7时间和TR达0.9时间。结果 地氟醚组,安氟醚组,异氟醚组3组之间各指标无差异。起效时间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快于静脉组;高峰作用时间异氟醚组长于静脉组:临床肌松时间异氟醚组长于静脉组;其他各指标4种之间无差异。结论 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复合低浓度(0.6MAC)吸入麻醉药地氟醚、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时,对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的影响无差别,其中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复合安氟醚麻醉和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维库溴铵的强化效应强于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4.
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吸入异氟醚麻醉或静注异丙酚麻醉静脉血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 15例。两组诱异用药相同 ;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或异氟醚。于诱异前、插管后、麻醉维持 30min及 6 0min采静脉血 ,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异氟醚组各时点胰岛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明显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异丙酚组胰岛素浓度在麻醉后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麻醉下血糖显著升高 ,而异丙酚麻醉血糖无显著变化 ,故异丙酚麻醉较适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丙泊酚泵控给药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 ,选择择期幕上肿瘤手术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2 0例泵控丙泊酚 4mg/kg·h-1复合吸入 0 2~ 0 7MAC异氟醚。Ⅱ组 2 0例 ,吸入 1 0~ 1 5MAC异氟醚。结果 ,两组病人BP、HR循环血液变化无显著差异 ,麻醉过程平稳 ,Ⅰ组病人意识恢复快 ,苏醒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认为丙泊酚泵控给药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醚适用于颅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药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术中进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及剂量。方法将15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利用随机排列表分成静脉组和吸入组。静脉组90例,分为异丙酚(1.5mg/kg、2mg/kg、3mg/kg)、咪哒唑仑(0.2mg/kg、0.3mg/kg、0.4mg/kg)和依托咪酯(0.15mg/kg、0.3mg/kg、0.4mg/kg)9个组,每组10例,观察用药后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的影响;吸入组60例,分为安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组,每组20例,按呼气末浓度0.3、0.5、0.75、1.0和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进行观察。观察指标为N14、N20和中枢传导时间(CCT)。结果静脉药中异丙酚能明显抑制N20波幅,但N14、N20的潜伏期和CCT的影响不明显,咪哒唑仑抑制N20波幅,延长N20的潜伏期和CCT,依托咪酯明显增大N20波幅,且病人已清醒睁眼时该作用仍未消退。吸入药均表现出对N20和CCT的影响,安氟醚在1.0MAC时出现波形消失,而异氟醚和地氟醚则在1.5MAC才出现该现象。结论在全身麻醉病人进行SLSEP监测时,全麻诱导时可选择依托咪酯,在全麻维持阶段,吸入麻醉药可选择异氟醚或地氟醚,浓度应控制在1.0MAC以下。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异丙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TCI(T组)采用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2.5mg/kg及维库溴胺0.1mg/kg快速诱导后,经口明视插管,维持采用瑞芬太尼靶浓度4~8ng/mL+异丙酚4~8mg/(kg·h).异氟醚组(Ⅰ组)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2.5mg/kg,维库溴胺0.1mg/kg诱导经口明视插管后,维持采用1:1的氧气:笑气和异氟醚(维持呼吸浓度0.8~1.2MAC)吸入麻醉.术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指标.结果 T组病人入睡快,术中血流动力学比Ⅰ组平稳,术后患者苏醒迅速,意识清楚,术后随访术中无知晓.结论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既满足了手术要求又提高了麻醉药的可控性,真正做到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 ASAⅠ~Ⅱ级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20例。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组:生理盐水500 mL加异丙酚;异氟醚组:1%~2%的异氟醚持续吸入,两组均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1 h(T2)、2 h(T3)、术后4 h(T4)和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O及ET含量。结果:T1和T2时,两组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3和T4时,异丙酚组血浆NO和ET水平低于异氟醚组(P<0.05);T5时,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血浆NO水平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血浆ET水平虽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显著降低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中NO及ET水平,提示异丙酚具有非选择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体内ET生成的作用,从而具有多途径、多位点的脑保护特性。  相似文献   

9.
安氟醚、异氟醚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用于脑血管择期手术43例,其中安氟醚组22例,动脉瘤15例,动静脉畸形7例,异氟醚组21例,动脉瘤15例,动静脉畸形9例。实施控制性降压期间安氟醚、异氟醚吸入浓度分别为1~4%和2~4%,控制血压在10.64kPa左右,降压效果满意,减少了术中出血,利于手术操作。并对两组临床资料结合降压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安氟醚异氟醚临床上是否有交感兴奋作用并比较其强弱。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安氟醚组麻醉诱导平稳后吸入安氟醚使呼出气浓度维持 0 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5min ,然后将呼出气浓度加大到 1MAC维持 5min ,异氟醚组方法及吸入浓度与安氟醚相同。两组在吸入麻醉药后观察平均动脉压 (MAP)和HR。结果 :浓度在 0 5MAC时异氟醚组的MAP和HR明显高于安氟醚组 (P <0 0 1) ,而安氟醚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在 1MAC时异氟醚组 1~ 3minMAC和HR明显高于安氟醚组及麻醉前 (P <0 0 1)。安氟醚组 1MAC时 1~ 4minMAP低于麻醉前 (P <0 0 5 ) ,而HR较麻醉前快。结论 :异氟醚有较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安氟醚没有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target-controllde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二种不同方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择期行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TCI组(T组)(n=15);设定诱导时靶浓度为4μg/ml,术中维持异丙酚靶浓度为3.0~3.5pg/ml。异氟醚组(Ⅰ组)(n=15):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m arterial pressure,MAP)等指标。结果 T组诱导时间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Ⅰ组。结论 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安氟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和病人术毕苏醒时间长短。方法 :34例幕上肿瘤切除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均以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麻醉诱导。A组以异丙酚维持 ,B组以安氟醚吸入维持 ,术中连续监测HR、MAP、SpO2 值。结果 :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 ,且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 :1%普鲁卡因 +0 .6‰琥珀胆碱辅以小剂量异丙酚微泵静推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唐继敏  陈萍  陈敦敏 《重庆医学》2003,32(3):261-262
目的 研究两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行脑瘤手术的 3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醚组和酚组 ,醚组 (2 0例 ,咪唑安定、芬太尼、万可松诱导 ;维持麻醉为吸入异氟醚 1MAC ,30min后 1.5MAC ,30min。间断静注芬太尼、万可松 ) ;酚组 (18例 ,诱导同醚组 ,维持麻醉为全凭异丙酚静脉泵入 6mg·kg 1 ·h 1 ,30min后 12mg·kg 1 ·h 1 ,30min。间断静注芬太尼、万可松 )。快速补液。两组分别于诱导前 (T1 )、插管后即刻 (T2 )、麻醉维持 30min(T3)和 6 0min(T4 ) 4个时动脉血测定血糖浓度。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 醚组 :MAP值在T3、T4 时点非常显著降低 (P <0 .0 1) ,且显著低于酚组同时点值 (P<0 .0 5 )。HR值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酚组 :MAP值在T4 时点显著降低 (P <0 .0 5 )。HR值在T3、T4 时点显著降低 (P<0 .0 5 ) ,并低于醚组同时点值 (P <0 .0 5 )。 (2 )动脉血血糖浓度的变化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无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酚组的麻醉方式可适当控制应激反应 ,术中平稳 ,更利于脑瘤手术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抑制脑肿瘤病人全麻拔管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异丙酚抑制颅内肿瘤患者全麻拔管时的应激反应.选择开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停止吸入异氟醚后,两组患者分别静注异丙酚1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改良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监测.结果:异丙酚组患者拔管前后镇静程度良好,而对照组镇静程度下降,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异丙酚组循环平稳,拔管时生命体征平稳,异丙酚有效地抑制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拔管期间的应激反应,同时不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71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观察平衡麻醉合并应用胸段硬膜外麻醉后对减少芬太尼用量和吸入麻醉药异氟醚浓度、血压波动以及术毕潮气量恢复的影响。A组36例,合并应用胸段硬膜外麻醉。B组35例仅予平衡麻醉作对照。术中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结果A组芬太尼和异氟醚的用量较B组少(P<0.01),且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潮气量恢复也是A组较B组快(P<0.01)。提示平衡麻醉合并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芬太尼和异氟醚的用量,使在浅麻醉状态下维持较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对24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采用异氟醚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并与单纯用异氟醚降压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病人随机分成单纯异氟醚降压组(I组)和异氟醚复合拉贝洛尔降压(Ⅱ组),每组12例。结果显示,降压时Ⅱ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明显低于I组(P<0.01),血流动力学改变较I组轻。由此认为,异氟醚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用于颅脑手术可能优于单纯异氟醚降压。  相似文献   

17.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老年人地氟醚麻醉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人地氟醚麻醉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估AEP指数监测老年人地氟醚麻醉深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Ⅲ级,择期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患者40例,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年龄≥65岁,n=20)和中青年组(年龄18~55岁,n=20)。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控制呼吸,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调整吸入浓度,使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维持在0.6MAC,1.0MAC和1.3MAC,每一浓度均稳定20min。监测麻醉前(T1)、注射异丙酚后2min(T2)、气管插管时(T3)、气管插管后2min(T4)、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6MAC(T5),1.0MAC(T6)和1.3MAC(T7)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AEp指数。结果:地氟醚麻醉期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老年组心率与麻醉前相比亦显著减慢(P〈0.05)。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由0.6MAC~1.3MAC递增时,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地氟醚麻醉期2组患者AEP指数与麻醉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在1.0MAC和1.3MAC时AEP指数较0.6MAC时显著降低(P〈0.05),但中青年组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各浓度间AEP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氟醚各呼气末浓度时,老年组AEP指数均低于同时间点中青年组(P〈0.05)。AEP指数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在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80(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可监测老年人地氟醚麻醉深度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同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下老年人与中青年人麻醉深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异丙酚和七氟醚广泛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术中维持.我们对这两种药复合短效的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进行了前瞩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对5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在颅骨切开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维持由开始的0.5μg/kg·min逐渐减少至0.25μg/kg·min.麻醉诱导用异丙酚,术中麻醉维持予靶控输注异丙酚,最低靶浓度为2μg/ml.或者用初始吸入浓度2%的七氟醚吸入.术中平均动脉压大于100mmHg或低于60mmHg分别视为高血压或低血压.分别记录手术方案、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9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低血压的发生率S组比P组高,S组的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明显比P组多.两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每小时的麻醉药用量S组比P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或七氟醚两组都能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良好的麻醉.  相似文献   

19.
吸入麻醉药对猪脑氧代谢及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吸入麻醉药对脑氧代谢及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小型猪15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地氟醚组和七氟醚组,持续监测心排量,颈动脉血流,动脉、外周静脉及颈静脉血气分析,计算不同浓度吸入麻醉药下的脑氧代谢率(CMRO2,)、脑氧供(CD02)、脑氧耗(Cvo2)和机体氧供(D02)、氧耗(v02)。结果 三组CMRO2随吸入药浓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0.5—1.0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时,三组脑血流(CBF)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吸入1.5MAC时,脑血流量下降至基础水平。在1.0MAC时,CDO2较用药前明显增加,脑氧摄取率(COER)明显降低;随吸入浓度增加,CDO2呈下降趋势,而COER呈上升趋势。DO2随吸入浓度增加而下降,1.0、1.5MAC时DO2下降尤为显著;1.5MAC时三组VO2均明显下降。结论 地氟醚、七氟醚在低浓度时均明显增加CBF,降低CM—RO2,随吸入浓度增加,对机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和氧供需的影响大于脑循环。异氟醚在小于1.0MAC时,对脑氧代谢和脑血流及体循环血压的影响小于地氟醚和七氟醚,随着吸入浓度的增加,对心、脑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2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采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Ⅱ组(n=10)采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异丙酚和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以0.01%硝酸甘油溶液使MAP降低30%。结果: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停止降压后MAP显著低于I组(P〈0.05),HR明显慢于I组(P〈0.01);Ⅱ组硝酸甘油平均剂量显著低于I组(P〈0.01),硝酸甘油总量较I组减少54%;两组围术期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维持麻醉可增强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