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置管失误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气道是复苏和抢救中最重要的环节,而气管置管(包括经鼻、经口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我院10年间392例气管置管处理中,发生各类处理失误44起(11.2%)。反思这些失误,对提高救治率无疑是有益的。1 临床资料392例气管置管术中,男307例,女85例;经鼻插管218例,经口插管23例,气管切开插管151例(先经口或鼻插管后改气管切开插管者各1例)。置管时间≤5日者61例,≤15日者185例,≤30日者87例,>30日者59例,最长者超过8个月。在44例置管…  相似文献   

2.
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的比较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盲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例次,经口插管54例次(共116例次);留管时间:经鼻插管平均11.8天,经口插管平均6.6天,两组比较P<0.005;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为12.9%,显著低于经口插管组42.6%(P<0.001);而拔管率经鼻插管组为59.7%,则明显高于经口插管组40.7%(P<0.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优于经口插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者具有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3.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留置胃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经鼻、经口留置胃管的优缺点。方法将84例患者插胃管时间分成两组,经口留置胃管为观察组(42例),经鼻留置胃管为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叶涛  余追 《临床医学》2013,33(9):23-24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的比例。方法将4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24例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留置时间及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率。结果经鼻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的比例明显低于经口气管插管。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是有效的,插管留置时间更长,部分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避免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有创与无创序贯抢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5年4月至2006年8月救治的Ⅱ型呼吸衰竭(重症)60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喉镜明视插管有创、无创序贯进行机械通气各自的成功率、留管时间、气管切开率、拔管率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置管时间经鼻插管组9.4±5.5 d,经口插管3.5±1.4 d;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6.7%,经口插管组46.7%;拔管率:经鼻插管组93.3%,经13插管组40.0%,(P均<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经1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缺点是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或接受;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抢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长,拔管率高,同时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率,具有快速、准确、安全,能尽早撤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之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快速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ICU需在气管插管状态下留置胃管病人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鼻空肠管导丝引导下经鼻留置胃管法)与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法),记录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置管过程中心率、MAP、SpO2变化差值,置管中恶心、呕吐、呛咳及置管后鼻黏膜出血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快速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ICU需在气管插管状态下留置胃管病人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鼻空肠管导丝引导下经鼻留置胃管法)与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法),记录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置管过程中心率、MAP、SpO2变化差值,置管中恶心、呕吐、呛咳及置管后鼻黏膜出血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应用。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20例分为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组60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组60例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进行观察。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全部病例均一次插管成功,一次性插管成功率100%,插管时间1—2min,无一例插管时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压下降,气管破裂,气管损伤,咯血等并发症。经口气管插管组由于患者气道分泌物过多、肥胖等原因咽喉暴露不充分出现插管困难7例;插管时发生发生心跳、呼吸骤停3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明显优于经口管插管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发生少,同时可以清理呼吸道,以迅速纠正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9.
2002—06~2005—09我们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患46例,针对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人机对抗的原因及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21~74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9例;重症肺结核6例;开胸手术后引起急性肺水肿及术后麻醉未醒,自主呼吸功能不全患22例;严重感染,手术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胸膜腔穿刺抽气、抽液术后复张性肺水肿4例。其中经口气管插管40例,经鼻气管插管1例,气管切开5例。所用呼吸机为PB740、Bearl000型及BirdⅡ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经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方法、安全性、临床效果、并发症。方法对60例具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采用经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其中经鼻插管者45例,经口插管者15例,经口插管改换为经鼻插管者10例;分别测定术前、术后4h动脉血气分析及动态监测术前、术中、术后4h SaO2、HR;记录正式插管或换管操作时间。结果该操作技术简单易行;插管术后4 hPaO2(85±2.78)mmHg及SaO2(95±1.61)%与术前PAO2(56±2.65)mmHg及SaO2(87±2.59)%比较有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插管术中SaO2(83±2.61)%与术前SaO2(87±2.59)%比较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平均插管操作时间(1.65±0.42)min短,病人能耐受;插管术中HR(123±5.23)次/min与术前HR(118±5.43)次/分比较有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插管术后4hHR(90±4.70)次/min与术前HR(118±5.43次/分)比较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换管术中SaO2(95.7±0.95)%与术前SaO2(96.5±1.58%)比较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换管操作时间(1.58±0.29)min短,病人能耐受;换管术中HR(93.7±5.76)次/min与术前HR(9013±5.42)次/min比较有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插管或换管操作术中均无心律失常发生,成功率100%(60/60)。结论采用经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或换管的方法具有操作技术易掌握、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操作时间短、病人痛苦小能耐受、安全性好、插管准确、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室侵入性导管的置入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爱玉 《临床医学》2006,26(6):18-1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侵入性导管的置入与院内感染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住我院ICU的158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者55例,发生相关下呼吸道感染16例,感染率29.1%。泌尿道插管者78例,发生相关泌尿道感染20例,感染率25.6%。动、静脉插管25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感染率8.0%。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及动、静脉置管与相应系统的院内感染有关。结论ICU院内感染与各种侵袭性操作密切相关,应严格无菌观念,重视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次数,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吸痰管引导结合鼻腔填充丁卡因胶浆充分润滑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探讨其对减轻鼻腔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需经鼻气管插管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吸痰管引导组)、B(鼻腔润滑组)、C(对照组)三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前用丁卡因胶浆填充插管侧鼻腔,气管导管前1/3的外表面涂上丁卡因胶浆,麻醉后用14F抗静电高分子吸痰管通过气管导管并超出导管10cm,先将吸痰管插入鼻腔并通过鼻后孔,然后插入气管导管;B组不用吸痰管引导,插管及润滑方式同A组;C组鼻腔内不滴入丁卡因胶浆,其余同B组。3组鼻腔内均不使用血管收缩剂。观察项目:气管插管一次通鼻后孔例数及其所需时间,鼻腔出血情况。结果一次通过率A组(96.7%)明显高于C组(80.0%)(P〈0.05),鼻腔出血率C组(40.0%)明显高于A(10.0%)、B(23.3%)两组(P〈0.05),A组一次通过鼻后孔时间(11.10±2.87)s明显较B(13.48±3.58)s、C(14.88±4.08)s两组短(P〈0.01)。结论吸痰管引导结合鼻腔填充丁卡因胶浆充分润滑用于经鼻气管插管能有效减轻插管对鼻腔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口气管插管在置管期间的不安全护理问题,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经口气管插管在置管期间出现的不安全护理问题主要是痰痂堵塞气管,其中气管插管堵塞6例,插管后肺部感染3例,意外拔管2例,气管出血1例.[结论]及时发现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不安全护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避免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分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而气管插管又分为经口插管和经鼻插管。人工气管的建立和使用急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因此严格有效细致的气管管理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自2005年04月至今收入97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其中经中(经鼻)插管的有363例;经皮气管切开的有611例。现将这两种常见的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4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5例,年龄64~78(平均72)岁。本组除常规给氧、药物等治疗外,还进行以下处理:建立人工气道,经口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37例,气管切开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呼吸衰竭而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131例,随机分成两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组(气管镜组)66例,经喉镜气管插管组(常规方法组)65例;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拔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方面的优劣。结果气管镜组在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100%(66/66)]、细菌培养阳性率[78.8%(52/66)]、拔管成功率[89.3%(59/66)]方面均显著高于常规方法组[分别为90.7%(59/65)、49.7%(32/65)、63.1%(4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气管镜组气管插管时间(5.20±2.51)d显著低于常规方法组(10.88±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3,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或经口、鼻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以及因病情危重意识丧失不能配合等原因,按常规操作程序安置胃管常常遇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置管失败。2000年以来,我们分析了插管困难以至失败的原因,采用了双人配合“放气——置管”新的置管方法,经过对231例患者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韩则政 《现代护理》1998,4(5):47-47
我科自1995年12月~1996年12月,对5例有下列症状之一的呼衰患者施行了气管切开:(1)重度呼吸衰竭、昏迷、半昏迷、气道阻塞(大气管阻塞),咯痰无力,短时期内需不断消除呼吸道分泌物者。(2)肺性脑病经保守治疗无效,需人工吸痰、给氧者。(3)估计气管插管安放要超过3天,或患者适应气管插管而不能耐受时,作气管切开。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60~72岁;昏迷者3例,神志清楚者2例。插管天数6~24天;经治疗后痊愈4例,死亡1例。2护理2.1单人单室,专人守护。病室温度保持在18C~20C,…  相似文献   

19.
林旭波  秦静  徐丽 《护理学报》2010,17(13):31-33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脱)管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0月260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置管类型、非计划性拔(脱)管发生的时间及发生时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发生原因等信息。结果鼻饲管、气管切开套管、深静脉置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的非计划性拔脱率分别是15.4%、7.7%、6.7%、4.2%和3.9%.其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5.8%、9.8%、4.9%、2.4%和17.1%;术后躁动患者占发生总数的61.O%;发生在前、后夜班的比例分别是22.O%和46.3%。本组资料未发生负压引流管、血肿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气管插管和脑室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脱)管。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易发生鼻饲管、气管切开套管、深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脱,应加强易拔(脱)管道、重点患者、管道拔(脱)高发时段的管理,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自护能力教育等,以减少非计划性拔(脱)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杓状软骨脱位的原因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杓状软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杓状软骨脱位患者中,气管内插管麻醉史30例(90.91%),插胃管史2例(6.06%),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史1例(7.03%)。30例气管插管史的患者中,男26例(86.67%),女4例(13.33%);年龄〈50岁10例(33.33%),〉50岁20例(66.67%);留管时间最短1h,最长16h,平均5.2h,气管插管留管时间超过5.2h有14例(46.67%),〈5.2h有16例(53.33%);21例(70%)全身状况较差,9例(30%)全身状况较好。25例在电子纤维喉镜下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21例(84%)有效,4例(16%)无效。结论气管插管是杓状软骨脱位的主要病因,而患者性别、年龄及全身状况是气管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影响因素,使用表面麻醉在电子纤维喉镜下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