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阻滞和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软组织损伤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局部阻滞(L组)、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M组)和二者联合应用(L+M组)。疗效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的最高VA值、治疗次数及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8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痛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但L+M组在治疗后VAS下降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L组和M组;L+M组的局部阻滞次数明显少于L组的次数,复发率明显低于L组和M组;P<0.05。结论种治疗方法对该类疾病均有良好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局部阻滞和微波照射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
局部阻滞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沙彤  胡广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736-3736
目的 观察局部阻滞和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软组织损伤痛患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局部阻滞(L组),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M组)和二联合应用(L+M组)。疗效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分别记录每个患治疗前后的最高VAS值,治疗次数及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8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3种治疗方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痛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但L+M组在治疗后VAS下降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L组和M组;L+M组的局部阻滞次数明显少于L组的次数,复发率明显低于L组和M组,P<0.05。结论 3种治疗方法对该类疾病均有良好的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局部阻滞和微波照射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3.
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止痛药物加局部阻滞、理疗等。随着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治疗仪的应用,为这一类患者提供了新的疗法。现将超激光照射联合局部阻滞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交感神经节和脊 (脑 )神经根部与传统照射星状神经节 (下半身脊神经根 )+ 局部照射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 . 方法 68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 Ⅰ组采取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交感神经节和脊 (脑 )神经根 , Ⅱ组采取星状神经节或脊神经 + 局部照射 . 以口述描绘评分法 (VRS)评价治疗后的优良率和治疗次数 . 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有极显著差异 (P< 0.01), 治疗次数有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交感神经节和脊 (脑 )神经根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星状神经节 (或脊神经根 )+ 局部照射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 .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复合神经阻滞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疼痛门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单纯神经阻滞(Ⅰ组),单纯超激光照射组(Ⅱ组)和神经阻滞后加超激光照射组Ⅲ组。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神经阻滞治疗次数少于Ⅰ组,超激光射治疗次数少于Ⅱ组,复发率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是有效的,但如与神经阻滞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线偏振光照射与痛点阻滞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将156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2例,痛点阻滞组(PB组)采用痛点阻滞治疗;直线偏振光组(SL组)采用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治疗组(SL+PB组)采用直线偏振光+痛点阻滞治疗:在痛点阻滞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评估患足疼痛程度(VAS)及1年后复发率.结果:PB组、SL组和SL+PB组显效率分别为65.4%,69.2%和88.5%,SL+PB组与PB组和S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组、SL组与SL+PB组复发率分别为32.7%,5.8%和3.8%,PB组与SL+PB组和SL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联合痛点阻滞治疗可明显提高跟痛症显效率,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仪照射合并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给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Ⅱ组只采用单纯神经阻滞疗法.以VAS评价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及皮损改善的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和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疼痛缓解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损改善的显效率Ⅰ组为15%,Ⅱ组为26.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合并神经阻滞优于单纯神经阻滞,前者在治疗带状疱疹皮损改善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超激光与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复合阻滞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疼痛门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神经阻滞组为组Ⅰ30例,单纯超激光照射为组Ⅱ30例,神经阻滞后加超激光照射为组Ⅲ30例,3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后组Ⅰ与组Ⅱ的VAS值及下降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组Ⅲ与组Ⅰ、组Ⅱ相比VAS值及下降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组Ⅲ的神经阻滞治疗疗效少于组Ⅰ、组Ⅱ相比VAS值及下降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组Ⅲ的神经阻滞治疗次数少于组Ⅰ,组Ⅲ的超激光照射治疗次数少于组Ⅱ,而复发率明显低于组Ⅰ、组Ⅱ(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软组织损性疼痛是有效的,但如与神经阻滞复合应用效果更好,且不易复发,是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8例肩周炎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疼痛治疗仪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VAS、FIM及肩关节JOA评分方法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FIM及肩关节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FI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联合针刺可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的症状;此治疗方案损伤较小、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是治疗肩周炎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治痛优秀率,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与单一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1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130例。其中面肌痉挛21例、下肢感觉异常1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8例、膝痛18例、肩手综合征3例、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病6例、网球肘10例、耳鸣1例、肩关节周围炎19例、腰痛症10例、腕、距小腿(踝)关节痛2例、肋间神经痛9例。随机分为2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5例。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采用隔天1次作神经阻滞,并在不实施神经阻滞的时间隔天1次照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部位进行照射,其参数为输出80%~100%,照射周期2s/开、4s/关,照射时间为10~30min,次数介于3~12次。神经阻滞组采用单一神经阻滞疗法。全部病例用统一表格记录观察项目并以目测类比评分法测痛记分(优为0~2分,良为3~8分,差为9~10分)。主要比较两组的优、良及无效情况、优良率为优+良,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退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组优占88%(57/65),良占11%(7/65),无效占1.5%(1/65),优良率99%。神经阻滞组优占72%(47/65),良占23%(16/65),无效占4.6%(3/65)。优良率97%。②两组的优秀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88%,72%,P<0.05)。但对有效率(良)、优良率、无效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方法使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作用更加强化,更好的发挥赋活机体刺激作用。疼痛病治疗采用神经阻滞并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疗法,可明显提高优秀率,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选择疼痛六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观察组使用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 HA-500(商品名“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L)照射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法,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的VAS值及其下降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214例软组织损伤患者,其中网球肘63例、肩周炎106例、跟痛综合征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观察组以患者的疼痛点为中心,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加以按摩和药物等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的总优良率为87.8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效果不够显著,水针由于作用穴位时间长且有药物的协同作用,理论上疗效较佳.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水针结合频谱照射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干预效果,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比较.设计病例对比观察.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对象选择2001-05/2004-11在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门诊就诊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94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将94例患者分为2组,结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47例.方法①结合治疗组穴位注射选取风池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阿是穴、背俞穴、夹脊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每个穴位注射二三厘米.每个患病部位取穴2个/次,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频谱照射在穴位注射后,用频谱仪对注射部位进行照射.30 min/次,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及频谱照射均治疗1个疗程.②针刺对照组选取上述穴位进行单纯针刺治疗,30 min/次,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根据评分进行疗效比较.显效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80%;有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在20%~80%;无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率<20%.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针刺对照组和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0±0.90,0.50±0.40;6.57±1.21,6.64±1.13(t=23.958,35.116,P<0.01)],结合治疗组患者评分下降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14±10.12)%,(80.13±11.08)%(t=8.764,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93.6%,78.7%(X2=4.644,P<0.05)].结论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频谱照射能显著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而且干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行LIFU治疗并随访3周;对照组29例,采用相同仪器,不接电源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3周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2例退出,余64例,治疗后及3周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退出4例,余25例,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类型之间VA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LIFU对不同类型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均有效,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5.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比较治疗后八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开始下降,此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A组相比,除第8周外,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B组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效快,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及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经确诊患带状疱疹皮损已痊愈而后持续、剧烈、顽固性疼痛、痛觉过敏、麻木、感觉异常且自然病程1~22月,病变累及范围限于T1~L5节段神经支配区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椎旁阻滞与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用药组(阻滞组)及单纯NTP组(单药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静脉NTP制剂7.2 NU,每日静滴,连续应用15天。阻滞组在此基础上据疱疹累及的脊神经节段分别给予腰椎旁、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患者阻滞及用药后1 d、7 d、15 d、30 d麻木、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阻滞组镇痛有效率90.0%,与单药组镇痛有效率63.3%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1、7、15、30天VAS评分,Q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睡眠障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VAS评分、QS评分、痛觉过敏等症状,阻滞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神经修复药组,且效果持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联合皮下及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联合镇痛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皮内注射消炎镇痛药+抗病毒治疗;B组:肋间神经阻滞+抗病毒治疗;C组:单纯抗病毒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从即刻开始至观察期(30d)结束,A、B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P<0.01);而C组患者仅在第14天开始疼痛有所减轻,睡眠状况好转.结论:采用皮内注射或肋间神经阻滞行镇痛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和睡眠质量改善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HZ)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PHN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共治疗3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3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 <0.05);A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B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B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及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 PHN,均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AMP)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血清疼痛因子、一氧化氮(NO)、透明质酸(HA)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治疗组行AM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的PHN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