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型术的适应证 ,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5 0 %的患者 ,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70 %的患者 ,使用自膨胀式支架。结果  4 0例患者 ,植入 4 8枚支架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满意 ;术后随访颈部X线及超声波检查 ,支架形态好 ,位置无移位 ,血流通畅 ,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安全、有效。防止血栓脱落及再狭窄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技术与疗效.方法 8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9例闭塞患者,原发病14例动脉硬化、3例大动脉炎,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6±11)岁,接受介入开通治疗.经股或联合经右肱动脉途径入路行动脉闭塞段的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其中6例应用颈动脉脑保护装置.结果 1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16例获得成功治疗.手术成功的患者中,狭窄和闭塞患者各8例,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1例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血流通畅.完成治疗后6例脑保护装置均安全回收,无脑梗死事件发生.手术后随访1~ 6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0个月1例(置入支架者)再狭窄,球囊扩张后狭窄开通;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再发,超声及CTA检查(9例患者)SA血流均通畅.结论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可安全、有效解决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3.
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救治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方法4例肿瘤所致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均出现颈部或口腔危及生命的出血,采用Seldinger方法,选用自膨式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治疗。结果4例成功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颈总动脉中段1例,颈动脉球2例,颈总动脉远段1例。共置入覆膜支架6枚。术后假性动脉瘤腔被隔绝,颈动脉通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11d后支架下缘颈总动脉与原瘤腔相通,再次置入覆膜支架,2个月的随访无再出血。1例患者经钢圈栓塞、放置覆膜支架及裸支架瘤腔隔绝,但术后6周先前的支架下缘出现假性动脉瘤,经置入覆膜支架后出血停止。结论自膨式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是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救治伴有出血的颈部假性动脉瘤,支架的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治疗中的脑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治疗意义。方法对1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全部应用了脑保护装置(滤网型)。结果14例患者成功地释放了18枚自膨式支架。其中2例发生微栓子脱落轻度卒中,治疗1~3d完全恢复,颈动脉狭窄6例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随访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梗死。结论在支架治疗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可减少治疗中的神经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癌致下腔静脉梗阻的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56例下腔静脉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放置支架前后分别行下腔静脉造影,对下腔静脉狭窄或梗阻段长度、直径、压差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置入179枚支架.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长度为(6.1±2.2)cm,狭窄段压力差由(2.1±0.5)kPa降为(0.5±0.11)kPa.狭窄段直径由(0.33±0.11)cm扩张至(1.6±0.4)cm.术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随访2~24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6.7%.结论 置放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是对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疾病应用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头颈部动脉狭窄35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长鞘或导引导管将导丝或动脉保护伞越过狭窄段至远端正常管径动脉内,之后于狭窄段放置自膨式支架或球扩式支架,其中9例应用脑保护装置。自膨式支架置入病例中狭窄严重者选择球囊预扩张8例.后扩张3例。结果:本组均成功行头颈部动脉狭窄腔内支架成形术。本组无脑梗塞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恢复良好。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颈部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防治及初步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52例,44例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性发作或脑梗死。7F长鞘置入颈总动脉,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行预扩张(19例),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对29例患者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支架内再扩张。结果:支架定位准确,3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16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2例减少70%,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3-13个月(平均7.3个月),均未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颈动脉超声随访45例,DSA随访19例患者颈动脉均无再狭窄发生(6-12个月)。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自膨式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置入自膨式食管支架缓解因恶性食管狭窄引起的咽下困难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36例恶性食管狭窄患者放置了自膨式金属支架,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咽下困难,支架置入前后行食管造影对比观察。全部操作均在X线监视下进行。结果:所有患者支架位置放置正常,无操作失误和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支架置入后咽下困难立即得到明显缓解。36例中35例可以进正常饮食,1例进半流食。结论:自膨式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安全,操作简单,疗效确实。食管肿瘤的生长可能引起食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24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颈动脉保护伞下采用自膨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24例患者成功置入27枚自膨支架、26个颈动脉保护伞,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于双侧颈内动脉各置入1枚支架。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87.2%(70%~99%)降低到4.3(0%-15%)。回收的过滤伞中12个发现组织碎片(46.2%)。8例患者(33.3%)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出现迷走兴奋引发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其中2例患者持续3~5天,经对症处理全部缓解。1~31个月临床中短期随访21例,平均随访22个月,2例失访。1例患者手术后26小时死于急性心梗;1例患者手术后36小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1小时.经对症处理缓解: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随访21例患者中19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占90.5%,2例部分缓解。随访21例支架全部开通良好,未出现再狭窄。结论保护伞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中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在恶性食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价值。方法  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置放了自膨式带膜支架 ,全部操作在X线监视下进行 ,支架置入前后行食管造影对比观察。 16例术后接受了放疗和 (或 )化疗。所有病例均随访至死亡。结果 支架置放成功率和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 10 0 % ,除 5例术后 1个月内死亡外 ,术后接受放化疗者的生存时间长于未置支架者 ,两者分别为 (7.2± 6 .1)个月和 (2 .3± 1.4 )个月 (P <0 .0 5 ) ,术后 3个月再狭窄率也低于未置支架者 ,分别为 6 .3%和 5 4 .5 % (P <0 .0 5 )。结论 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 ,术后加放疗和 (或 )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滤器在颈动脉狭窄内支架植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联合应用颈动脉滤器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21例具有临床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术中同时使用颈动脉滤器,并对颈动脉滤器所回收的物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支架及滤器均成功置人,滤器均成功回收。所有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都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改善。对滤器内的回收物质病理学分析表明,回收物质为微小血栓颗粒、泡沫细胞、胆固醇颗粒。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联合应用颈动脉滤器,不仅可有效地缓解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障碍,而且可有效地预防术中脱落的微小栓子进入脑内。  相似文献   

12.
张阿兰  周皎娟 《武警医学》2008,19(7):631-635
 目的 分析总结我院180例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均经MRA或造影确诊,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对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进行治疗.结果 18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颈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术后得到明显改善,全脑循环时间缩短,脑组织血管染色好转, 术后早期4例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均获得较满意结果;随访5~24个月,未发现明显脑缺血发作,无B超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病例.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逐渐成熟,适应证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的专业处理,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选择性介入治疗颅内外缺血性多血管狭窄性病变,评价多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50例颅内外缺血性多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1150例多血管病变者,双侧颈内动脉同时狭窄〉70%者47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并单(或双)椎动脉狭窄〉70%者61例;双侧椎动脉狭窄〉70%者23例;单侧血管颅内外串联病变均需处理者19例。2共成功植入支架218枚,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3.33%),126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通过对颅内外缺血性多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介入治疗选择,可减少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代替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本文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相信随着许多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完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支架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为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具有创伤小、安全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并为禁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创造了新的机会.实验证实,其对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与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同.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依赖于规范的操作和术前对脑血流与脑功能的全面评估.随着保护技术的应用和防止再狭窄技术的成熟,介入治疗将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O.MA球囊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近闭塞颈动脉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至2010年,共收治14例近闭塞颈动脉患者,狭窄程度95%~99%,所有病例可见侧支代偿。其中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11例,表现为脑血栓形成者3例。所有患者均在MO.MA球囊保护下行CAS。对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术中出现TTA发作,2 h后恢复正常。对患者进行随访3~30个月,平均(10.7±7.7)个月。4例行CTA或DSA随访,无再狭窄发生,无病变侧颈动脉脑卒中发生。结论 MO.MA球囊保护下CAS治疗近闭塞颈动脉安全、有效,无法耐受颈动脉血流阻断是主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To evaluate changes in cerebral hemodynamics after carotid stenting of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in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schemic stroke caused by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received brain computer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 scan a week before and a week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Three absolute values including mean transit time (MTT),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were acquired and analyzed by use of the post-processing software. Six vascular territories such as ACA territory, MCA territory, PCA territory, basal ganglia, watershed between ACA and MCA territory (frontal watershed), watershed between MCA and PCA territory (posterior watershed) were chosen for comparison. Relative parameter values were defined as rCBF (relative CBF), rCBV (relative CBV), rMTT (relative MTT) through comparing absolute values in symptomatic hemispheres to absolute values in asymptomatic hemispheres. The relative perfusion parameter values befor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with post-treatment values. Thes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the paired t test.

Results

The mean rMT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CA territory, MCA territory and two watershed after treatment, while the mean rCBF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ose areas after treatment. But the mean rCBV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ll six vascular territories. In PCA territory, all the parameter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Conclusion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yields satisfactory cerebral perfusion in ACA territory, MCA territory, basal ganglia and two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8例,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3例,单纯颈总动脉狭窄1例;所有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0%,其中9例狭窄程度大于90%,狭窄长度在1.5~4.5 cm,平均2.35±1.25 cm。在滤网型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结果 12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13枚,脑保护装置全部顺利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小于等于20%,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术中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1例患者回收脑保护装置后出现对侧肢体麻木、肌力下降,即刻溶栓,20 min后症状缓解,其余无病死及症状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近期随访无脑缺血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