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肩周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选择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A组肌间沟臂丛阻滞加功能锻炼;B组肌间沟臂丛阻滞加阿是穴注液加推拿按摩手法松解黏连加功能锻炼。结果 两组治愈率A组40%,B组90%,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方法2000年9月~2003年3月共诊治肩周炎120例,全部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松解治疗。结果一次性达到临床治愈110例,二次达到临床治愈10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松解可快速有效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3.
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7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采用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和主动功能锻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肩周炎79例,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松解前治疗:肩周阻滞用药有地塞米松10mg,VitB_(12)0.5mg,VitB_1100mg,当归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5ml,0.5%布吡卡因5ml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预行肩部手术患者62例分为Ⅰ、Ⅱ两组,均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Ⅰ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局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完成阻滞后记录麻醉效果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Ⅱ组患者中阻滞完全者占83.9%,阻滞不全者占16.1%,无阻滞失败;Ⅰ组患者中阻滞完全者占51.6%,阻滞不全者占35.5%,阻滞失败者占12.9%,两组神经阻滞评价差异极为明显(P〈0.01)。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较好地满足肩部手术要求,是一安全、准确、简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肩周炎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痛点注射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无痛松解术。痛点注射时患者坐位,在肩部寻找阳性压痛点(肩峰下、喙突、大小结节、结节间沟等),然后将消炎镇痛液,内含2%利多卡因(lidocaine)1 ml、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5 mg、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10 mg、肌生注射液2 ml、1%亚甲蓝(methylene blue)0.3 ml共5 ml注入2~3个痛点及其周围。中度肩周炎在痛点注射的基础上加肩胛上神经与腋神经阻滞,1周1次,3次为1疗程。  相似文献   

6.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进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论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7.
肩周炎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疼痛门诊自1992年7月~1993年4月诊治肩周炎77例,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配以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肌间沟臂丛阻滞加手法松解:主要用于重度。于C_6横突处找到前中斜肌间沟,针头向内垂直刺入,突破椎前筋膜,出现上肢异感回抽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改良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效果。方法 使用神经刺激为德国贝郎公司产B/BRAUN TIMUPLEXOLG型,刺激频率为2Hz,电流强度为0.5mA,所用局麻药为1%的利-布合剂,其中含吗啡2mg,咪唑安定3mg,观察镇痛效果及其副作用。结果 镇痛优良率100%,副作用复发率低。结论 改良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阻滞不失为上肢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1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均采用传统肌沟臂丛神经阻滞,注入1%利多卡因+0.25%布丝卡因混合液20ml,对注工后20min手术区域仍有疼痛的病人,行静脉内局部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臂合液20ml,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阻滞成功率达81.8%,正中神经、尺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55.8%、53.2%和45.4%,阻滞不全需用静脉局部麻醉57例,占总例数的37%,用静脉局部麻醉后麻醉完善51例,结论: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率较高,静局部麻醉可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0年开展疼痛专科以来,对重症肩周炎实施三步一体疗法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粘连松解术,肩关节腔周围注射活血化瘀药物及体疗,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285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第一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取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5ml,于前中斜角  相似文献   

11.
刘东辉  赵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20-420,425
目的:观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法松解结合痛点封闭联合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37例重症肩周炎患者,经肌间沟入路以0.25%盐酸罗哌卡因20ml作臂丛神经阻滞,按肩关节各功能方向行手法松解。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消退后,选3~5个较为明显的压痛点,每点注入复合止痛液(1%盐酸罗哌卡因5ml+维生素B12500mg+泼尼松龙2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3~5ml。疼痛解除后即行功能锻炼。经一次手法松解后不能完全解除患肩粘连、部分方向的运动不能达到功能位的患者,可间隔一周重复上述治疗1—2次。双肩受累的患者,可先将一侧治愈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治疗。结果:37例患者(41例患肩)经治疗后,患肩关节各方向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患肩功能恢复,疼痛解除,未出现任何副损伤及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患肩手法松解结合“复合止痛液”痛点封闭综合治疗重症肩周炎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6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8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5~0.6ml/kg给药。68例患儿均采用惠普(HP78352C型)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ECG、HR、SpO2。结果68例患儿均取得良好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缓慢,逐渐出现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好发病年龄为45岁左右,常累及一侧,也可见双侧肩部,病情较重的病人使其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自2002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疼痛门诊共诊治肩周炎60例,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但传统的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存在尺神经阻滞不全及并发症多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120例上肢手术中运用改良式肌间沟神经阻滞法,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60例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的患者,根据定位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定位,给予试验组患者神经刺激器定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的麻醉优良比(80.00%)优于对照组的麻醉优良比(3.33%),试验组的哌替啶剂量(22.1±10.1)mg优于对照组的哌替啶剂量(27.6±12.5)mg,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优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可帮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准确定位,改善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考虑于合理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麻醉科自1992年2月~1994年6月开展疼痛治疗以来,共诊治肩周炎254例。采用臂丛肌间沟阻滞、关节腔注射,配合功能锻炼,操作简单,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无禁忌证,现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臂丛肌间沟阻滞: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  相似文献   

17.
我院疼痛门诊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和主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资料记录完整的30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8~70岁,其中38~49岁3例,50~70岁27例,50岁以上占90%。病史最短2月,最长5年。本组病例均为单启发病。22例病人经他处多次中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体征是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药物配方: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2500ug,生理盐水7ml,共14ml。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位,患侧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径路进针,穿刺成功后将上述配好的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加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在锁骨开放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方法120例锁骨骨折病人被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均2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果F组中阻滞满意(Ⅰ、Ⅱ级)病人总例数明显多于A、B、C、D、E5组(P<0.01),F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锁骨上神经加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病人,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浅丛,臂丛(winne氏法及低位肌间沟法)及锁骨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院9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32例,A组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C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神经阻滞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阻滞方法分别配合中医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肌间沟臂丛加痛点阻滞配合推拿为Ⅰ组52例;肩胛上神经加痛点阻滞配合推拿为Ⅱ组48例。两组药物配方、推拿手法均相同。结果两种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但Ⅰ组治疗次数和推拿松解次数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两种阻滞方法配合推拿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2)臂丛阻滞下推拿治疗肩周炎功能障碍更具有优点且治疗次数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