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常规行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处理及护理,观察组给予患儿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为80.95%(34/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惊厥持续时间(4.73±2.13) min、退热时间(3.14±0.98)d、原发疾病控制时间(5.28±1.36)d、住院时间(6.13±1.7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92±2.65)min、(4.57±1.38)d、(6.92±2.67)d、(8.67±2.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3%,45/46)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34/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临床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提升,患儿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2.
过高热或称极高热指体温≥41.1℃,是某些疾病伴随的严重临床表现之一。本总结26例过高热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从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共66例。对患儿进行高热惊厥护理,并且总结相关护理要点。其中包括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降温护理以及一般护理措施等。结果入选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后,66例患儿均抢救成功,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护理的要点包括为患儿降温,保持体内氧含量,病情观察等。精心临床护理对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治愈率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亦称热性惊厥,惊厥发生时体温在38℃以上,发作时间在几秒钟至几分钟之间,惊厥出现在发热后12h内,以暂时性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为主要表现(与体温不呈正比),伴有对称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或伴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两便失禁等表现。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发作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因严重脑缺氧而损伤脑组织,进而影响智力发育或癫痫发作,若不及时采取止痉措施,可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甚或死亡。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及时采取得当的急救和临床护理措施,对于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总结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措施及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体温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的,人体正常体温为36.3℃~37.2℃,超过37.3℃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高热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急症,以六个月至六岁的小儿为主,当人体温度在41℃以上时,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  相似文献   

6.
高热是指体温在 38.5℃以上而言 ,高热是临床常见急症 ,根据其病因不同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但以感染性多见。1 主要护理诊断体温高于正常 ,由于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所致 ;高热时自我保健能力低下 ;能量供应失调 ,高热时胃肠功能减退所致 ,由于持续高热所致。2 预期护理目标降低体温 ;保持机体能量代谢需要 ;防止合并症 ;缓解病人焦虑情绪。3 护理措施3.1 一般护理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 ,减少肌肉活动以降低新陈代谢 ,减少能量消耗及热的产生 ,保持心情平静与病室安静。高热虚脱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液 ,保证营养和水分…  相似文献   

7.
惊厥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非自主的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运动,常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其发生率很高,占儿童期惊厥原因的30%,是发生于颅外感染性疾  相似文献   

8.
高热患儿物理降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艳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63-164
高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机体受到某种致热物质刺激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出现体温过高的病理反映,体温一般在39℃以上。小儿的生理发育有其特点,年龄愈小,大脑皮质的发育愈不完善,愈易引起发热甚至高热。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影响小儿健康,严重时出现惊厥、昏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高热缓解率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热缓解率和患者家长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缓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儿高热惊厥(FS)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儿童期患病率为3%~4%,首次发作年龄于生后6个月至3岁间,平均18~22个月,男孩稍多于女孩[1]。由于患儿起病急,年龄小,不会用语言表达,病情的发展难以预料,易并发脑水肿,继发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组3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施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5 d内体温恢复率为96.8%,与对照组患儿的74.2%进行对比,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是一种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冰枕、冰袋、温水擦浴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神经外科中枢性高热患者30例。结果有10例患者体温降至37.5摄氏度以下,其中20例加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后体温降至37.5摄氏度。结论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经局部及全身物理降温,是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2011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5例,经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人体最高的耐受热约为40.6~41.4℃,高达43℃则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和分析剖宫产手术后持续高热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的产妇40例,分析其持续高热的原因,并进行积极护理治疗.结果 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的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等,其中宫内感染、乳腺炎及切口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的主要原因,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者的持续高热症状均得到缓解和消除,患者获得痊愈.结论 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的主要原因,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积极进行临床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体温是机体健康状况的标志,是人体疾病最敏感的信号。高热则是疾病转重的示警预告。在护理工作中,高热护理又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棘手、最易忽视的问题,我们以68例开颅术后的高热资料为依据,谈一下我们对开颅术后的高热护理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有机磷中毒治疗中高热诸多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70例有机磷中毒治疗中发热的不同时间及发热程度进行分析。结果:170例发热中治愈164例,治愈率为96.4%;死亡2例,死亡率为1.2%,因经济困难自动放弃4例,占2.4%。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高热的原因主要有阿托品药理作用,阿托品过量、感染、季节、禁食等有关;护理对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物理降温,预防感染及对症处理.这些措施可指导阿托品正确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乙脑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高热、惊厥,抽搐.而抽搐又可导致脑组织缺氧、水肿,水肿又促进惊厥和抽搐.反复的惊厥和抽搐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乙脑的降温是治疗的关键.1 脑是一个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其重量不到体重的2%,需氧量却占全身10%以上.因此脑对缺氧及其敏感.脑缺氧常加重脑水肿又引起频繁的抽搐.高热抽搐可促使呼吸衰竭的发生,这往往是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头部温度可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脑组织耗氧量,一般认为体温每下降1℃,脑代谢率可降低6.5%,颅内可降低5.5%,因此,头部降温很重要,效果显著.2 体表降温用冰敷前,要检查患者有无末稍循环不良征象,如有应先纠正,但头部仍可照常冰敷,用冰袋,冰囊降温时,要用布包裹,防止冻伤.开始时宜逐渐加冰快,防止寒冷反应.当体温稳定在37.5℃左右时,可逐渐撤冰,因为体温降得过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99年3月~2001年12月门诊60例生后1个月至5岁高热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现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