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泉涌  吴海 《广西医学》2002,24(12):1958-1959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分析15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及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患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结果:无冠心病患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Q(q)r型(83.33%),少部分呈QS型(15.69%), 极少数呈rSr型(0.98%)。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80.13%),少部分呈QS型(21.85%),极少数呈Or型(1.32%)。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  相似文献   

2.
龙泉涌  吴海 《华夏医学》2002,15(4):458-459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臂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分析15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及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结果: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Q(q)r型(83.33%),少部分呈QS型(15.69%),极少数呈rSr型(0.98%)。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80.13%),少部分呈QS型(21.85%),极少数呈Qr型(1.32%)。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病变的对比分析。方法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和8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相关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共计77.77%,80例对照组aVR导联QRS波群呈rs(S)型1.25%,P<0.01。Ⅰ、aVR导联的ST段抬高≥0.1mV时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组中为66.66%,对照组为6.25%,P<0.01;而Ⅱ、Ⅲ、aVF导联的ST段压低≥0.05mV时前者74.35%,后者18.75%,P<0.01。相关血管病变比较:45例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伴Ⅱ、Ⅲ>Ⅰ、aVL导联ST段压低,冠脉造影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55.55%,aVR导联ST段压低≥0.1 mV为左前降支(LAD)病变44.44%。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冠脉造影为左主干(LM)病变51.28%,LM+RCA(右冠状动脉)病变4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对照组均无冠状动脉病变,与前两者无可比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伴ST段抬高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伴aVR导联ST段压低为左前降支(LAD)病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以左主干(LM)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和3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描计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VE导联。比较两组人群VE导联的波形特点,分析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95.0%的正常成人,VE导联QRS波呈qR、R、Rs型,5.0%呈rS波,ST段位于等电位线,T波80、0%直立,13.0%平坦,7%倒置;93.3%的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VE导联QRS波呈QS或rS型,仅6、7%呈Rs波,ST段无偏移,T波70、0%直立,20.0%平坦,10.0%倒置。两组比较,以QRS波形态差异最为明显(p〈0.05或P〈0、01)。用VE导联QRS波呈OS型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敏感性为76.7%,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93、5%,阳性预测值100%。结论两组心电图结果揭示了VE导联的心电图特征,VE导联呈QS型是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V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单导管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特发性三尖瓣环起源的PVCs/VT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PVCs/VT起源部位的时钟点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r(R)波高度及s(S)波深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消融成功19例(95.0%),均无并发症发生,失败1例。其中17例消融成功、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存在下列变化规律:由三尖瓣环后侧壁→侧壁→前侧壁,下壁导联的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同时r或R波呈Ⅱ〉aVF〉Ⅲ、S或S波呈Ⅲ〉aVF〉Ⅱ的变化趋势;aVL导联的R波逐渐变浅;aVR导联的QS波逐渐变深;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和/或VT者下壁导联的r(R)波高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正相关(P〈0.05),而s(S)波深度、aVL导联的R波高度及aVR导联的QS波深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起源于三尖瓣环的PVCs/VT是特发性PVCs/VT的一个亚组,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三尖瓣环不同起源PVCs/VT的心电图特征亦异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将有助于消融术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9例CLBBB患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其中AMI患者19例,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2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V1~3呈rS型导联,V6导联的QRS波群呈顶端粗钝且宽阔的R波,V1-4的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STV5、V6、I、aVL导联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7例下壁心肌梗死,其中5例Ⅱ、Ⅲ、aVF导联均为QS型,ST段弓背呈0.3~0.5mV的抬高,T波呈直立;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9例的V1、V2、V3导联呈QS型,8例V1、V2、V3导联ST段的单向弓背呈0.4-0.8mV的抬高,T波呈直立,且无法轻易识别J点,4例ST段的抬高情况与T波呈"R"型。结论:在心电图的检测当中,QRS主波以及Q波向下时,ST段的单向弓背呈0.3-0.8mV的抬高,或QRS主波为向上时,ST段呈0.1-0.2mV的斜上方抬高,这对AMI间合CLBB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心电图aVR导联判断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1月,首次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89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5例,对比两者心电图aVR导联、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结果的改变。结果:IRA为左主干(LM)8例、左前降支(LAD)81例、左回旋支(LCX)17例和右冠状动脉(RCA)58例。以aVR导联ST段压低≥1mm为诊断标准,诊断LCX为IRA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94.8%,阳性预测值为81.3%,阴性预测值93.2%;而对RC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低。aVR导联卵段抬高≥0.5mm,其预测IRA为LM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74.1%、阳性预测值22.2%、阴性预测值96.7%。对LM+LAD近段预测的敏感度为51.1%、特异度92.8%、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62.9%。结论: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aVR导联卯段改变用于判断患者的IRA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线索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208份)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宽QRS波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诊断室速的主要心电图线索是:(1)房室分离;(2)无人区心电轴;(3)胸导联QRS波正向或负向同向性;(4)胸导联均无RS波;(5)RBBB型心动过速时V1导联呈qR或RS型或左兔耳征、V6导联呈OS或OR或R型;LBBB型心动过速时V1或V2导联呈RS型并伴有R波宽度〉30ms或RS间期〉60ms或S波降支有钝挫、V6导联呈QS或QR或qR型;(6)窦性心律时有与宽QRS波心动过速同形态室性早博。窦性心律呈显性预激综合征或有与宽QRS波心动过速同形态房性早搏对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价值高。结论:体表心电图是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比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60例 RVOT频发室性早搏病人, 就其临床表现、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平均随访36±24个月。结果:①男20例,女40例,男∶女=1∶2,平均年龄[36±12( 18~56) ]岁 ②心电图特征:Ⅱ、Ⅲ、aVF 导联QRS波呈单向R波, aVL导联和aVR导联呈QS型,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 额面电轴向下.间隔部43例Ⅰ导联主波向下或呈qr、qrs、qs等低振幅多相形态, aVL导联QS振幅多≥aVR;胸前导联R/S移行慢,V4~V5才呈现R/S>1;游离壁17例Ⅰ导联呈R形态主波向上(振幅多≥0.5mV), aVL导联QS振幅多<aVR;胸前导联R/S移行快,V3或更早就R/S>1③ 均为起搏标测消融,即时治疗成功率100%,即时消融后早搏消失,无并发症。常规导管组(n=40例)8例复发(2–30天),4例再次消融未见复发。另4例因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不同意再次手术.冷盐水灌注组(n=20例)1例复发,但早搏明显减少,症状基本消失,无再消融。结论 ①RVOT频发室性早搏主要见于青壮年,多见于女性。②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根治RVOT频发室性早搏,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彻底,复发少。  相似文献   

10.
<正>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Anterior Mgocardial Infarction)临床上很常见,但容易误诊。作者近二十年来所遇到50余例属于非心肌梗塞引起的QRS波群呈QS型波,也称为假性心肌梗塞图形,提出鉴别诊断以供同行借鉴。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为:(1)QRS波群V_1、V_2、V_3导联呈QS型;Qr壁或QR型,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心电图分析 窦性P波,P-R间期0.20s.Q-T间期0.56s.心率71次/min。各导联QRS时限增宽至0.16S,Ⅰ、aVF、V6呈宽大切迹单向R波.Ⅱ呈rS型,Ⅲ呈QS型,aVF呈rS型,其r呈直线纤细。STI、aVL、V4~V6下降,STⅡ、Ⅲ、aVF呈弓背型抬高伴T波正负双向。TI、aVL、V5、V6呈负正双向.TV1~V4直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新型18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心电信号的可靠性,探讨新型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41例受试者,分别接受常规18导联心电图和新型18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2种检查的心电图图形,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各个导联P波振幅、QRS波形态、q波振幅、R波振幅、S波振幅、J点、ST段(J点后60 ms)偏移、T波振幅。结果:①2种检查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图形相关性较高(r值在V8最大,为0.994,在V5R最小,为0.805,P<0.05)。②2种检查的ECG在q波描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者各波振幅及ST段偏移的配对t检验结果,在少部分导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aVR、V2~V6导联上的P波振幅,V2、V9、V3R、V4R导联上的R波振幅,V3、V4、V9导联上的T波振幅,V2、V3R、V4R导联上的ST段偏移。结论:综合判断,新型18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电信号具有较高可靠性,在一过性心肌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上,结合对应壁及相邻其他导联的指标,可提高其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刘明艳 《四川医学》2013,34(3):454-455
目的探讨aVR导联对宽QRS波群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7例宽QRS波群心律失常进行分析,采用Vereckei新四步流程法观察其aVR导联QRS波群形态。结果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或合并束支阻滞时,aVR导联均未呈R型。结论宽QRS波群心律失常在心电图aVR导联出现起始R波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探讨其在急性回旋支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第一份急诊18导联心电图资料,总结其ST段改变的特征.结果 入选左回旋支相关的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其中ST段抬高型下壁及(或)后壁心梗52例.52例患者的心电图中有35例(67%)表现为ST段抬高振幅在Ⅱ<Ⅲ导联,有17例(33%)表现为Ⅱ>Ⅲ,10例(19%)为aVR导联ST段压低,21例(40%)有V1-V3导联ST段压低.结论 IRA为左回旋支的急性下壁及(或)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STⅡ〈 STⅢ较常见,aVR导联压低或V2~V3导联压低提示IRA为LCX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5.
王华敏  刘艺  李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20-142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6h内做心电图,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比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22例,多支病变13例;右冠状动脉狭窄38例(71.7%),左回旋支狭窄15例(28.3%)。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73.3%;反之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3.7%。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100.O%,特异性为86.8%。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86.7%;aVR导联ST段压低≥1mm,诊断左回旋支阻塞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4.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提示右冠状动脉阻塞;反之提示左回旋支阻塞。Ⅴ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左回旋支阻塞。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区分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1041-1042
3 QRS波振幅对心肌梗死的判断 3.1 V1、V2、V3导联的QRS波振幅增高正常时上述导联的QRS主波应向下,如果主波向上,最常见的是右束支传导阻滞,但右束支阻滞的形态呈双R波,即R波和R'波(兔耳状),此外还有Ⅰ导联S波顿挫模糊等,应该不难鉴别。除外右束支阻滞后,如果该组导联仍有QRS主波向上,此时的R波被称为梗死型R波,常提示后壁心肌梗死,此时应加做V7、V8、V9导联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方法: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4例(10%),Ⅱ、Ⅲ、avF导联Q波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4例(10%),Ⅱ、Ⅲ、avF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者24例(8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在Ⅱ、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者明显高于Ⅲ导联。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站立性体位对常规平卧位12导联心电图(ECG)QRS波振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平卧位、站立位心电图描记,比较两种体位下Q波、R波和S波的振幅。结果:下壁导联中QII、III、aVF、R I、III、aVF、SIII振幅较平卧位降低或加深(P<0.05);侧壁导联中Q I、V5-6、RI、aVL、SI、aVL振幅较平卧位降低或加深(P<0.05);胸前导联中R V1-4、S V1-3振幅较平卧位降低或加深(P<0.05);aVR导联中R aVR振幅较平卧位降低(P<0.05)。结论:平卧位、站立位记录的QRS波振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心电学的新理念——碎裂QRS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裂QRS波是指两个相关导联QRS波群(<120 ms)呈RSR′型(≥1个R′波、或R波、S波存在切迹),但并无典型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图型。碎裂QRS波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其检出率尚待进一步研究;而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它优于病理性Q波;它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高危患者预警的心电图新指标;它是非透壁性心肌瘢痕的标志;左侧胸导联出现碎裂QRS波是室壁瘤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形态和消融部位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合计算机程序的数据库。方法分析100例经射频消融成功治愈的预激综合征病例的12导联心电图,寻找对旁路最有判别意义的心电图特征,并创建一套适合计算机程序的流程图。结果V1导联呈RS型(R/S〉1)或R/S〈1但I或aVL导联delta波为负向或等电位,则判为左侧,否则为右侧(敏感性91.94%,特异性97.37%)。V1导联呈QS(qs)型,则是右间隔旁路(敏感性72.22%,特异性85.00%)。Ⅲ、aVF导联delta波的极性在判断是前或后间隔旁路具有价值。胸导联R/S比率在区分右侧旁路时较重要,特别是V1导联。基于该数据库的心电图系统定位准确率为93%。结论在该数据库基础上建立的定位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