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卒中病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重建的BOLD-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病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重建是近年来医学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以BOLD-fMRI为代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有了新的理解。就脑卒中恢复机制、BOLD-fMRI基本原理与特点以及BOLD-fMRI在脑卒中后功能重组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在脑功能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为脑功能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手运动及感觉BOLD-fMRI可对相应脑功能区进行定位,突破了既往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状态,对手运动及感觉相应的脑活动有了新的发现和深入的理解,并在临床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病人中枢神经功能损伤重建是近年来医学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以BOLD-fMRI为代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有了新的理解.就脑卒中恢复机制、BOLD-fMRI基本原理与特点以及BOLD-fMRI在脑卒中后功能重组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脑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MRI(BOLD-f MRI)研究健康成年人及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皮层定位并探讨其对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和32例脑肿瘤患者(术前25例,术后7例)共42例受试者,行利手、非利手的单手握拳(简单运动)或单手对指(复杂运动)运动的脑BOLD-f MRI检查,分析脑肿瘤对运动皮层位置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健康成人运动皮层主要位于对侧躯体感觉运动皮层(SMC),单或双侧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区(PMA)和双侧小脑半球。复杂运动或非利手运动时脑功能激活区范围和程度较简单运动或利手运动时增多。累及功能皮层的脑肿瘤患者,可见患侧部分脑功能区激活,但激活区移位、分布弥散。术后脑肿瘤患者功能皮层的位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BOLD-f MRI是一种有效而无创的脑功能皮层定位方法,有利于脑肿瘤的精确定位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是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一种中枢康复干预,影像研究提示MI能激活想象动作对应的大脑皮层[1]和增强相关脑神经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2],被认为是一种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3]。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患者想象内容难以监测、具体想象动作未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强化和应用等[4],导致MI的临床疗效向实际转化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基于此,我科首次应用运动想象结合任  相似文献   

6.
运动皮质损伤是影响运动功能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通过临床判断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则可显示运动功能相关脑区的激活变化情况,用以针对性地评估运动皮质损伤程度且能准确定位病灶,有利于手术治疗和后期恢复性训练的开展.就应用BOLD-fMRI的基础上联合DTI和MRS技术,分别对脑外伤、脑肿瘤和脑卒中所致运动皮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在相关预后分析中的价值进行综述,并提出将来可能联合应用的其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皮质损伤是影响运动功能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通过临床判断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则可届示运动功能相关脑区的激活变化情况.用以针对性地评估运动皮质损伤程度且能准确定位病灶,有利于手术治疗和后期恢复性训练的开展。就应用BOLD-fMRI的基础上联合DTI和MRS技术,分别对脑外伤、脑肿瘤和脑卒中所致运动皮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在相关预后分析中的价值进行综述.并提出将来可能联合应用的其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失语症的BOLD-fMRI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功能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 MRI,BOLD-fMRI)研究卒中后失语的语言功能变化及修复。方法:运用BOLD-fMRI观察10例失语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区的受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在BOLD-fMRI图像上观察到治疗前语言优势半球激活减少,治疗后语言优势半球、非优势半球及小脑均有激活,以非优势半球及小脑激活为主,且激活区域大于治疗前激活区域。结论:BOLD-fMRI检查可观察到语言功能区域的漂移、代偿及修复。治疗前语言功能激活较少,治疗后主要由非优势半球及小脑代偿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被动手运动刺激对中央区胶质瘤运动功能区术前定位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病灶位于中央区的胶质瘤患者15例,分别对患者进行主动手运动及被动手运动的任务刺激,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观察运动功能区的激活范围及强度的变化.结果 被动手运动与主动手运动fMRI激活范围及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在脑功能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为脑功能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手运动及感觉BOLD-fMRI可对相应脑功能区进行定位,突破了既往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状态,对手运动及感觉相应的脑活动有了新的发现和深入的理解,并在临床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BOLD技术与皮质电刺激定位语言功能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语言BOLD与术中皮质电刺激作点对点比较,评价其对语言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12例左侧大脑半球近语言功能区手术病例术前采用词语联想任务进行BOLD扫描,融合在导航序列上进行神经导航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皮质电刺激,与导航影像对应,采用完全吻合或相邻1cm以内两种不同的标准来比较BOLD激活区与电刺激阳性区的关系.结果:12例病人共刺激了145个点,其中阳性点27个.与ESM比较,以完全重叠为标准,BOLD敏感性48.1%,特异性83.1%;以相距小于1cm为标准,BOLD敏感性88.9%,特异性75%.良性或低级别肿瘤(9例)BOLD敏感性(95.2%)特异性(80.4%)均高于高级别恶性肿瘤(3例)(敏感性66.7%,特异性68.6%).结论:词语联想任务的BOLD-fMRI与ESM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息态下耳鸣患者脑区域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 45例耳鸣患者,分为右侧、左侧、双侧耳鸣3组,在静息态下,采用BOLD-fMRI序列对耳鸣患者及37名正常人进行扫描.结果 (1)耳鸣患者听觉系统部分区域功能连接异常,非听觉系统部分区域亦出现异常;(2)在听觉系统中,皮层下区域的神经元活动背离默认网络,而听觉皮层的神经元活动则主要有向默认网络靠近的趋势;(3)听觉网络中,异常的皮层下区域主要位于右侧,而异常的听觉皮层则位于左侧颞上回;(4)在双侧耳鸣患者组,右侧枕颞内侧回、右侧小脑山坡、额叶部分区域功能连接异常,这些区域在单侧耳鸣组并未发现.结论 静息状态下耳鸣患者听觉皮层的功能改变与皮层下结构的功能改变不同,听觉网络在功能上存在着优势通路,与耳鸣侧别无关,双侧耳鸣对患者相关脑区的影响与单侧耳鸣可能不同.静息态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非听觉系统(如边缘系统、前额叶联合皮层)参与耳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书写痉挛患者皮质异常功能活动,探讨其病因。方法:分别对10名书写痉挛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书写任务期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数据经过分析处理,获得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两个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组初级感觉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表现为与书写任务相关的明显激活,而双侧的后顶叶皮质激活在两个不同任务期间均较正常减弱。结论:书写痉挛患者存在运动和感觉皮质的异常活动,反应了其运动皮质的去抑制和感觉处理过程的障碍,并且感觉处理过程的异常可能在其病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觉皮层激活情况。资料与方法20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和2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左、右眼分别行3.0 T MR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将BOLD-fMRI原始数据经基于Matlab平台的SPM2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分别对青光眼组、对照组左、右眼进行组内分析,获得组内平均激活图;病变组与对照组的左、右眼进行组间分析,获得组间比较激活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左、右眼刺激时双侧视皮层激活范围、激活强度都明显减小,以右侧视皮层为著。(2)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左、右眼刺激时大脑皮层均发现异常激活区域。结论 fMRI可以反映青光眼患者视觉皮层功能活动,能为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简单型书写痉挛患者的皮质异常功能活动,探讨其病因基础。材料和方法:分别对10名简单型书写痉挛患者和10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进行手指写、执笔写任务期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使用AFNI软件,对数据经过预处理及反卷积分析等处理,获得患者组和正常组两个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之间相比较,患者组初级感觉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表现为与执笔写任务相关的更明显的激活,而双侧的后顶叶皮质激活在两个不同任务期间均较正常减弱。结论:简单型书写痉挛患者存在运动和感觉皮质的异常活动,反映了其运动皮质的去抑制和感觉处理过程的障碍,并且感觉处理过程的异常可能在其病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0.5T磁共振机的弥散加权像(DWI)对急性脑梗塞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计算5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脑组织各不同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对急性脑梗塞发作后3~12小时的10名患者进行DWI及常规T_1WI、T_2WI、FLAIR及MRA检查。结果:测得正常人额、顶、枕叶脑白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脑干、小脑半球、脑脊液部位的ADC平均值。对于临床患者,DWI可明确显示急性期脑梗塞病灶,常规T_1WI、T_2WI、FLAIR均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结论:以DWI为主,结合T_1WI、T_2WI、FLAIR及MRA序列能非常准确、可靠的诊断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17.
DWI及FLAIR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及FLAIR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其中超急性期 ( <6h) 7例 ,急性期 ( 6~ 2 4h) 2 4例 ,亚急性期 ( 2 4~ 72h) 2 9例。均行常规T1WI ,T2 WI及FLAIR ,DWI扫描 ,比较病灶显示范围、边界及对比度 ,并计算病灶的ADC与rADC值。结果 ①DWI及FLAIR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均优于常规T1WI、T2 WI ,而且DWI对病灶显示较FLAIR更清晰。②DWI的b值越高 ,弥散效果越好 ,显示病灶越清晰。同时 ,弥散全方向比单方向显示病灶更清晰。③所有病例病灶的ADC与rADC值均下降。结论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塞病变敏感性最高 ,结合FLAIR技术可准确、可靠地诊断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18.
超急性脑梗死及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实验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改良线栓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超急性脑梗死及其再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22只SD大,同分成5组,其中2只为假手术A组,其余按栓塞时间30min及1、3、6h均分为B、C、D、E四组。A组于2、24h后,B、C、D、E组分别于栓塞后30min,1、3、6h以及线栓拔出后2、24h行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扫描;并将成像所见与病理观察对比。结果:A组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无异常信号,病理观察无变化。B、C、D、E组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均见阻断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信号区,病理观察见该供血区脑组织坏死和缺血改变。结论:该方法制作超急性脑梗死及再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实验模型是稳定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结果80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3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MRI扫描未见异常2例。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在多发梗死灶中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动态磷谱对正常人骨骼肌运动状态功能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用磁共振动态磷谱技术(31P-MRS)无创性在体评价骨骼肌的功能。资料与方法对10名成年人和6名青少年受试者骨骼肌进行动态31P-MRS分析,对磷酸单酯(PME)、无机磷(Pi)、磷酸二酯(PDE)、磷酸肌酸(CP)、γ-ATP、α-ATP和β-ATP进行半绝对定量分析,同时计算二磷酸腺苷(ADP)和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潜能(PP)以及细胞内镁离子的浓度。分析在静息期、运动期和恢复期两组受试者能量代谢特点及肌肉做功效率。结果肌肉运动时CP和PP含量明显降低,Pi、Pi/CP和ADP升高,而ATP维持恒定。青少年肌细胞内ATP明显高于成人,而CP和PP含量相似,动态变化趋势相同。成人做功较多,但肌肉的效率与青少年组相同。结论动态磷谱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骨骼肌不同运动状态能量代谢特点,为肌肉的功能影像学提供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