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介绍刘长英主任运用中药治疗病理性带下病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刘长英主任临诊,阐述生理性带下的产生和病理性带下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和辨证治疗,并附3则验案.结果:刘长英主任认为:带下病的根本原因是脾虚肾亏肝郁为其本,湿邪为其标,病机是任带二脉受湿邪的损伤,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治疗以健脾疏肝益气除湿,温肾固涩止带,...  相似文献   

2.
介绍李今庸辨治神志病经验,包含3个方面:①五脏辨治重心肝;②六腑辨治重胆腑;③病因辨治重痰邪.  相似文献   

3.
杨修策 《光明中医》1999,14(3):31-32
已故我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名老中医徐冠军(1886~1979年),从医60余载,擅长内、妇科,以调补脾肾疏肝解郁为大法,治疗妇科病,常使顽疾立起,每每中鹄,余随其侍诊,颇有心得,现将治疗带下病,临床验证效佳案例介绍如下,以示临床应用。1白带下李某某,...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王永宏教授治疗顽固性带下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王永宏教授临诊与学习王永宏教授的医案,并结合古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分析总结导师治疗带下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王永宏教授治疗顽固性带下病多以"湿""瘀""虚"立论,认为"瘀能滞湿,湿能生瘀""无虚不生湿,无湿不作带""久病多瘀,久病必虚",湿、瘀、虚三者恶性循环,互为因果,治疗上以祛湿、活血、扶正为基本治疗原则,随证加减。结论王永宏教授治疗顽固性带下病设方平易,用药纯和,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云鹏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年逾九旬,业医70余载。刘师认为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是湿邪,即《傅青主女科》所谓:“夫带下俱是湿症。”其治疗的关键要分清虚实。虚即脾阳虚,实又分湿热下注和肝经湿热。临床上纯虚和全实者虽不少见,但仍以虚实夹杂者为多,治疗宜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刘师治疗带下病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巧能  张应虎  张靖敏 《光明中医》2016,(22):3253-3256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妇女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无减,对该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张靖敏教授从事中医内、妇科疑难杂病诊疗工作50余年,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妇女经、带、胎、产和杂病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张教授辨治带下病,全面汲取古今医家经验,结合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分型与分期相结合"的辨治带下病的思路与方法,即将带下病分为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三大证型,并将每一证型细分为初、中、后三期,并以自拟健脾止带汤及二妙散加味为主方进行辨治,执简驭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柴岩 《山西中医》2012,28(4):6-6,9
已故著名老中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柴浩然(1923—1993)主任医师临床精于内、妇两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今择其带下病验案4则,介绍于下,从中可以体味柴老辨证与用药的独到风格。1痰湿困脾景某,女,34岁,1980年6月15日初诊。带下量多5年,加重2个月。患者肥胖8年,经常头重眩晕,身体困重,胸脘满闷,纳呆腹胀,口粘多痰,厌油易呕;带下量增多5年,质稠且粘,形  相似文献   

8.
杨景戎  罗娟娟  刘桂荣 《中医杂志》2023,(21):2176-2178+2183
总结张志远教授辨证分型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带下病的病机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湿热或寒湿内蕴。临证将带下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寒湿下注证、肾阳不足证四种证型,分别运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配伍风药加减以调和肝脾,《产科发蒙》八仙饮加减以清热利湿,自拟十味温带汤加减以温阳散寒,《验方新编》巴戟菟丝汤加减以温补肾阳。  相似文献   

9.
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病,但较缠绵难愈。陈老在多年临证实践中,认为本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冲任带等奇经有关;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及病因、病机,增加了临床类型,归纳了临床症状、治法和方药,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把陈老对带下的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0.
带下病是妇科四大证之一,有十女九带说。我师汤宗明系省级名医,擅长治妇科杂症,尤为推崇傅山带下俱是湿症之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对虚与寒并、热与瘀杂、血与气滞或互为错综的棘手带下病,自拟升阳除湿汤与清热利湿解毒煎,对阴道炎、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所致的带下病,  相似文献   

11.
介绍班秀文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班老认为带下病的根本病因是湿邪为患,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重要病机,在病变过程中多伴有瘀血的病理因素存在.在治疗方面,主张以调理肝脾肾功能为基本原则,以祛湿为主,同时不忘祛瘀,湿瘀同治.临床用药善用经方,同时创制新方,喜用花类药醒脾悦肝,多用藤类药通经活络,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带下病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武  徐如平 《陕西中医》2001,22(6):375-376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依照“辨证论治”原则,以易黄汤加减变化,治疗带下病收效显著,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脾虚型 临床表现为:带色白如涕,绵绵不断,无臭,面色失华,精神疲倦,四肢不温等。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止带。方药:易黄汤加减:山药(炒)、芡实(炒)各30g,黄芪20g,党参15g,白术(炒)12g,白果(打碎)、车前子(酒炒)、陈皮各10g,砂仁(后下)6g,甘草(蜜炙)8g。若兼有恶寒,周身酸楚的表证者加荆芥、防风、白芷;若兼有院腹胀,肠鸣,便溏,中焦寒湿者加肉桂、干姜、木香温中行气…  相似文献   

13.
黄选玮教授临床经验辑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胡蓉  仲秀艳  朱广旗 《中国针灸》2008,28(6):445-447
从选穴、用针、刺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黄选玮教授的临床针灸特色.黄教授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善用对穴,精于辨证,长于透刺,多法合参;针刺时注重治神、行气和身心俱治;治疗中不拘一法,博采众长,从而使得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完带汤加减治疗带下病2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一书中 ,其药物组成有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陈皮、黑芥穗、柴胡、甘草 ,是专为脾虚带下之症而设。本人经过多年临床实践 ,对方中药物进行调整、加减 ,治疗脾虚、肾虚、湿热或其他感染所致的带下病 ,取得了确切疗效 ,并对各型带下病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2 93例均属门诊病人 ,其中未婚 16~ 2 5岁71例 ,2 6~ 4 5岁已婚 2 0 2例 ,4 6岁以上 2 0例 ;年龄16~ 5 2岁 ;病程 7天~半年 ;79例伴阴道炎、宫颈炎。诊断依据为 :(1)带下量多 ,绵绵不绝 ;(2 )带下量虽不多 ,但色黄…  相似文献   

15.
总结郑祖峰教授从整体观念出发,以中焦脾胃为枢纽治疗带下病的经验。郑教授认为带下病是由于外感邪气、饮食不节、忧思过甚、房劳过度等因素,以致脾胃受伤、升降失常,故从补益中气和驱除湿邪两方面着手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王肖莉  储继军 《光明中医》2020,(18):2842-2845
目的总结储继军教授治疗带下病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侍诊,收集整理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论述储教授对带下病的学术认识,从临证经验总结带下病的系统诊疗经过,并举医案辅证。结果储教授认为湿邪是导致本病主要病机,按临床表现可大致归为脾虚肝郁型、肾虚型、湿热内蕴型3种,临床辨证施治,根据证型予以中药口服,并结合具体表现予以外洗疗法和西药治疗,同时注重患者自身调理,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结论储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于带下病的理论认识和临证经验,形成一套独具特色且较为完善的诊疗系统,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陈锦黎教授从脏腑辨治带下病经验。从脾论之,自拟健脾方加减以健脾益气、升阳化湿;从肾论之,自拟补肾方加减以固肾护元;从肝论之,自拟疏肝补肾方加减以滋补肝肾、固精止带;从肺论之,自拟宣肺方加减以宣肺益气、通调水道;从心论之,自拟方药以清泻心火;且在上述大法中,常稍佐活血化瘀之品以行气化瘀,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带下病临床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带下病按虚、实、虚实错杂分类,并介绍了带下病各型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
加味玉真散治疗带下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