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2例正常老年人(C组:对照组)、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脂、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结聚: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及CRP增高(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R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增高(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RI及CRP增加更为明显(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TC、甘油三酯(TG)、LDL-C、UA也有相应变化(均为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葛君  汪朝晖  宣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38-114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IMT>0.9 mm)与正常组(60例,IMT≤0.9 mm),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依据IMT检查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30例,0.9 mm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内膜增厚组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内膜斑块组(均P<0.05)。内膜稳定斑块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低于内膜不稳定斑块组(均P<0.05)。 结论 血清hs-CRP、Hcy、UA水平可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血清hs-CRP、Hcy、UA水平越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三者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1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将其分别分为高尿酸组(n=42)与正常尿酸组(n=67)、IMT正常组(n=45)与IMT增厚组(n=64),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尿酸、颈动脉IMT等指标,其中血脂、尿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颈动脉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结果本组109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8.53%(42例);高尿酸组患者血甘油三酯(TG)[(2.83±1.24) mmol/L]、总胆固醇(TC)[(5.80±1.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97±0.98) mmol/L]及颈动脉IMT水平[(1.08±0.19) mm]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2.28±1.12) mmol/L、(5.32±1.13) mmol/L、(3.61±0.82) mmol/L、(0.98±0.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419.28±60.17)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1.11%(23/45),分别高于IMT正常组的(345.92±52.09)μmol/L及29.69%(19/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UA(尿酸)、Hcy(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的患者200例,根据IMT水平分成3组:IMT正常组(54例)、IMT增厚组(63例)、斑块形成组(83例);比较3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生化指标水平,分析其与IMT的相关性,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结果:(1)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UA、胱抑素C、Hcy等方面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SBP、DBP、TG、LDLC、脂蛋白a、UA、胱抑素C、Hcy、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1或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TG、LDLC、脂蛋白a、UA、胱抑素C、Hcy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P<0.01或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SBP、DBP、TG、LDLC、脂蛋白a、UA、胱抑素C、Hcy与IMT呈正相关,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光星  林云 《海南医学》2006,17(5):62-6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128例高血压病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依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分为5组,同时检查血UA值.结果5组间血UA值分别为:内膜增厚组(267±52)μmol/L;内膜斑块形成组(325±50)μmol/L;管腔轻度狭窄组(347±50)μmol/L;管腔中度狭窄组(389±48)μmol/L;管腔重度狭窄组(17±48)μmol/L.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血尿酸浓度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定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肌酐(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UA、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关系。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UA含量依次增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血UA和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李琛  李璐  陈雪松  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5-156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分别测定其VEGF和CRP的水平,分析两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IMT增厚组的VEGF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斑块形成组的VEGF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P<0.01)。结论:VEGF和CR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相关,血VEGF和CRP水平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妍 《吉林医学》2010,31(32):5725-57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将6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血Hcy≤10.5μmol/L,男29例,女8例),B组30例(血Hcy>10.5μmol/L,男23例,女7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A组Hcy水平(7.29±1.84)μmol/L显著低于B组(14.74±8.40)μmol/L,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2.38±1.06)显著低于B组2.93±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与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正常组(40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8例),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37例)三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组之间,高敏C反应蛋白、尿酸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高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低胆红素血症均是预测动脉的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动态血压变异性( BP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并检测24 h动态血压、血Hcy、血清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BPV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以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