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D能与其受体(VEGFR)-3特异性结合介导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且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内淋巴管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有重要作用.提出淋巴管及诱导淋巴管生成的因子--VEGF-C和-D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就淋巴管生成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情况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强有力的血管生成有丝分裂原,可诱导肿瘤新生血管、淋巴管形成,与官颈癌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VEGF可增加血管渗透性引起血流抵抗、减少肿瘤血液供应,影响细胞毒药物的组织分布和疗效.VEGF抑制剂可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增强药物吸收,是目前官颈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发生受许多因素的调控,其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factor,PDGF)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在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DGF-A和PDGF-B在宫颈癌细胞中有表达[1].研究表明,宫颈癌组织中存在PDGF受体(PDGFR)的表达,被认为是潜在的抑癌位点[2].动物实验发现,PDGF-A、B均能促进肿瘤淋巴管的新生,其中PDGF-B对淋巴管新生具有较强的作用[3];PDGF-A可以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新生[4].PDGF-C、D是近年来发现的PDGF家族新成员,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有表达,PDGF C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5-6],然而,两者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定量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的PDGF-A、B、C、D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淋巴管内皮标志物——同源框转录因子Prox-1代表的微淋巴管新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肿瘤血管生成一直是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 EPCs)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可以在肿瘤组织内募集,并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对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VEGF受体-2(VEGFR-2)相结合是EPCs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机制,抑制VEGF的通路信号可以削弱EPCs向肿瘤血管的募集和参与血管生成,也可显著地延缓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特别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CAFs在卵巢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分析71例卵巢癌组织间质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面积百分比,以此代表卵巢癌CAFs的数量。用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检测淋巴管密度(LVD)。EdU标记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与CAFs共培养前后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卵巢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间质中CAFs百分比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4),分别为(29.39±4.32)%和(22.56±6.78)%。卵巢癌间质CAFs数量与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r=0.504,P=0.0003)。与卵巢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多2.8倍(P<0.0001),迁移增多5.2倍(P<0.0001)。结论:卵巢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淋巴管生成,参与卵巢癌的进展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在子宫肌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及在子宫肌瘤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近年来VEGF促进肿瘤生成及与子宫肌瘤关系方面的相关文献回顾,总结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及子宫肌瘤发病及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介绍其在子宫肌瘤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已证实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针对VEGF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为肌瘤治疗提供了新方向。通过抑制VEGF及其受体作用可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及在子宫肌瘤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近年来VEGF促进肿瘤生成及与子宫肌瘤关系方面的相关文献回顾,总结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及子宫肌瘤发病及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介绍其在子宫肌瘤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已证实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针对VEGF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为肌瘤治疗提供了新方向.通过抑制VEGF及其受体作用可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EGFR-3在早期宫颈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早期子宫颈癌(ⅠA~ⅡA)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同时检测VEGFR-3标记的脉管密度(M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VEGFR-3除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外,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形态学上VEGFR-3阳性脉管部分为血管,部分为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周围间质中。肿瘤细胞中可见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7%(20/41)、58.5%(24/41)、63.4%(26/41);(2)肿瘤细胞中VEGFR-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VEGF-C、D蛋白表达相关;MVD与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均无关,与临床分期及VEGF-C、D蛋白表达相关。结论:VEGFR-3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参与了早期宫颈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增殖状态,研究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相应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运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D),LYVE-1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增殖活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而肿瘤其他区域多为呈闭索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LD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显著性增高(P<0.05),MLD在肿瘤边缘区、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临床分组间无显著差异。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高(P<0.05),肿瘤边缘区Ki-67阳性表达的微淋巴管比肿瘤其他区域、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生成,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且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淋巴管密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检测淋巴管密度和增殖状态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可提供一定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增殖状态,研究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相应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运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D),LYVE-1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增殖活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而肿瘤其他区域多为呈闭索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LD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显著性增高(P<0.05),MLD在肿瘤边缘区、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临床分组间无显著差异。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高(P<0.05),肿瘤边缘区Ki-67阳性表达的微淋巴管比肿瘤其他区域、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生成,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且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淋巴管密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检测淋巴管密度和增殖状态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可提供一定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与抗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进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调控.认为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是最关键的调控因子,以VEGF和VEGFR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就VEGF及VEGFR的结构、功能特点、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可能机制及由此而引发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相关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与癌周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3-04—2004-06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采用RT-PCR方法,检测VEGF-C及VEGFR-3mRNA在良、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组织化学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分析其与VEGF-C mRNA表达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VEGF-C mRNA和VEGFR-3 mRNA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VEGF-C mRNA表达阳性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分别大于VEGF-CmRNA表达阴性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VEGF-C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上调导致了癌周淋巴管生成,促进了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作用是组织发育、再生、修复最基本的,也是肿瘤生长、转移所必需的。肿瘤细胞可分泌多种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肿瘤周围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体内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已人所共知。为阐明宫颈癌VEGF和PDECGF表达  相似文献   

14.
VEGF、MMP2、MVD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卵巢癌中VEGF、MMP2的表达和MVD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3例卵巢癌和 1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中VEGF、MMP2的表达水平 ,用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密度。结果 :卵巢癌中MVD与年龄呈正相关 (P =0 .0 16 ) ,粘液性囊腺癌中MVD高于其它组织学类型 (P <0 .0 1)。卵巢癌中VEGF的表达与FIGO手术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0 1) ,VEGF表达还与腹水量呈正相关 (P =0 .0 0 2 )。MVD与VEGF、MMP2表达呈正相关 (P值分别为 0 .0 2 1和 0 .0 31) ,VEGF表达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0 2 )。VEGF、MMP2强阳性表达和MVD较高 (≥ 10 /HP)的患者预后差 (P值分别为 0 .0 2 6 ,0 .0 36和 0 .0 38)。结论 :VE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MMP2不仅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意义重大 ,而且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作用。卵巢癌的FIGO手术分期、MVD及VEGF、MMP2表达与预后相关 ,特别是MMP2在肿瘤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有双重作用 ,既有助于判断患者对传统治疗的敏感性 ,而且对开发针对肿瘤的生物特异性治疗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大鼠异位病灶变化情况,及大鼠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建立EMT大鼠模型(模型组),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顺铂腹腔灌注组(模型B组)、0.9%氯化钠液灌注组(模型C组)及不予任何处理的模型对照组(模型D组),假手术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A组)。测定移植物病灶体积及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腹腔液中VEGF与TNF-α的浓度变化,并检测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模型B组病灶体积明显缩小,与模型C组及模型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78;t=10.746,P<0.05),模型B组的异位子宫内膜抑制率高于模型C组(t=11.886,P<0.05)。与对照A组比较,治疗前EMT模型组大鼠腹腔液VEGF与TNF-α的平均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B组VEGF和TNF-α的浓度明显降低,与模型C组及模型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VEGF与TNF-α浓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本实验中,顺铂腹腔灌注能减小移植物病灶体积,降低大鼠腹腔液中VEGF与TNF-α浓度,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改善EMT腹腔微环境。  相似文献   

16.
肿瘤血管生成受许多复杂因素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是促血管生成最主要的生长因子之一。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R、PR与VEGF的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培养人皮肤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管生成在肿瘤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免疫微珠进行细胞分选,克隆柱纯化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标志物表达.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VEGF-C蛋白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光镜下LECs呈卵圆形单层生长,有典型铺路石征;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大,胞浆丰富,内有空泡,细胞器丰富;LECs标志物VEFGR-3、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D2-40均为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BVECs)标志物VIII因子表达阴性;VEGF-C对LECs的促增殖作用明显.结论:联合使用酶消、抗体磁珠分选和细胞克隆柱纯化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促血管生成素(Ang)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调节血管静息状态、退化与新生之间的精细平衡,参与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生成,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肿瘤性血管的生成.已有研究证实其与多种良恶性肿瘤,包括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随着其相关研究的进展,Ang将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EGF、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旨在了解卵巢上皮性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及其调节机制,为卵巢癌的治疗提出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析7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及三者间的关系.结果MVD在腺瘤、交界瘤、卵巢癌中的数值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0.05);MVD在卵巢癌中粘液性明显高于浆液性和子宫内膜样(P<0.05,P<0.05);VEGF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及交界瘤(P<0.05).P53蛋白仅出现于卵巢癌组织,表达率50%,卵巢癌P53蛋白阳性组MVD高于P53阴性组(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卵巢上皮性肿瘤VEGF的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62,P<0.001);P53、VEGF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ra=0.762,P<0.01).结论血管生成活性的不同,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VEGF是卵巢上皮性肿瘤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且可能与卵巢癌腹水形成有关;P53突变可促进卵巢上皮性癌的血管生成,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上调VEGF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洛沙坦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对卵巢癌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卵巢癌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洛沙坦低剂量组(30 mg/kg)和洛沙坦高剂量组(60 mg/kg)(n=10)。检测Ki67、Cyclin D1、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分析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检测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分析微血管密度和血管生成能力。并分析各组JAK2和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三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洛沙坦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质量、Ki67、Cyclin D1和Bcl-2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VEGF水平、JAK2和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x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洛沙坦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质量、Ki67、Cyclin D1和Bcl-2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VEGF水平、JAK2和STAT3m 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洛沙坦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 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洛沙坦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洛沙坦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