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匮要略》百合病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百合病迄今为止,有关病名,病因,病机的解释仍不能统一。现行教材中对百合病病机的认识:“名合病是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心肺阴虚内热,累及百脉为病,症状百出。”本人在教学与临床中得出不同认识,与同道商榷。百合病是百脉阴虚,经脉失和的病症。百脉无治法,而百脉之根本可治。故用百合地黄汤治心肺,达到调和百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中的神志,即五神与五志,其学说构建始于《黄帝内经》.虽然在先秦哲学中,心不仅是一个实体器官,而且具有欲望、情志、任物等诸种精神功能,因此被奉为一身脏腑之君主;但是,在《黄帝内经》中,精神功能却没有统归于心,而是被拆开,分别隶属于五脏.因此,神志与五脏之间的一一对应,便成为构建中医神志学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杨骏认为神志病的病机为七情异常、六郁之邪等因素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受扰,气血津液异常,脑神失用。其治疗神志病多从任督二脉选穴组方,以周身通调、形神共养,达镇静安神、调和阴阳之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环境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神志病的发病率及其社会危害日益凸显。建构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是当前发展中医神志病学术体系及挖掘中医药防治优势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神与志都是脏腑功能的产物,神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气血乃由脏腑所化生,脏腑功能又受气血阴阳的影响,遵循这样的观念,可以从"脏腑—气血—脑神"理论入手,来探讨中医神志病的发生机制及诊疗思维模式,以期为神志病"气血为纲,联络脏腑,旨在调节脑神"的诊疗思维提供理论依据,为构建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邵经明教授治疗神志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经明教授 ,是著名中医针灸专家。邵老潜心针道 70余年 ,治学严谨 ,学验俱丰 ,擅长针灸治疗各科疑难杂症 ,尤其在取大椎、风池穴为主治疗神志病方面 ,经验独特 ,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多年 ,聆听教诲 ,获益匪浅 ,兹将邵老治疗神志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以飨同道。1 大椎、风池配神门、内关、丰隆穴治癫狂症张某 ,女 ,39岁 ,农民。 1986年 7月 10日诊 ,平素烦躁 ,失眠 ,呆滞。因家事不和 ,突发狂呼乱喊 ,打人骂人 ,不避亲疏 ;兼见口渴 ,便秘 ,尿黄 ,舌质红绛 ,苔黄腻 ,脉弦大滑。邵老辨为气火痰浊上扰神明之癫狂。治以清心泻热 ,醒脑定志。取…  相似文献   

6.
7.
梦呓为中医梦证的一种。中医“五脏神”理论提出:“心主神、肝主魂、肺主魄、脾主意、肾主志”,肝魂、肺魄二者与睡眠有着密切关系,“魂魄不调”是梦呓的重要病机,其具体的病机变化主要为肝魂妄动、肺魄不宁、魂魄不调,但其具体治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异治>篇中首次提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是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症.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安神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为主要方剂.因其主药为百合,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  相似文献   

9.
百合病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是以全身各系统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历代医家对该病多有论述探讨。本文对古代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并从症状、用药及治法讨论三个角度分析原文条文,认为百合病诸症皆可体现百脉为热所扰的病机。从而得出百合病病机主要为热邪留滞脉中,损伤阴分,并有耗损阳气、形成瘀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单秋华教授运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神志病的经验,基于经典考证和文献研究,从对神的认识、疏肝与调神的关系、选用穴位、针刺手法方法等方面入手。治疗以疏理肝气为标,调理心、脑及五脏神为本,使肝气得舒,神志得安,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医意论     
邹勇 《中医学报》2016,(10):1511-1512
在古代语境之中,意之本义只有两层意思:一是心意,用心去意察;二是意念,用心去意导。"医者意也",即医理与思维结合,用心察病审机用药,而非无原则的以意念诊病行医。个别文学家甚或个别医家所描述的以意想推导治病,也有其客观的事实基础,极少凭空捏造。以当今思维去理解,意即是医者的思维,即把临床收集的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推理的临床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在心境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C)筛查双相障碍的可行性,对抑郁障碍患者中有双相障碍可能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采用MDQ-C对308例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包括双相障碍134例(双相障碍组)和抑郁障碍174例(抑郁障碍组)。对抑郁障碍组中MDQ得分≥5和MDQ得分<5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郁障碍组患者MDQ得分(3.90±2.92)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4,P=0.000);抑郁障碍组MDQ得分≥5的患者比例(34.5%,60/174)也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9%,8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Q得分≥5的抑郁障碍患者多为男性(优势比OR=0.342,P=0.004)和年龄<25岁(OR=0.952,P=0.001)患者,且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特征(OR=5.007,P=0.029)。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比例较高,MDQ-C可作为筛查工具提高双相障碍的识别率。男性、年龄<25岁、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不典型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有潜在双相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与心理理论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方法40名被试在基线期、第4周、第8周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心理理论任务测查。结果被试PANSS量表分在第4周、第8周明显低于基线(P<0.001);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失言察觉、正确数、正确反应时、错误数,第4周、第8周与基线相比有明显的变化(P<0.05);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失言察觉、正确数、正确反应时、错误数和PANSS量表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以失言察觉、连环漫画作为研究任务的心理理论能力的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疾病状态标志。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的中医研究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医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中医临床治疗研究几个方面报道了抑郁症的中医研究现状,提出目前中医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医心理疾病治疗的一个热点。同时,指出目前抑郁症中医治疗应走的方向是:在今后的中医治疗抑郁症方面不应仅仅追求其"杂",更应追求其"精",整理最常用的方剂、最常用的药物、最常用的穴位,而后又验之于临床以确定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认为,中风的病机是阳气亢动和阴液耗伤,倡导中风病"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补之"的法则。治疗上灵活运用经方,去其温燥伤阴之品,多以甘酸、甘寒养肝肾之液,制亢动之阳,同时注重阳明厥阴同治之法,泄木安胃。逐渐形成了以肝肾阴虚为核心病机,通过滋养肝肾、柔肝熄风和诸多配合法来治疗中风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韩斐运用中医心主神明论诊治抽动障碍思路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韩斐教授多年诊治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总结其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宝贵遗产,运用心主神明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的思路和经验。同时对抽动障碍属于中医心系疾病的概念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等医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在各科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开展生命伦理观的教育。文章通过在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生命伦理观教育的教学探索,试图唤起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帮助医学生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学会运用生命伦理观面对目前的医学专业学习及日后的医疗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莞秋  王旭 《中医学报》2020,35(3):523-526
"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之要,重视培补中土脾胃,提出中土健运,木火左旋上升、金水右旋下降得畅,中气循环周身无碍,百病乃平。桥本甲状腺炎可归属于中医"瘿病""瘿瘤"等范畴,其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为脾虚湿困、肝郁气滞、肾虚血瘀,气机升降循环障碍贯穿始终。临床中,可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无论肝木郁滞,亦或肾虚水寒,皆为中土湿困所致,故应重视恢复中土斡旋、左升右降之效,以使中气通流全身而循环不绝,肝木升发、肾水降敛而升降平衡,相火下煦、肾水上资而阴阳调和。黄元御自创柴胡芍药汤治疗瘿病,以疏肝解郁、调和气机,为临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菁  丛晶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98-2100
中医学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率先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蕴含了"救世济人"的人文精神和"阴阳学说"等哲学思维,通过这些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探讨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宁  刘建博  李慧  李典鸿  黄琳  李毓 《华夏医学》2003,16(3):303-304
目的探讨"胃不和"患者的气道反应性.方法动态观察受试者的食管pH和呼气流速峰值(PEF),并作组胺激发试验.结果"胃不和"患者的食管pH在进食前后和夜间低于对照组.当食管pH<5.0时,1h后PEF也开始下降,两者成正相关(r=0.96).组胺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4.0%(22/50),但以轻度和最轻度为主.经中药治疗后,有80.0%的患者症状缓解,pH和PEF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组胺激发试验阳性率降至8.0%(4/50).结论"胃不和"可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