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中窝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要点及预后。方法:系统分析我科近十年来收治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视力障碍最为多见,首发症状以头痛最为突出,其次为癫痫。本组肿瘤全切除22例(67%),无手术死亡。肿瘤未能全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与颈内动脉粘连。结论:颅中窝脑膜瘤影响到颈内动脉时手术处理较为棘手,切除时应仔细慎重,避免造成副损伤或引起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中窝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颅中窝巨大脑膜瘤患者10例,对10例颅中窝巨大脑膜瘤患者,均于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包括肿瘤全切术、肿瘤次全切术、肿瘤部分切除术,部分病例实施术前动脉栓塞,此10例病例均行病理检查,未发现恶性病变。结果症状术后消失或好转。10例最大径7.5~12 cm,3例全切,5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结论颅中窝巨大脑膜瘤的治疗方案要个性化,具体视病情而定,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操作手法的不断娴熟,准确的手术方案配合术后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并总结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回顾性总结经锁孔显微手术治疗111例各个不同部位的颅底脑膜瘤,其中经额眉上或眉间上额纹切口切除双侧颅前窝底脑膜瘤25例,鞍区脑膜瘤(含鞍结节、前床突及鞍隔)23例;经额下或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8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和脑桥小脑角脑膜瘤18例;经改良的乙状窦前-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15例小脑幕脑膜瘤和4例镰幕区脑膜瘤,经相应部位开颅切除。全切除肿瘤104例,次全切除7例,无死亡。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是切除颅底脑膜瘤的一种损伤小和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鞍结节脑膜瘤约占全部脑膜瘤的5%~10%。由于肿瘤部位深在,毗邻下丘脑,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除难度较大。提高全切除率同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手术疗效、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也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脑膜瘤或称脊膜瘤,为椎管内良性肿瘤,绝大多数都有完整包膜,不向周围组织浸润,故可经手术全切除,预后良好。且甚少复发。我科自1953—1977年的25年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脊膜瘤者共53例,经过多年随访的疗效都较满意。一、临床资料: 发生率:我科自1953—1977年经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共251例,其中脊膜瘤53例(都位于髓外),占21%。251例中,髓外肿瘤共231例,其中脊膜瘤  相似文献   

6.
鲁艾林  傅震 《江苏医药》1998,24(11):817-817
桥脑小脑角及颈骨岩尖部的肿瘤以神经纤维瘤、脑膜瘤、上皮样囊肿及脊索瘤等为常见,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如手术能达到全切除,其预后是满意的。但此两部位的肿瘤在晚期常生长巨大,并穿越天幕向幕上或下发展,给手术的全切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科自1994年10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此类跨天幕肿瘤9例,应用乙状窦前迷路后联合人路,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例患者中,男《例,女5例。年龄24~60岁,平均《02岁。其中听神经瘤3例,三叉神经纤维瘤3例,天幕复发性脑膜瘤喇,桥脑小脑角脑膜瘤1例,岩斜坡…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锁孔(微骨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经验,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和78例动脉瘤。颅内深部肿瘤(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骨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结果表明,517例手术中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中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次全切除6例。经病理学证实良性脑膜瘤53例,不典型脑膜瘤3例。其中嗅沟脑膜瘤12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16例,蝶骨嵴外1/3脑膜瘤26例,幕上型天幕脑膜瘤2例,幕下型天幕脑膜瘤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次全切除及不典型脑膜瘤者,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颅底脑膜瘤的位置、大小、质地和血供影响手术入路、疗效和患者预后。个性化的手术人路和显露、瘤内分块切除技术和恰当的显微镜辅助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静脉窦、脑干,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和不典型脑膜瘤术后辅以放疗,可防止肿瘤复发,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总结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颅底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结果 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蝶骨嵴内1/3脑膜瘤3例,鞍旁-中颅窝底脑膜瘤4例,颅眶沟通脑膜瘤1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主位于中颅窝底的脊索瘤2例,向鞍旁生长的巨大垂体瘤1例。2例肿瘤包裹同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术中切除颧弓4例。肿瘤全部全切,无术后死亡,术后尿崩2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0例,死亡2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结论 眶颧额颞下入路有肿瘤暴露充分、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于切除中颅底或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相邻部位肿瘤。术中是否切除颧弓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向而定。  相似文献   

10.
蝶骨嵴脑膜瘤(sphenoid ridge meningiomas,SRMs)较为常见,发生率仅次于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凸面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2%。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因解剖部位深,手术暴露困难,肿瘤常包绕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视神经与海绵窦关系紧密,其全切除仍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和对海绵窦的深入了解,使得手术切除这些肿瘤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术后功能结果明显提高,本研究将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矢状窦,大脑镰旁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肿瘤常隐藏于脑组织下方,有时向双侧生长,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由于该肿瘤起源部位特殊,术中既要妥善处理受累矢状窦和大脑镰,又要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及中央区脑组织,增加了手术全切肿瘤的难度。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窦镰旁脑膜瘤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锁孔技术用于颅内深部肿瘤的经验,回顾性复习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切除202例颅内深部肿瘤的病历,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结果表明,202例中无1例死亡,全切肿瘤167例,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13例。结论: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2月~2005年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7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SjmpsonⅠ、Ⅱ级切除)15例,占88.2%;次全切除(Sjmpson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例,平均20个月。11例恢复了正常生活,3例生活能自理。MRI随访12例均无复发。结论 利用硅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王斌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9):45-46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颅眶沟通瘤进行分型并据此选择手术入路。结果按肿瘤的主要部分所在的部位及侵袭范围将颅眶沟通瘤分为5型,即:颅眶型、颅眶鼻型、眶颅型、颅眶-颅内外型、鼻眶颅型。手术切除31例,依肿瘤的分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5例。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较好,随访效果满意。结论依据CT及B超诊断按肿瘤的主要部分所在部位及侵袭范围分类,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枕大孔区腹侧脑膜瘤手术人路及术后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枕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预后.结果 采用远外侧入路术式行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症状改善9例,相仿6例,加重1例.脑神经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随访16例,平均随访4.3年,复发1例.9例正常生活(56.3%).结论 远外侧入路是枕大孔区腹侧脑膜瘤的合适手术路径.术后管理可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6.
桥小脑角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该部位脑膜瘤的发病率占脑膜瘤的10%左右。该部脑膜瘤多起源于岩骨尖后面和附近颅底的硬脑膜。由于解剖关系的特殊,这一部位脑膜瘤是手术中较为困难的一类。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一般采用一侧枕下入路,但较大的肿瘤向幕上生长或长至斜坡,枕下入路全切肿瘤有较大困难。近一年来我们采用颞枕开颅经小脑幕入路切除3例较大的桥小脑角脑膜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7.
张晓路  程超  吴志峰  王诚 《江苏医药》2012,38(18):2202-2203
目的总结切除蝶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蝶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19例,神经鞘瘤13例,表皮样囊肿4例。采用乙状窦前入路15例,颞枕经小脑幕-经岩嵴入路19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29例(80.6%),次全切除7例(19.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采用颞枕经小脑幕-经岩嵴入路切除蝶岩斜区肿瘤,有利于降低颅神经损伤、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解剖学特点,探寻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鞍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为4例,Ⅱ级为10例,共占77.78%,Ⅲ级为2例,术后视力改善的10例17眼,无改变的5例8眼,3例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熟练掌握相关显微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3)把握鞍区脑膜瘤手术原则,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对残余肿瘤,术后可行放疗。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发病部位多见于额、顶、枕区大脑凸面、窦镰旁、蝶骨嵴、颅前窝嗅沟等位置。侧脑室脑膜瘤属于少见的脑膜瘤,发病率低,约占颅内脑膜瘤的0.15%-4.15%,占侧脑室肿瘤的20%~30%。我科自2005年10月。2010年11月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侧脑室脑膜瘤患者11例,现就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104例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发现男女患者的比值为1:1.21;良性肿瘤80例,占76.9%;恶性肿瘤24例,占23.0%;良性肿瘤多见于21~50岁组(63.25%),主要为混合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多见于51~60岁组(58.33%),主要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性癌;肿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腮腺部、颌下腺部、小涎腺部及舌下腺部。其中腮腺及颌下腺部良性肿瘤高于恶性肿瘤;小涎腺中的恶性肿瘤比重大大增加。诊断中强调了细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价值,并对肿瘤的手术原则及预后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