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177倒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鼻渊通窍组和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鼻渊通窍组痊愈显效率为81.7%,总有效率96.8%;对照组痊愈显效率64.3%。总有效率85.7%。鼻渊通窍组的痊愈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可靠、迅速、口感好,临床上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韬 《大家健康》2016,(11):125-126
目的:分析慢性鼻-鼻窦炎患儿采用克拉霉素颗粒+蒲地蓝口服液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8例患儿采用克拉霉素颗粒+蒲地蓝口服液联合治疗,对照组48例患儿采用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相关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克拉霉素颗粒+蒲地蓝口服液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鼻塞等相关临床表现,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恩施州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克拉霉素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克拉霉素组给予克拉霉素7.5 mg/kg口服,每日2次;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鼻渊通窍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口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及鼻窦CT扫描病变评分以及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克拉霉素组[90.0%(36/40)比70.0%(28/40)](P<0.05),疗效优于克拉霉素组(Z=12.532,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VAS、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及鼻窦CT扫描病变评分显著低于克拉霉素组[(11.2±2.2)分比(19.0±3.7)分、(2.1±0.7)分比(6.1±1.6)分、(4.5±1.7)分比(9.7±3.8)分](P<0.05)。联合组鼻窦、脓涕及鼻甲充血肿胀的改善情况优于克拉霉素组(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低剂量克拉霉素联合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CRS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克拉霉素缓释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鼻内镜检查、CT检查。结果两组总体临床效果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克拉霉素联合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对CRS症状缓解率高,临床普谝反映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医院制剂通鼻消涕颗粒对慢性鼻窦炎鼻黏膜功能是否有调控作用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采用单盲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通鼻消涕颗粒组)和对照组(克拉霉素片组)。分别给予口服通鼻消涕颗粒和克拉霉素片治疗4周,并对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患者进行糖精试验、鼻部症状VAS评分与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并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服药前、服药后的评分变化。结果 VAS评分提示:治疗组中,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各个阶段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Lund Kennedy评分提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4周后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则在治疗后各个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糖精试验提示2组在治疗后2周患者糖精清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糖精清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鼻消涕颗粒对慢性鼻窦炎的鼻黏膜形态与传输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促进鼻黏膜纤毛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鼻及鼻窦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儿童鼻及鼻窦炎患者35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175例,应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抗菌素与抗菌素联合其他常规方法治疗儿童鼻及鼻窦炎,根据症状恢复和鼻及鼻窦相关检查判定疗效.结果 鼻渊通窍颗粒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抗菌素治疗儿童鼻及鼻窦炎的效果优于其他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并行鼻内窥镜下鼻腔和鼻窦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鼻腔黏液纤维清除能力、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鼻腔黏液纤维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鼻腔黏液纤维清除能力和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内舒拿喷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内舒拿喷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疾病效果理想,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即可起到局部治疗和抗炎的效果,又可发挥两种药物的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或鼻窦黏膜组织中的上皮间质转化状态(EMT)与临床资料、症状评分等的相关性,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5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30例及健康者15例的鼻腔或鼻窦黏膜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黏膜组织中上皮细胞表型标志E—cadherinmRNA及间质细胞表型标志α-SMA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患者症状评分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mRNA相对表达较对照组下降,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mRNA相对表达较对照组上升,提示病例组标本中存在EMT现象;α-SMAmRNA表达与吸烟史呈正相关关系,E—cadherinmRNA表达与年龄、病程、吸烟史等呈负相关关系(P〈0.05);睡眠评分、Lund—Kennedy总评分、前筛评分与0l—SMAmRNA表达呈正相关,鼻部症状评分、Lund—Kennedy体征总评分、Lund—Mackay体征总评分与E—cadherin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不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鼻腔或鼻窦黏膜组织中确实存在EMT现象;患者的病情越重,EMT现象越明显,EMT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评估方法在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窦炎(CRS)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98例鼻咽癌放疗后CRS分成3组:经保守治疗(组1)、经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组2)及联合下鼻道开窗(组3)为特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窦CTLund—Mackay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等完整的主观、客观评价指标的特点。结果在症状的VAS评估中,保守治疗仅黏脓性鼻涕评分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另有面部胀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下鼻道开窗组优于单纯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组。保守治疗对上颌窦炎及蝶窦炎控制较差,手术对各鼻窦炎控制率较好,联合下鼻道开窗对上颌窦炎的控制优于单纯上颌窦自然口扩大。Lund—Mackay与Lund—Kennedy评分在保守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und—Mackay评分在每组手术治疗前后、治疗后两组间及保守组与手术组治疗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黏脓性鼻涕、面部胀痛这两项VAS评分较高的患者宜选择以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②在对治疗前病变范围的评估和手术疗效的判断上,Lund—Mackay评分更能真实反映放疗后CRS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苓盥洗液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术后鼻窦盥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行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高渗盐水组各30例,在相同的术后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参苓盥洗液、西药盥洗液、高渗生理盐水盥洗鼻窦。观察比较3组盥洗前后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及鼻腔分泌物p H值变化。结果盥洗后3组Lund-kennedy评分较盥洗前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高渗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盥洗后鼻腔分泌物p H值较盥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采用参苓盥洗液盥洗鼻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径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主观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0);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和鼻内镜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1、8.523,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术后3个月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x2=5.842,P<0.05),两组鼻内镜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主观症状分别为(5.12±1.21)、(5.31±1.03)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分别为(0.34±0.16)分,低于对照组[(0.94±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205,P=0.000).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治疗原则为彻底清除真菌团块,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效果优于单纯鼻内镜手术,临床应重视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普米克令舒经鼻雾化治疗方案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米克令舒喷鼻治疗,观察组鼻内镜联合普米克令舒经鼻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鼻内镜下息肉Lurid-Kennedy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的鼻部症状VAS、鼻内镜下息肉Luri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联合普米克令舒经鼻雾化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可有效促进鼻部症状的改善,减少鼻息肉体积,减轻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鼻内镜下美敦力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门诊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306例,采用鼻内镜下美敦力耳鼻喉科综合动力系统,观察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并与2009年前鼻内镜非美敦力系统手术的患者213例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的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69%vs 89.20%)(P<0.05);出血量(mL)、黏膜恢复时间(d)、鼻腔通气时间(d)、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3±2.8)mL vs(26.2±3.2)mL]、[(5.1±1.9)d vs(7.8±3.4)d]、[(2.6±0.6)d vs(6.8±1.0)d]、[(1.84±0.33)分vs(3.83±0.52)分](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镜下美敦力耳鼻喉科综合动力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小剂量口服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共入组90例患者,实验组46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口服罗红霉素150 mg/ d,每天1次,加上鼻窦炎口服液,10 ml/次,每天3次,连服12周。对照组:口服鼻窦炎口服液,10 ml/次.每天3次,连服12周。在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症状、鼻内镜检查、鼻窦 CT 检查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鼻塞、流涕、头痛评分及鼻内镜评分和鼻窦 CT 检查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0.01)。嗅觉和咽干咽痛的评分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为38.6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长期小剂量应用罗红霉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国锋 《吉林医学》2014,(25):5566-5568
目的:临床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对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探索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好而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方法:选取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草木犀流浸液片口服,3片/次,3次/d,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用低剂量克拉霉素250 mg,1次/d,连续治疗6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分级评分(VAS)及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为(7.96±1.85)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为(7.16±1.51)分,治疗6周后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为(3.28±1.05)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为(3.07±1.15)分;对照组治疗前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为(8.04±1.79)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为(7.08±1.47)分,治疗6周后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为(3.41±1.13)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为(3.18±1.09)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适,而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口腔异味,8例出现轻度失眠,9例出现腹部胀痛和腹泻,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慢性鼻窦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础上联合应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AR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 vs 84.3%)(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7.1% vs 20.0%)(P <0.05)。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AR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伴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症状VAS评分、鼻息肉主观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嗅觉功能、鼻阻力、血清总IgE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76例患者中,非嗜酸性组45例,嗜酸性组31例。非嗜酸性粒细胞组鼻息肉在临床病例中占59.2%;两组间症状VAS评分和鼻息肉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P=0.40;t=0.58,P=0.64)。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嗜酸性组的筛窦病变程度较非嗜酸性组严重,存在显著性差异(t=2.11,P=0.03),而其余各鼻窦及OMC区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嗅觉功能以及双侧鼻腔总阻力亦无显著性差异(t=0.15,P=0.88;t=0.57,P=0.6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中不起主导作用,对临床症状、鼻息肉大小、嗅觉功能和鼻阻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筛窦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1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观察组则联合盐酸氨溴索经鼻雾化吸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患者主观症状严重程度,Lund-Kennedy评分评价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结果,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5和IL-12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1% vs.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窦炎术后相关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流涕、鼻塞、面颊部疼痛或胀痛、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查过程中,观察组鼻内镜评分及鼻窦CT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血清学指标测定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5和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较好,还可降低IL-5和IL-12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