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丽华 《浙江医学》2018,40(15):1754-175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行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120例PICC集束化护理的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移位1例,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移位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PICC置管全静脉营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程如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96-97,101
探讨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按照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门诊PIC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64例实施一般PICC置管常规护理并进行出院健康教育设为对照组,56例除实施一般PICC置管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门诊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设为观察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阻塞、感染、导管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PICC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整个化疗过程提供有效的静脉保障,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严凌花  朱霆  陈星  周筱琴  朱菊红  徐芳 《重庆医学》2018,(19):2617-2620
目的 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PICC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间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HPLP)、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ESCA)、治疗依从性、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在HPLP方面,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行为、躯体活动、营养、健康责任感、压力调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ESCA方面,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行为和PICC导管自我护理能力,并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采用PICC标准护理,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和对照组(未实施),各100例。应用问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考核,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PICC置管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维护流程、导管固定、导管冲封、无菌操作、穿刺置管所需时间、PICC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在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自护能力,并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76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后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一般自我管理效能、维护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感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升,干预后观察组的GSES评分(32.05±5.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12±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508);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时复诊(6.92±0.82分)、合理锻炼(6.87±0.79分)、并发症防范(6.12±0.98分)、维护须知(6.71±0.97分)、异常识别(7.01±0.81分)5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能显著提高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维护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可以作为院外管理的一个有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腾  李晓华  罗梅  陈南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37-353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5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与我科室既往60例肿瘤患者(对照组)的PICC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3%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或鞘蛋白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庄丽媚 《中国医药导报》2014,(5):133-135,138
目的 探讨研究和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由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52例患有PICC导管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导管维护全程教育及护理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所有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发生部位;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类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治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发生的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4d内治愈率和总治愈率分别为63.0%和92.6%,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36.0%和72.0%(P<0.05).观察组的导管堵塞、导管漏液的发生率分别为7.4%与3.7%,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8.0%与24.0%(P<0.05).结论 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导管维护全程教育及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PICC导管感染的护理效果更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ICC置管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随机健康教育方式,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PICC知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内容评分、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带管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带管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ICC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置管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延长带管时间、降低带管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健康知识、能力及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持续自我管理教育。采用造口护理知识问卷、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和造口患者适应量表(OAS)评价出院时和出院1、3、6个月持续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结果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ESCA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P<0.05),对照组自我护理技能和总分呈升高趋势(P<0.05),观察组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有助提高患者对造口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对造口术后生活的适应,是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PICC堵管预防中“A—C—L”,导管维护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于本科住院治疗期间接受PICC的64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接受“A—C—L”导管维护程序,对比两组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ICC导管分别采用不同维护方法维护后,在患者接受PICC导管留置期间,对照组PICC堵管发生率为18.75%(6/32),观察组中无PICC堵管现象发生,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患者接受PICC置管治疗时,采用“A—C—L”导管维护程序可有效预防堵管现象发生,可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质量,大幅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1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分别采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教育。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DMSES和DSQ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DMS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DSQ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DMSES、DSQL评分差异均显著(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自测血糖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自测血糖次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赋能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配合治疗和监控血糖主动性和自我效能,血糖控制平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颈内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如周围静脉炎、血气胸、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渗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36,40),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70%(28/40),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10%(4/40),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25%(10/40),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李燕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12):116-1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穿刺行PICC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术过程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贵要静脉及其他静脉使用情况、肘上下适用情况、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肘上下穿刺置管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上下适用分别为96例和100例,对照组肘上下适用分别为11例和66例,观察组适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贵要静脉利用情况分别为89例和6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95±18),(136±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93.0%,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82,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置管总成功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静脉导入PICC术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加导管置管时间,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骨质疏松认知、自我效能及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腰椎骨密度及骨折疗效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K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OSES的锻炼效能、钙效能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对骨折术后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骨折及骨质疏松相关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提高骨密度及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造口自主护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确诊为直肠癌并接受Miles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临床治疗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模式。于出院后3、6个月采用自主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自主护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在ESCA总分、自主护理技能、自主护理责任感、自主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可提高患者自主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浆检验中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方法选择浙江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浆检验的住院患者17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9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防跌倒综合干预措施。采用独立性功能测量(FIM)量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调查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行高血压三项检验时未发生跌倒:对照组患者发生6例次的跌倒,但未有骨折等严重并发症。②两组患者出院时FIM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FIM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在ESCA总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等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行高血压三项检验中实施针对性的跌倒干预措施,能有效避免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