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2例房颤患者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持续性房颤26例,阵发性房颤36例;37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25例有体表心电图ST—T改变。结果:26例持续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2例(46.2%);36例阵发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4例(11.1%)。25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11例(44%);37例无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者8例(21.6%)。结论:不能盲目以冠心病作为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07例房颤患者66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41例有体表心电图ST-T。阵发性房颤68例,持续性房颤39例,均行12导联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结果:①107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41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19例(46.3%);无缺血型ST-T改变66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4例(21.2%);②持续性房颤39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9例(48.7%)。阵发性房颤68例中冠脉造影正常者8例(11.7%)。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不能盲目认为冠心病是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3.
4.
冠状动脉造影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为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院自今年 5月开展此项技术至 12月共完成 71例 ,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1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临床上诊断或拟诊为冠心病 ,男 45例 ,女 2 6例 ;城市居民 6 2例 ,农村居民 9例 ;年龄 32~ 79岁 ,平均年龄5 6 2岁。其中典型心绞痛 2 6例 ,不典型心绞痛 18例 ,急性心肌梗死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9例 ,各种心律失常 4例 ,风湿性心脏病 6例。1 2 方法 :CAG使用意大利希雅思(S、I、A… 相似文献
5.
76例中老年女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中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76例因发作性胸痛、胸闷结合心电图检查临床拟诊冠心病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中年女性临床拟诊冠心病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大多正常,有异常者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老年女性临床拟诊冠心病者冠状动脉造影多异常,且多为2~3支病变.(2)老年女性较中年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者为多.(3)常规心电图及运动试验对中年女性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低. 结论中年女性有胸痛、胸闷症状者,诊断冠心病应慎重,必要时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特点。方法 对 5 9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 ,穿刺右侧股动脉按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多角度摄片 ,采用目测直径法 ,血管狭窄≥ 5 0 %为CAG阳性[1] 。结果 5 9例病人CAG阳性 39例占 6 6 .1% ,男性 39例中阳性 31例占 79 5 % ,女性 2 0例中阳性 8例占 4 0 %。结论 CAG为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特征的重要方法 ,表明临床诊断冠心病与CAG阳性率符合率较高 ,尤以男性患者为高。CAG检查阴性的患者 ,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 (CAG)是显示冠状动脉解剖与病变部位的重要方法 ,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冠心病”)的“金标准”。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0年12月对4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G检查 ,以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0例患者中男性33例 ,女性7例 ,年龄36~79岁 ,平均年龄 (62.21±10.48)岁。按WHO诊断标准 ,冠心病患者21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 ,心绞痛9例 ;可疑冠心病患者19例 ,其中不明原因的胸痛11例 ,心律失常2例 ,心力…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100例选择性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全部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Ellis标准判断,结果 经造影证实冠心病67例,累及冠状动脉132支,其中在主干3支,左前降支58支,左回旋34支,右冠脉37支。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35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29例(82.8%)64支血管出现有意义的狭窄,其中左前降支受累最常见 23/29(79.3%)。单支病变 11例(31%),双支病变 9例(25.7%),三支病变7例(20%),四支病变2例。受累血管中偏心性狭窄49支(76.5%),向心性狭窄15支(23.5%),造影阴性6例(17%)。25例作了左心室造影,发现真性室壁瘤1例.功能性室壁瘤6例,7例伴有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I),就CAG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狭窄度的计算,二尖瓣返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室率房颤(平均心室率≥80次/min)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快室率房颤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TCA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以4级图像质量(优、好、中、差)评价标准对冠状动脉各节段进行评价。其中1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管腔狭窄≥50%节段与双源螺旋CTCA对照,评价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比其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所有快室率房颤患者均采用绝对值时间间隔重建,其中影像诊断医师A、B分别有14、13个节段图像质量无法评估。影像诊断医师A对≥50%狭窄节段评价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8%、90%、96%,影像诊断医师B的评价分别为75%、98%、87%、95%。双源螺旋CTCA与CAG对诊断≥50%狭窄病变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及两位诊断医师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双源螺旋CTCA在快室率房颤冠状动脉造影中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房颤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服地高辛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伴房颤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D伴房颤患者306例。根据是否口服地高辛分为口服地高辛组(n=97)和未口服地高辛组(n=209)。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通过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口服地高辛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截止2021年5月,共获得294例患者患者的生存资料,其中口服地高辛组93例,未口服地高辛组201例。口服地高辛组死亡32例,未口服地高辛组死亡19例;口服地高辛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65.59%)低于未口服地高辛组(90.54%)(HR=5.351,95%CI:2.909~9.843,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矫正显示,口服地高辛是导致CHD伴房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HR=2.444,95%CI:1.247~4.791,P<0.05)。结论 口服地高辛可能增加CHD伴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2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164例)给予辛伐他汀10 mg治疗,对照组(15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随访统计新发房颤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辛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由(6.43±1.70)mg/L降至(3.98±1.52)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的322例患者中,54例患者发生房颤,其中,辛伐他汀组8例(4.9%),对照组46例(29%),辛伐他汀组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无胸痛房颤患者的病因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48例心房颤动老年患者分别为典型胸痛(A组)23例和无胸痛(B组)25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中有21例(91.3%)有冠心病,而B组中仅有5例(20.0%)有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脂、血糖、血压均高于B组(P<0.05)。结论:无胸痛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冠心病要慎重,必要时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CHF)及心房纤颤(AF)患者的影响。方法62例冠心病并CHF及AF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他汀组32例,非他汀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抗心衰等治疗,而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d,分别随访1年,观察两组出院后不同类型房颤的复发及维持情况,评估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风险及心衰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存疾病、AF类型、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vs 53.3%,χ2=3.817,P=0.282);而他汀组的心衰再住院率减低(25.0%vs 50.0%,P=0.042);阵发性AF复发率他汀组较之非他汀组降低(28.1%vs 53.3%,P=0.043);但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vs 20.0%,P=0.9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少冠心病并CHF及AF患者的阵发性AF复发、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但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2988-299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单纯行CABG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1例入选他汀组(术前1周服阿托伐他汀20 ms/d),69例入选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使用心电监护仪对CABG患者进行术后持续心电监测至少7 d,记录房颤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2 h、7 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他汀组中有10例在术后7 d内至少发生了1次房颤,显著低于对照组(14%vs 34%,P=0.009);他汀组首次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0.4)h比(5.7±0.5)h,P<0.01].Logistic回归显示使用阿托伐他汀是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19,95%CI0.076~0.633).他汀组术后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23±5)g/L比(32±7)g/L,P<0.01];术后72 h[(42±8)g/L vs(68±6)g/L,P<0.01];术后7 d[(11±3)g/L比(31±9)g/L,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抑制CABG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的持续时间,对CABG术后房颤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心房颤动的临床抗凝治疗特点。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其中治疗组60人,观察组Ⅰ、观察组Ⅱ每组30人。治疗组运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Ⅰ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口服50 mg/d;观察组Ⅱ给予100 mg/d;随访6个月~1年,观察三组INR稳定值、华法林有效维持量以及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的抗凝强度INR的关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外周血栓栓塞和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脑栓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保持INR在2.1~2.9时要比华法林的抗凝强度需保持INR在1.0~2.0防治的栓塞率要低。结论:使用华法林时应严密监测INR使其小于3.0,同时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和纠正导致严重出血的诱因与疾病,此时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对高龄房颤患者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合并糖尿病60例,无糖尿病60例,根据临床特点及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明显重于单纯冠心病组.多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广泛和严重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12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coronary angiography, including 60 cases with type 2 diabetes,60 cases of non -diabetic,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e other group ( P < 0.05). Conclusions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ainly manifested more extensive and seve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2009年门诊和住院7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3.1%,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12.8%,持续性心房颤动占21.8%,永久性心房颤动占65.4%.结论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是引起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对心房颤动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