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阳江地区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系统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228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我院NETS启动前后3年来阳江地区新生儿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病死率、转运病死率、总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是97.8%,0%,2.2%,89.3%,5.7%。全市新生儿死亡率由2005年的8.26‰降低至2007年的4.28‰,为基层医院成功化解2起医疗纠纷。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转运网络中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急救技术,减轻基层医务人员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配备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危重新生儿存活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诊断或治疗危重新生儿的必要设备和技术力量,使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及妥善转运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建立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工作以来,由于转运系统覆  相似文献   

3.
王坤华 《重庆医学》2005,34(5):751-753
目的探讨120急救医疗工作中急救病人常见危重病人死亡病因及其防治措施,意在减少死亡率,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本文应用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2002年1月~2003年12月急救病人653例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20急救危重病人死亡病人死因顺位:猝死240例,死亡率36.75%;脑卒中103例,死亡率15.77%;肺心痛46例,死亡率7.04%;癌症35例,死亡率5.36%.另一大类是意外死亡141例,死亡率21.59%.主要是:外伤32例,车祸伤29例,坠落伤28例,中毒23例.结论为了提高120急救医疗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必须对上述引起危重病人死亡的疾病加强预防和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与院前急救护理治疗过程,寻求成功转运和恰当救护的护理经验,达到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及伤残率的目的。方法我院新生儿科自2002年8月始探索新生儿急救网络模式,建立了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采取24小时专线电话等有效护理方法进行了危重新生儿院前抢救和转运的护理治疗方法。结果NETS的主要功能是妥善地将高危新生儿转运到适宜的NICU进行救治,降低了危重新生儿死亡率。结论基层医院应正确把握转运指征,及早干预治疗,及时转运,增加新生儿救治率,减少基层医院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方法2003年12月我院新生儿救治中心先后与周边52家医院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协作关系,并配置整套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结果2年来共转运309例,占同期总住院病人的16.33%,转运病人中占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共占89.63%)。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急救转运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与基层医院的沟通与合作,减少医疗纠纷,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将南昌周围县市医院危重新生儿被动转运,包括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治疗。结果 2007-2010年成功转运51例,其中治愈出院49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死亡率1.96%。结论转运成功在于建立良好的转运网络,通畅的转运流程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是保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超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04-606
新生儿院前急救是指新生儿出生即刻在产房进行的急救,以及在Ⅰ级和Ⅱ级新生儿医疗单位进行的急救处理。新生儿转运是指将产房、Ⅰ级和Ⅱ级新生儿医疗单位的危重新生儿转运到III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网络在社区危重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患儿40例,将分为急救网络组20例和自行转运组20例。自行转运组患儿由患儿家属自行转运,急救网络组患儿通过急救转运网络进行转运。对两组患儿院前转运过程中误吸和高热惊厥再度发生等不当后果发生率、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院前转运过程中均有不当后果发生,急救网络组患儿误吸和高热惊厥再度发生率低于自行转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网络组不当后果的总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自行转运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网络组患儿好转率90.00%,明显高于自行转运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网络组患儿死亡率10.00%,明显低于自行转运组的45.0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院前急救网络能够有效的避免社区危重患儿转运中不良后果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适于社区医院的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9.
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诊断或治疗危重新生儿的必要设备和技术力量,因此必须将危重新生儿转送至NICU进行救治;即使在同一医院内,也可因病情需要不得不将患儿送到某一科室做诊断检查,故亦存在转运问题。所以,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极为重要。本文就笔者在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中护理措施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的意义。方法建立以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为网络中心,以郴州市及周边地区共41家基层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系统,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对转运新生儿例数、病种分布、愈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转运1003例新生儿,转运新生儿逐年增加(P〈0.05),转运后放弃63例,死亡70例,死亡率逐年降低(P〈0.05)。300例转运新生儿进行了转运前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其中非危重组68例,无死亡;危重组182例,死亡10例,死亡率5.49%;极危重组50例,死亡8例,死亡率16%。评分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院前转运网络系统,掌握转运指征和及时转运,对保证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成功率,提高其日后的生存质量优化本地区人口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谭若锟  彭华保  龚晓琴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57-158,160
目的探讨互动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的意义。方法建立以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为网络中心,以本市及周边地区共51家基层医院为网络成员单位的互动型院前转运网络系统,同时不断完善网络体系。2006年1月-2011年12月转运新生儿按时间顺序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月-2008年12月和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分别对转运新生儿例数、病种分布、转运途中及住院死亡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2年12月转运危重新生儿数逐年增加,第二阶段转运危重新生儿占同期住院人数的45.93%,第一阶段为39.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转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窒息分别占同期转运新生儿的2_32%、7.21%,较第一阶段下降(分别为19.98%、11.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转运危重新生儿途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0.28%,低于第一阶段;其住院死亡78例,死亡率为3.70%,低于第一阶段,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互动型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体系日趋成熟,基层网络医院和NICU网络中心的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高,院前网络体系提高了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成功率和救治率。  相似文献   

12.
陈长生 《当代医学》2011,17(15):67-68
目的探讨院前出诊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策略,为提高患者院前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长垣县1688例危重症患者转诊过程中的院前处理措施及方法。结果 1688例患者安全抵达医院并转送到重症监护病房及相关科室,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结论急救网络的完善、信息的畅通、设施的完善、加强对危重患者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及沟通、及早干预、严密的监护,是安全转运回院及快速抢救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危重病人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院前死亡和怠诊科24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纳入调查内容。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最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最后死因等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院前与急诊科抢救室死亡原因及所占比例存在差异。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56.62%,尤以猝死所占比例最大,而占调查急危重病人死亡前五位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创伤、猝死、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中毒。结论加快普及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健全基层与城市的急救网络,稳定急诊专职医师,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是提高急诊抢救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本科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和对院前急救的态度,探讨适合医科大学本科生的急救知识教育方法.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医科大学共1 219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院前急救愿意施救的人数占各年级调查人数的百分比:2013级83.72%,2012级80.57%,2011级81.54,2010级74.75%,2009级88.4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不同年级一般院前急救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创伤救治要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心肺复苏技术要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结论 目前医科大学本科学生基本上掌握院前急救知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医科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院前与院内急救数据的传输稳定性问题,提高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方法: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院内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院前院内急诊系统进行标准化数据传输、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改造和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通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结果:院内医生可提前查看院前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诊疗信息,并通过5G网络与患者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或指导。结论: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可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实现院前院内信息资源共享、院前院内急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急救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12-30-2009-09-10院前12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急救过程. 结果 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男女比为2.4: 1.以60岁以上、冬季、每日6~12时的心搏骤停患者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5.00%的第一目击者呼救反应时间在10 min以上,急救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7 min,无社区急救人员参与救治,患者最终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88%. 结论 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病死率极高,加大对全民心肺复苏普及,开展社区急救是提高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120指挥平台中山市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经120指挥平台中山市博爱医院转运收治的孕产妇600例院前急救措施及转运模式,并观察其实施效果。结果所有孕产妇均获得有效救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所有孕产妇平安生产,成功率为100%。结论基于120指挥平台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模式安全可行,能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分析远程监护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构建家庭急救监护网络系统的研究。方法:该系统由家庭部分、救护车部分、社区部分和医院中心站四部分组成,并以深圳宝安人民医院和其所辖的十个社康站作为研究基地,对患者的重要生理参数实行远程监护。结果:将家庭、社区、院前、院内急救与危重症监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功能强大的家庭急救监护网络系统,将在医院才能实现的急救监护功能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结论:该系统的研究能够促进疾病的早诊早治,减少院前猝死率,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疾病死亡率,提高老年人或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医疗服务体系间的联系、合作,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9.
孔质彬  刘翔  刘洁 《华夏医学》2011,24(6):685-687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如何为患者赢得时间,尽可能挽救其生命.方法: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抢救仪器,对院前9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防窒息,止血,防止休克,抗脑水肿及正确转运等急救措施,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68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420例患者经进一步手术后挽救了生命,340例患者直接住院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