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蔡立军  周帅 《重庆医学》2015,(2):256-258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110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B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C组)3组,监测和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术前胆总管内径、总胆红素水平、胆总管结石数、胆管最大结石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C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住院费用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腹腔引流时间少于B组(P<0.05);3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各有优缺点,且适应证不同,总体来看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疗效最优,其次为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尤其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以及胆总管探查不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是腹腔镜胆道外科手术的讨论热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和市一医院外科共对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及十二指肠镜、胆管一期缝合或“T”形管引流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彭智明  陈鹏  杨君 《安徽医学》2014,(12):1728-173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胆管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在满足一期缝合的条件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引流疗效优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及比较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胆总管1期缝合患者,49例胆总管结石,5例探查结果阴性,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肝内外胆管无异常。术后4例少量漏胆,进行保守治疗,全组术后9d-12d治愈出院;对术中T管引流患者,54例胆总管结石,术后7例胆漏,17例T管周围炎,9例T管胆瘘形成,全组术后15-32d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较之T管引流安全、节约、有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单纯的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5mm.采用经胆囊管途径胆道镜取石.单纯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 5mm或经胆囊管途径取石失败,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无狭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单纯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术前ERCP置鼻胆管 引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结石取尽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鼻胆管继续留置引流减压,3-5d黄疸消退,拔除鼻胆管.胆总管下端大结石嵌顿,腹腔镜下取石困难,辅以腹壁小切口,将结石取出.结果 本组58例,经胆囊管途径取石1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7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28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1例,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8例,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7例,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3例,4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例.需要碎石后取石1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7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辅助小切口取石6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 根据肝胆管结石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中取石仍是腹腔镜手术的难点所在,需要进一步探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为2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135例,“T”管引流1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向子春 《中国医疗前沿》2012,(4):36+25-36,25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效果。方法我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患者108例,根据取石完毕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一期组与T管组各54例,一期组取石完毕后采用一期缝合,T管组取石完毕后置入T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汁丢失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疗效判定指标。结果一期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T管组,住院费用、胆汁丢失量明显少于T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它观察指标两组相差无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效果好,可以避免T管引流的一些弊端,但是要严格掌一期缝合的适应征。  相似文献   

8.
韦和平 《广西医学》2005,27(9):1367-1369
目的 评价内史撑引流管在胆总管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符合要求并需行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用内支撑管经Oddi’s括约肌作胆总管引流,并与行T管引流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腹痛、黄疸、胆漏、胆管出血、胆管感染、胆管梗阻以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胆漏4例,其中2例为T管周围漏,2例为拔T管后胆漏。观察组术后平均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无胆道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支撑管引流充分,能有效减少T管引流的并发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并应用得当,即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云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10):106-10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腹腔镜165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临床疗效,其中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共76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89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胆漏、残石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及输液量比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组比引流组住院时间更短、输液量更少,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较简便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栋  杨震  董锡钧 《吉林医学》2009,30(15):1620-16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45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回顾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后随访2~28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BEPS)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与对照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98.95±11.52)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1.92±0.12)d],引流时间短[(2.43±0.19)d]、术后住院时间短[(7.8±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28.1%)(P〈0.05)。治疗组胆管压力术后第1天较术中升高[(14.89±2.57)mm Hg比(12.15±3.68)mm Hg](P〈0.05),而术后第3、5天胆管压力逐渐降低,术后第5天胆管压力降低至最低[(11.73±1.95)mm Hg];对照组术后第1天胆管压力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胆管压力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与术后第1天比较,对照组的胆管压力术后第5天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5±1.03)mm Hg比(11.07±2.69)mm Hg](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n=21)与T管引流组(n=63)。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T管引流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T管引流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后行一期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且患者舒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8年9月-2013年5月5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同期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97例(对照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一期缝合组较T管引流组的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费用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胆漏、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及再次手术发生。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康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临床费用低等优点,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术中需精细、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治疗方法的胆道压力及肝脏代谢的变化。方法选取适合患者40例,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胆道压力和阻力、血中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GGT、ALP的情况。结果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在胆道压力、胆道阻力、血中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GGT、AL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缝合组术后l例发生胆漏,经引流后治愈。一期缝合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对于合适的患者,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高会琦 《海南医学》2014,(15):2216-22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LC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残余结石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对LCBDE+LC亚组术式的选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LCBDE+LC组为97.62%,EST+LC组为95.24%;两组残石率LCBDE+LC组为2.38%,EST+LC组为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数均明显少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平均体温、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低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CBDE+LC组内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内径、胆囊结石数目和胆总管下端通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LC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并发症低,患者负担轻,针对相关适合患者可以采取对胆总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行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腹腔镜外科5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一期缝合组(primary suture ,PS)21例,“T”管引流组(T-tube drainage,TD)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管狭窄、消化不良、腹腔感染、胆管炎、残余结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PS 组术后出现2例胆漏、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2例术后消化不良,TD 组术后出现3例胆漏、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3例术后消化不良,两组均无胆总管狭窄、胆管炎及腹腔感染者。PS 组术后带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量少于 TD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支持下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较“T”管引流术效果更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选择罹患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56例,其中28例前瞻性地应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治疗,另28例作为对照组,行传统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加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胆总管结石数目、手术总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③结果两组患者在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和胆总管结石数目方面无明显差异;ERCP+EST+LC组较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加快(P〈0.011),术后并发症明显少(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有明显增加(P〈0.01)。④结论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疗效好、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老年患者耐受手术。  相似文献   

18.
双镜联合治疗老年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罹患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47例前瞻性地应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治疗。另43例作为对照组,行传统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加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胆总管结石数目、手术总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和胆总管结石数目方面无明显差异;ERCP/EST+LC组较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加快(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1),住院总天数明显缩短(P〈0.01),而住院费用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具有疗效好、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老年患者耐受手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入院的4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1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与同期45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 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 OCHTD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人均治愈出院。 LCBD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少于OCHTD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LCBDE组住院费用略高于OCHT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LCBDE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可一次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患者康复快,疗效满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和总胆红素(TBI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诊断和治疗的胆总管结石8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组(45例)和开腹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治疗前后CRP、PA和TBIL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除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外,LTCBDE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LTCBD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和TBI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P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LTCBDE组的降低和升高水平比开腹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可能与CRP、TBIL降低和PA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