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查找院内感染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我院儿内科的住院病例进行了查阅。结果1671份病例中感染病例145份,感染率8.7%。结论加强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是杜绝院内感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并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儿内科中的感染产生情况,并依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控制并降低儿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方法回顾性的调查方法,从2008年9月~2009年12月中在儿内科住院的患者2367例患者采取医院感染方面的调查。结果研究发现患者主要是以血液系统疾病的感染率处在第一位,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不合理、小儿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小儿抵抗力不强,很容易感染。结论对患儿加以隔离,并实行无菌操作和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以便能够防止儿内科患儿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大量样本分析与调查综合性医院儿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状况,然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样本的统计分析,样本的来源是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儿内科的住院患者.结果 出院病人为800例中发生院内感染例58例,感染率为7.25%,总计6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8.38%.发生感染的年龄以出生-2个月的感染率最高.疾病中以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率最高.发生的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下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和皮肤黏膜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对内科病区院内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抽取加强护理管理前后的内科病区采样细菌培养结果及院内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加强护理后,内科病区空气、物品表面细菌菌落数以及院内感染率都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减少院内感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直接增加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为了查找院内感染的原因,尽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我们对1997年7月~1998年3月我院儿内科的住院病例进行了查阅,并对145例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我院内科病区退药情况,找出退药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内科病区退药条目数量、品种及退药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科退药患者近一半是老年人,退药涉及11类252个品种,总退药条目数为1611个。其中循环系统用药的退药品种数及退药条目数均居首位,其次为抗微生物药。退药原因主要是医生变更医嘱和患者出院。结论:采取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强化宣传和培训工作、畅通工作流程、完善并落实退药管理制度等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发展.医院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隔离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息息相关,涉及到全院各科室.病区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相关感染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加强病区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病区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2%,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58%.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病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艾容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3,(18):127-128
目的:了解精神科病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5日下午3:00至12月6日下午3:00的住院患者采取床边调查与住院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查548例,实查548例,实查率为100%。发生医院感染9例,现患率为1.6%。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4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肠道感3例,口腔感染1例,构成比分别为44.4%、11.1%、33.4%、11.1%。调查日使用抗菌药物8例,使用率为1.5%。医院感染病例无相应病原学检测,检测率0%。结论:对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发病率较高的科室应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加强感染病例标本的送检,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的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NICU院内感染病例资料,并分析护理对策。结果院内感染组与无院内感染组之间比较。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评分、手术及损伤性操作、静脉全营养、应用广谱抗生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龄、性别、出生时体重、低蛋白血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羊水污染程度、手术及损伤性操作、静脉全营养、是否应用广谱抗生素是影响NICU院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有助于患儿的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论进人NICU治疗的新生儿,病情往往比较重,体质虚弱易发感染,且部分治疗或检查手段是有创的,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护理工作必须增强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以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内科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2月本院血液内科2974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164例,发生率为5.51%,其中以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尤高,感染率分别达9.66%和8.6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构成比为44.51%,尤其在冬春季高发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提示医院内感染率随病人年龄、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放化疗和抗生素使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血液内科是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之一,必须加强监管,有效地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28-131
目的对精神专科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及出院的983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监测。结果共计发生医院感染146例,感染率为1.48%;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例,约占3.42%;不同科室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不同,以老年精神科发生为高发科室,感染率为3.50%,心身科感染率最低,为0.0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7.1%,其次为上呼吸道(16.44%)、泌尿道(11.64%);病原学检查141例,病原学送检率为96.58%,阳性率为19.18%,分离到病原菌6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呼吸道感染,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监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技术的效果。方法对89例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用Logistic法筛选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技术的效果。结果15项相关因素中住院时间≥10d、侵袭性操作、重症监护3项经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洗手消毒与规范消毒措施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对2005年下半年的237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004年下半年的19.21%下降到2005年同期的7.17%,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住院时间≥10d、侵袭性操作(插管)、重症监护是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强化洗手消毒的合格率,全面规范消毒是控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某院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和年龄(±3岁)两因素1∶1配对,分析某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共计40例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99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0例,感染率4.0%,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日数(OR 95%CI:1.7321.908)、纯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OR 95%CI:3.8881.908)、纯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OR 95%CI:3.8884.144)、留置尿管(OR 95%CI:1.1454.144)、留置尿管(OR 95%CI:1.14518.891)、抗菌药物使用>2种(OR 95%CI:3.77518.891)、抗菌药物使用>2种(OR 95%CI:3.7755.786)、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OR 95%CI:0.9155.786)、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OR 95%CI:0.9152.871)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58-161
目的 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8 年1—12月未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时设为对照组,将我院2019 年1—12 月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后设为试验组,统计两个时间段院内感染总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目标性检测与防控情况及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情况,分析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院内感染中的预防与控制效果。结果 ①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0.66%,试验组发生率为0.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为0.61%,高于对照组的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比较,在限制级抗生素送检率和特殊级抗生素送检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的ICU 目标性监测感染率和新生儿病房感染监测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尤其是对ICU 和新生儿病房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平台开设还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预防和控制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院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耐药菌谱、易感部位和预防手段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院 2 0 0 0至 2 0 0 1两年间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7.2 1%。烧伤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 3 3 .3 3 % ,肺炎克雷伯氏菌占 17.74% ,大肠埃希氏菌占 10 .78%、阴沟肠杆菌占 8.82 %。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占 16.67%。易感部位依次是烧伤创面占 81.73 % ,下呼吸道占12 .5 0 % ,血液系统占 2 .88%和消化系统占 0 .96%。医院感染病原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结论 烧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7.2 1% ,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烧伤创面是主要的易感部位。应针对烧伤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科血液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和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房1997-2006年收治的患儿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结果血液病房收治21456例次住院患儿,1510例(7.0%)发生医院感染,不同年份医院感染比例为5.4%~14.1%,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51.6%)、下呼吸道(14.9%)和肠道(12.1%),血流感染主要发生于化疗过程中(70.4%)。细菌性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培养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25.4%),其次为大肠杆菌(18.8%)和肺炎克雷伯菌(12.7%)。痰和咽拭子培养常见菌株为铜绿假单孢菌(2.3%)和肺炎克雷伯菌(1.1%)。医院感染真菌性病原主要为白色念珠菌(42.9%),病毒性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78.6%)。结论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以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最常见,血流感染主要发生于化疗过程中。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