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人血白蛋白、螺内酯、氢氯噻嗪、六合氨基酸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合五苓散加味,1个月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肝功变化,腹水消退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两组腹水消退率及例数分别为67.5%(27/40),45%(18/40),X2=4.11,P<5.23;治疗8周两组腹水消退率及例数分别为85%(34/40),62.5%(25/40),X2=5.23,P<0.05。两组间治疗4周、8周的腹水消退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归补血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人血白蛋白、螺内酯、氢氯噻嗪、六合氨基酸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合五苓散加味,1个月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肝功变化,腹水消退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两组腹水消退率及例数分别为67.5%(27/40),45%(18/40),X2=4.11,P〈5.23;治疗8周两组腹水消退率及例数分别为85%(34/40),62.5%(25/40),X2=5.23,P〈0.05。两组间治疗4周、8周的腹水消退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归补血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的中药汤剂辨治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经彩超、肝功等检查,并经中医临床辨证为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强营养、利尿、保肝,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的中药汤剂内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腹围、尿量的变化情况,肝功能变化情况等,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症状均有所改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体重、腹围均有所减少,排尿量有所增多,肝功能均有所改善,腹水均有所消退,但是以治疗组的变化程度更加明显,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功可益气健脾、利湿行水,该方对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症状,降低患者的体重和腹围,提高肝脏的功能,利于患者腹水的消退,凸显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赤芍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赤芍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理.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醛固酮的含量及临床生化指标并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血浆醛固酮含量明显下降(由378.54 pg/mL下降至170.72 pg/mL,P<0.05),血清胆红素(SB)和丙氨酸转换酶(ALT)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腹水消退迅速(腹水消退率达72.2%).结论:赤芍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辨治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腹水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时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口服,以4周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以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体重、尿量等变化,肝功能的情况,以及腹大胀满、食少便溏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体重、尿量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有利于腹水的消除,但是应该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证型对证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健肝消胀丸组和对照组,健肝消胀丸组给予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健肝消胀丸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血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消胀丸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在肝功能改善及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较单独西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合剂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给予口服疏肝理脾合剂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口服氢氯噻嗪片、安体舒通片、扶正化瘀胶囊及五苓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腹围数据及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测定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围数据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浆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测定值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89%,对照组有效率68%,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理脾合剂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对96例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96周,对照组为在同期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应用抗病毒药物)患者92例。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有效率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名正)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 肝硬化伴腹水病例中,可出现不同性状的腹水,现就1990年至1999年收集的50例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岁,既往肝炎史最长25年,最短5年。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乏力、纳差、腹胀、脾大及腹水。腹水肉眼观察,以不同程度的淡黄色、黄色,黄绿色多见,呈清亮透明或不同程度的混浊;有少数患者腹水呈淡红色或红色、乳白色。  相似文献   

11.
李铭 《吉林医学》2013,34(15):2872-287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连续服用拉米夫定半年,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服用拉米夫定半年后,患者HBV DNA转阴率达到75%,ALT复常率达到77%。结论: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安全,适合大范围推广和使用。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3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口服恩替卡韦治疗,每天给药0.5mg,每天1次,观察为48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纤维化指标、HBV~DNA定量变化。结果:经过48周的治疗后,患者的ALT、AST较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肝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复方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以及乙肝病毒基因...  相似文献   

14.
Ma H  Guo F  Wei L  Sun Y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32-1835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方法观察2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个月(3~47个月),对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所观察人群中,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多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BeAg阴性患者的中位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位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及HBVDNA〉10^5拷贝/ml患者比例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HBeAg阴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出血及肝癌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而出现1~2个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在HBeAg阳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结论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其生化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HBVDNA载量等均低于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1)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ALT、AST、血清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HA、LN、Ⅳ-C、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83-86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肝纤维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A、LN、PCⅢ、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CD4+、CD8+、CD4+/CD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7,P=0.000);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3,P=0.020)。治疗后,两组HA、LN、PCⅢ、CⅣ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6,P=0.000;t=8.021,P=0.000)。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组)43例,单用拉米夫定(单用治疗组)40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观察疗程2年。治疗前、治疗3月、6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肾功能、HBV DNA、HBVM、肝纤四项、B超、尿常规、血常规。结果治疗24个月时2组患者的TBIL、ALT、AST和ALB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用治疗组之间比较,(P〈0.05),影像学检查门脉内径、脾脏厚度指标比较(P〈0.05),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有更好的疗效。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HBV)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研究济南市传染病医院568例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人口资料、血生化、HBV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采用SPSS 软件13.0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68例患者中,228例合并SBP,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甘油三酯(TG)水平与脾脏厚度均明显高于非SBP组患者,SBP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固醇(CH)及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BP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饮酒史、HBeAg阳性、是否并发糖尿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及门静脉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饮酒史、AKP异常、PLT异常、HBeAg、ALT>200?U/L、AST>200?U/L及门静脉直径>1.4?cm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50?μmol/L、ALB<35?g/L、CH<2.6?mmol/L及脾脏厚度>4?cm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BIL升高、ALB降低、CH降低、脾脏肿大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功能低下和脾脏肿大与SBP的发生密切相关,门静脉增宽不是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Wu CH  Tian GS  Wang QH  Yu YY  Dou YQ  Xu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16-519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第1次出现并发症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89例失代偿性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并对临床失代偿发生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1次出现并发症时,腹水最常出现占40例(44.9%),其次上消化道出血21例(23.6%),自发性腹膜炎18例(20.2%),肝性脑病10例(11.2%).在平均62个月(60~66个月)随访过程中,42例患者出现腹水(47.2%),16例出现自发性腹膜炎(18.0%),14例上消化道出血(15.7%),7例肝性脑病(7.9%),10例肝癌(11.2%).肝癌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1.2%),每年的病死率4.5%.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为第1个失代偿期并发症者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4.5%、85.0%、75.0%、83.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胆红素为临床失代偿发生的惟一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个缓慢进行性疾病,肝癌是其重要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对预后有影响,这些结果将有利于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自然病程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其中22例确诊后立即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者为初始组,18例病毒变异出现耐药后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者为抗药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①治疗48周后,初始组转阴率和发生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抗药组(82%vs 56%,64%vs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初始组(45.6±10.5)U/L vs(117.8±18.7)U/L,抗药组(98.7±25.7)U/L vs(267.5±38.6)U/L]、HBV-DNA水平[初始组(6.22±0.89)log拷贝/mL vs(3.08±1.01)log拷贝/mL,抗药组(6.38±0.89)log拷贝/mL vs(3.75±1.03)log拷贝/mL]、Child-Pugh评分[初始组(11.0±1.1)分vs(7.1±1.2)分,抗药组(10.8±1.2)分vs(8.2±1.2)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组肝功能指标ALT治疗前[(117.8±18.7)U/L vs(267.5±38.6)U/L]及治疗后[(45.6±10.5)U/L vs(98.7±25.7)U/L]均明显优于抗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组肾功能指标BUN[(5.84±1.23)mmol/L vs(5.06±1.24)mmol/L vs(4.94±1.21)mmol/L]和Cr[(99.5±18.5)μmol/L vs(84.6±14.6)μmol/L vs(79.8±11.5)μmol/L]在治疗24、48周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药组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2%vs 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病毒出现变异后再进行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